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入2002年以后,亚洲各国及地区的经济状况开始有了恢复的征兆。泰国中央银行和新加坡政府都提高了2002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由于国外的资金流入等,股价的上涨速度加快了。1997年货币危机以后一直停滞的亚洲资金流动是否会转入恢复状态呢?  相似文献   

2.
货币危机以后,亚洲经济陷入了极度的萧条,至1999年才出现了复苏的兆头。但是,如果更具体地看近来的恢复情况,便可知道并没有达到个人消费及设备投资等民用主导的经济恢复。为了巩固目前的经济恢复成果,也有必要尽早谋求民用需求的恢复。 在亚洲各国,由于货币危机的发生,金融机构不良债权增大所导致的信用紧缩及企业偿债负担加重所造成的生产活动的停滞越发深刻,这已成为阻碍民用需求恢复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1997年7月货币危机后陷入严重经济萧条的亚洲各国自1999年第1季度后便开始逐渐出现了恢复的征兆。其中恢复最为迅速的是韩国,已开始顺利地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随着国内需求的骤增,国内经济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根据韩国中央银行的预测,1999年实际国内总产值将达到8.8%。  相似文献   

4.
前言 1997年的亚洲货币危机成了大大改变在印尼存在约40年的权威主义体制下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的转折点。1999年10月,独立以来首次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瓦西德政权成立并经过了1年。其他亚洲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均处于稳步恢复的状态,而印尼则因政治、社会不稳,经济恢复极为缓慢。本文拟回顾近年来印尼的政治、经济动向,并考察一下进行面向正式经济恢复的结构改革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曾经忽视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与亚洲各国的经济联系日渐萎缩。90年代中期,俄意识到与亚洲国家关系的重要性,逐渐恢复与亚洲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新世纪初,普京当选为总统后,俄更加重视亚洲的地位,与亚洲各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6.
前 言 货币危机以后,国际机构等对亚洲各国的国内债券市场的扶植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其背景有:人们认识到货币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亚洲各国的金融体系大大依赖于银行部门。本文拟从受到货币危机的深刻影响的各国中列举在货币危机后取得国内债券市场扩大的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就其债券市场发展的背景、现状及课题、意义等进行考察,并着重论述公司债券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一.亚洲的景气趋于恢复 受到始于1997年7月的货币危机的影响,亚洲地区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但在货币危机结束约两年后,该地区又通过出口主导实现了迅速的经济恢复。从1999年到2000年,亚洲区域内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5%。  相似文献   

8.
前 言1997 年 7 月,以泰国为导火线,爆发了席卷亚洲各国的亚洲金融危机。众所周知,为了克服这场危机,与其他国家实施的所谓 IMF 型策略不同,马来西亚采取了当时被指责为逆时代潮流的资本管制措施。     资本管制不仅在马来西亚,在很多国家中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后来,人们说马来西亚的资本管制是经济小国不得已采取的防卫手段或者是一种选择,进而人们终于说它是恢复经济的成功范例。但为什么当初在采取这项措施时受到指责呢?这似乎并不单纯是逆时代潮流这么简单的原因。因为有许多人由于这一管制措施而蒙受了重大损失,而正是这些人…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经济新特点、新格局、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上半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深化,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二战后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下半年,金融危机触底反弹,发达国家开始走出经济衰退。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绿色经济"发展将呈强势,全球经济要恢复到危机前的增长水平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0.
摆脱危机走向发展——1997年墨西哥经济述评杨茂春墨西哥经济摆脱了1994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从恢复走向发展,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创造了16年来最快的增长速度。一、经济呈现良性增长趋势墨西哥经济不仅发展速度加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危机前...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的拉美经济:增长与动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90 年代拉美经济在长期衰退后恢复增长, 但增长速度并不高, 远远没有恢复到债务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经济增长势头先后两次被打断, 整个拉美地区经济在90 年代末再度陷入衰退。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前后经历了4 个阶段:70 年代中期至1982 年为试验阶段; 1982 年拉美债务危机爆发至1985 年为广泛动员与起步阶段; 80 年代后半期被称为结构调整阶段; 整个90 年代为深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1997年7月2日,泰铢贬值后从基本与美元挂钩的“货币一揽子方式”(美元联动制)改成了政府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其影响迅速波及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东盟各国,引起了货币贬值、股票贬值等连锁反应。由于这样开始的以泰国为震源地的“亚洲货币、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亚洲各国无法恢复景气,现在仍然处于严重的经济萧条状态。 本文的目的在于考察始于1967年“曼谷宣言”、具有30年历史的东盟区域内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始发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普遍影响并使之遭受严重衰退,尤其在"后危机时代"加增了其复苏的困难,但世界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却在危机中一直表现出色,不仅率先恢复了自身经济的活力与增长,而且继续保持了地区及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地位,这充分凸显出两国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吕萌 《东南亚纵横》2002,(11):11-14
在过去的10年中,世界经济呈现出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区域主义.从欧盟、东盟到北美自由贸易区,从一个日益成熟的欧元区到一个悄然兴起的美元区,贸易区域化和金融区域化都表现出了迅速发展和繁荣之势.但相比较而言,东亚的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则长期落后于美洲和欧洲.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危机的迅速扩散和严重的波及效应使得亚洲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使各国深刻认识到了东亚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印尼经济经过1998年严重衰退后,从1999年和2000年开始缓慢走向复苏,但复苏的道路依然漫长。2001年印尼经济仍会增长,估计基本维持去年5%左右的水平,但不排除发生意外的可能。如果印尼再次发生政治和社会危机,印尼经济又将跌入危机的深渊。在印尼经济恢复的过程中,政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前言 1997年7月始于泰国的亚洲货币危机在同年年底也波及了马来西亚。货币和股价的暴跌给予了马来西亚经济巨大的打击,1998年的经济增长率减少了7.5%,1985年以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其后,该国经济在出口增长的带动下,制造业迅速地恢复了生产,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南亚各国经济造成到程度不同的影响,经济增长率普遍下降。2010年,南亚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为通货膨胀所困扰;同时,由于政治环境和安全形势不同、国际金融危机对策不同,南亚各国经济发展形势也明显不同,呈现出“阴晴两重天”的特点。印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等国经济恢复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而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尼泊尔等国经济不仅未能恢复发展,而且增长缓慢。展望未来,通货膨胀将继续困扰南亚国家;南亚经济发展“阴睛两重天”的特点在短期内不大可能发生根本改变。印度等国家经济仍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当然经济增长率可能会有所下降,而巴基斯坦等国经济在短期内可能依然难以恢复,仍将处于增长缓慢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一、最近的经济形势与预测 (一)近期的经济趋势:争取恢复对外金融信用与稳定政治的形势 1997年年中起印尼的经济持续衰退,1998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到—13.7%,1999年1—3月期间为—10.3%,负增长的幅度稍有缩小。在苏哈托总统之后继任的哈比比总统加速引进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的经济改革进程,1999年10月以后出现印尼盾币值回升、物价上涨率下降、利率下降的动向,经济衰退形势有缓慢被抑制的征兆。但是由于初级产品价格疲软、日本等亚洲各国的经济停滞,印尼的出口贸易衰减,失业人  相似文献   

19.
与危机迭起的 2 0 0 2年相比 ,2 0 0 3年是拉丁美洲致力于恢复发展常态的一年。经济上 ,摆脱严重衰退 ,初步走上复苏增长之路。政治上 ,基本面渐趋稳定 ,但局部动荡时起波澜 ;安全上 ,躁动状况有所减缓 ,但不安宁因素犹存 ;外交上 ,着力推进地区一体化 ,继续寻求全方位外交。一、经济随着世界经济逐渐恢复增长 ,尤其是美国经济渐趋强劲 ,2 0 0 3年拉美经济步出严重衰退的阴影 ,开始走上恢复增长之路。(一 )整个地区步出经济衰退 ,初步恢复经济增长。继 2 0 0 2年严重的经济衰退 (GDP增长率下降0 .6 %)后 ,拉美各国进行了大幅度的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20.
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999年第3期亚洲各国和地区比较优势结构的变化(上)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999年第3期亚洲各国和地区比较优势结构的变化(下)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999年第4期亚洲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展望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999年第4期 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经济危机和日本的支援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1999年第2期 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东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999年第2期 亚洲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