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观点虽然早已提出,但对似乎已经进入公共领域的传统知识再回过头来进行私权保护,其理由并不十分充足。国民族民间文化具有较为复杂的法律特征,应从其特点和难点出发,进行充分的公示,在允许异议的基础上明确权利主体,取得共识,才有可能有序形成私权保护模式。在具体方法上应实施登记式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协议》明确界定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 ,以私权的名义强调了知识财产私有的法律形式 ;《世界人权公约》赋予知识产权的人权意义 ,揭示了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关于专有权利保护与知识财产利益分享的均衡思想。在私权与人权的统一范畴中把握与认知知识产权法 ,有助于我们考察这一法律制度的价值理念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论私权保护和公共责任观念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私权保护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公民(包括私营企业主)的人格权和财产权的保护.私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重视对公民的精神损伤的修补,将人格权纳入"私权保护"的范围内.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对于私权的保护应当包括对不同主体的财产权,以及对精神性权利和物质性权利的一视同仁.关注、尊重、平等对待和保护社会中一切成员的人格安全和财产安全,既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国际社会人权理论的重要内容.私权(主要是人格权和财产权)的神圣不可侵犯,并不意味着个人在享有这项权利时可以舍弃他所应当承担的社会公共责任.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或法律对个人所应承担的公共责任提出了新的要求.保护私权的过程也就是建立公共责任观念的过程.目前有必要通过法的形式将公共责任的观念转为公共责任制.一个良好的法治社会一定是私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同时大多数人也都建立了良好的公共责任观念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法治呈现出一种"自上而下"的历程,1986年开始的旨在"将法律交给广大人民群众"的"普法"运动,使公民的权利意识普遍得到加强,并转化为公民自觉的维权行动和公民对当代中国法治进程的积极参与,成为推动法律发展和国家法治进步的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然而,在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中,"受伤"的总是私权,因此不可高估公众参与对于法治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权和私权关系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力和权利的平衡与和谐与否,直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文明程度。中国在实现法治进程中,应慎重处理好公权和私权之间的关系。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合理的定位;改变公权和私权的不平衡、不对等状态,以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延超 《现代法学》2007,29(4):44-51
经济进步与科技发展,为作者精神权利带来了严峻挑战。精神权利何去何从,已成为理论界热点问题。两大法系有关精神权利的立法进程及模式,可以带给我们启迪。应当摒弃英美法系版权法之"弱保护"模式,重视精神权利在财产方面的激励作用;还应当纠正大陆法系将精神权利作为纯粹人格权之立法模式,挖掘精神权利的财产属性。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唯有如此,精神权利才能最终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7.
尹田 《法学杂志》2006,27(3):10-12
国家财产包括不能进入或者尚未进入民事领域的财产(包括为国家享有所有权的财产)与进入民事领域的财产两部分.国家通过投资或者拨款而进入国有企业或其他企业以及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财产,除公有物及公用物之外,国家即丧失其所有权,财产所有权归国有企业等私法人或者行政机关等公法人享有,国家享有投资人或者设立人的权益.国家所有权或者由宪法或其他公法直接创设,或者关涉公共利益,故其性质为公权而非私权,不具备私权特征且基本不适用物权法的具体规则.民法为私法,重在保护私的利益,公法领域的国家财产应由公法加以规定和保护,"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应成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私权滥用现象日益增多,公权与私权的对立也愈演愈烈,在我们身边发生了很多私权滥用的实例,比如孙伟铭案、杨佳案、"我爸是李刚案"、拆迁中的"钉子户"案等.本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从中引发人们对私权滥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实现民法功能的宪政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万来 《法学》2004,(1):66-72
文章认为 ,民法公认的平等观建立在各民事主体间程序的平等上 ,但是 ,我国目前二元社会的经济结构仍然先天阻碍着城乡之间人们起码的程序平等的实现 ;同时就法人和自然人而言 ,后者也面临重大不平等的危险 ;更甚者 ,由于宪政制度的缺失 ,私权极易遭受行政权利的侵入 ,使得即使出台民法典 ,其所肩负的功能不过是在为这些不平等的前提下产生的既存财产关系提供交易规则而已。文章比较了中西方宪政和私法发展的不同路径 ,反驳了某些学者提出的在我国也应象西方一样先发展私法然后完善宪政制度的观点 ,认为真正的使我国未来民法典为全社会大众的人权提供普遍的基本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实现宪政 ,惟有宪政制度下的私权才是真正有保障的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私权  相似文献   

10.
虚拟财产的立法保护已经是学界研究的共识性问题,但虚拟财产应按照什么法律体系保护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虚拟财产具有传统财产的一般属性,但又不同于我们现行《物权法》中规定的财产;所以客观上要求在立法中既要考虑到虚拟财产的非有形体的"物"以及网络科技的影响性,又要兼顾到物权法基础理论的融通性,通过物权立法的完整体系,使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拥有一个完整的机制。本文在分析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其保护难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囊括虚拟财产权保护的这样一个财产法律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构建公权与私权平衡下的中国物权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权法》乃是保护权利人物权、规范财产秩序之法,然因物权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现代财产所有权社会化的结果导致《物权法》中蕴含了大量的属于公法范畴的强制性规范,使得物权相较于其他私权而言更容易受到以保护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公权力的干涉和限制。《物权法》一方面要保护私人的合法权利不受公权力的过度干预,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私权的过度滥用。《物权法》本身的实践需要构建一个公权与私权平衡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2009年审理的一审案件和二审案件的司法统计数据表明:没收财产刑配置于重罪,司法适用率也比较高;轻罪则很少适用没收财产刑.而较多地适用罚金刑;没收部分财产的比例高于没收全部财产的比例,主要集中的罪名在职务犯罪和毒品犯罪.没收财产刑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简单地以罚金刑的优势和"私权神圣"的意识形态来否定没收财产刑是不可取的.应当通过建立刑事被告人财产申报制度、明确没收部分财产数额的标准、建立刑事执行庭统一负责执行没收财产刑和特别没收、完善民事债权优先制度来改革与完善没收财产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法律对于"拾遗"的规制,经历了由"道不拾遗"到"道可拾遗"的发展和蜕变。先秦儒家因崇义尚德而力主"道不拾遗",法家因崇尚重刑而强行"道不拾遗",中国古代法律对于"拾遗"的基本立场和传统措施是加于明令禁止。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法律也缓慢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战国至唐宋,法律一贯奉行"道不拾遗",而在明清,法律已明确蜕变为"道可拾遗"。"道可拾遗"取代"道不拾遗"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私权观念和私权制度的发展和进步,也说明法律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4.
魏琼 《法学》2018,(12):130-144
在法律萌芽之过程中,私权(私有财产所有权)文明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私法文明研究的各类文献,从中提炼出私权文明起源的研究进路,重点就原始社会末期之民事主体的雏形、所有权的诞生及成长两大专题展开分析,明晰私权文明的诞生是人类法律文明进步的重要一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过失责任等近代私法文明的基本原则均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15.
财产保全制度是为保障民事私权的实现而设置的,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原告取得的胜诉判决后能够顺利的得到实行。因为援用民事诉讼程序的债权人不能很快取得胜诉判决,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也许会处分他的财产,债务人的财产也可能被其他债权人扣押。因此各国针对这种情况都规定了判决前的财产保全程序,本文就立足我国现实的保全程序,比较研究国外的财产保全程序,并提出对我国有借鉴意义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6.
张力 《河北法学》2011,29(3):168-175
在俄罗斯土地法中"土地"首先是极为重要的自然环境组成部分、是作为俄罗斯境内从事经济活动和其他一切人类活动的基础、是公法客体与公共利益的载体,其次才是民法中所有权和其他私权的客体——"地块"。任何"地块"总是广袤不可分的"俄罗斯土地"的组成部分,这确立了其土地法中公共性原则对私法权利的无遗漏、严格的指导与约束地位,防止了社会转型过程中土地改革的过度市场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近代中国私权理论为对象,以其演变过程为主线,研讨"私法社会化"对当时中国私权理论发展的影响,从而说明唯有重视民族自身特点、将"私法社会化"建立在确立权利的价值的基础上,私权理论才能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8.
实践中,私权的公权化问题时常发生,对于公权"法无授权即禁止",对于私权"法无禁止即自由"。本文指出在法治道路上,公权不能随意侵犯私权。  相似文献   

19.
试论破产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破产原因李永军一、破产原因的一般含义破产制度是一种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的概括强制执行制度,它起源于罗马法上的财产委付制度(essioBonorum)是公民请求保护私权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近代各文明国家均禁止自力救济的私权保护方式,即使在特定条件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依法治国”原则在宪法中的确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逐步培育和发展,我国法学界、立法部门已从原来否认私法存在,转而主张划分公法、私法,提倡私权神圣。实现私法自治,强调私法优先,公法之设立目的也是保障公民个人的私权。由此可见,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确认公民财产保护原则和扩大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这也是法治国家的要求。但我国目前的立法对于公民私人财产保护存在不足,我想结合实践中的一些现象,谈几点看法。我国公民私人财产保护制度的现状。(一)首先,从立法层面上分析。我国宪法保护的公民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