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群众》2016,(10)
正战国宋玉的《风赋》写道:"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扬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风起于青苹之末,止于林莽之间。这启迪我们:在事物尚处于萌芽之时,就要认清它的本质特征,预见它的发展方向,引导它走向正确的道路。风起于青苹之末,须知防微杜渐。欧阳修说过: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微常积"。能否化小为无,则取决于自己对"忽微"的态度。如果不注意自己品行方面的"忽微",长此以往,又怎能不发生恶性膨胀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平时,我们就必须防微杜渐。  相似文献   

2.
“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陆学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风的浇漓,侵淫于时尚的学人也在不断地翻新花样。前些年,一股构造体系风“起于青苹之末”,“飘忽澎滂,激怒”。看情势,大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这些人既无五车之饱学,亦无深厚之功底,又懒于稳...  相似文献   

3.
顾雅婷  彭传华 《前沿》2013,(16):44-46
谭嗣同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深刻批判贬低和歧视女性的封建名教纲常与传统陋习,提出一系列旨在妇女解放,提高女性社会与家庭地位,实现男女平等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斥纲常,以达到“男女内外通”的无阶级差等思想;改婚制,主张“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情相愿而成婚”的婚姻自主思想;除陋俗,驳斥“残毁其肢体,为缠足之酷毒,尤杀机之暴著者也”的缠足恶习;正“淫”学,提倡“多开考察淫学之馆,广布阐明淫理之书”的性解锢思想。其中正“淫”学思想最为激进,是谭嗣同女性主义伦理思想中最具近代性因素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蒋笛 《求索》2011,(11):125-127
历史文献上记载孔子对风行于他生活年代的“郑声”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孔子认为“郑声淫”且“乱雅乐”,呼吁“放郑声”。由于“郑声”一词从古至今都一直被当做中国古代民间音乐的代名词,因而很多人误认为孔子是反对一切民间音乐的。造成这一误解是因为“郑声”和“郑风”两个概念的混淆。孔子当时所指的“郑声”是从民间流入贵族阶层,变质和腐化了的民间音乐。孔子所说“郑声淫”的“淫”,很多人片面将之理解成“淫色”而忽视了其多种内涵。本文对“淫”的内涵做出了多种解释,以澄清一直以来人们对孔子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社会道德资源培育与人才道德素质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亚宁 《新东方》2009,(3):52-55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在《大略》中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苟子把口能言身能行的人视为“国宝”,把品言善身行恶的“两面派”看做“国妖”,足见对言行一致的道德素质的重视。可以说,这是古人衡量人是才还是“妖”的评判标准。在这个标准中,言行是否一致、行为是善是恶的道德表现是基础和关键。毫无疑问,古人的这一精辟认识经过千百年的检验、充实,使之更富活力,成为引领社会道德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6.
“莫拉克”重创南台湾,山川变色,昔日迷人的峻岭峭壁、溪流瀑布瞬间就成为骇人的“魔鬼”。青山夹着溪谷,本是水土丰沃、稻香果甜的人间聚落,如今却只见一片泥泞的滩涂。曾经的安居乐业、宁静安逸,现在只听见—声声嘶哑的呼喊。  相似文献   

7.
慎守三关     
曹春荣 《人事管理》2000,(10):17-17
《淮南子·主术训》中说:“夫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淮南子》把眼耳口称作三关,这是因为,对三者的运用如何,将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左右人们对各种问题处理的结局,甚至关乎事业的成败。所以,人们对于自己的眼耳口,一定要缜慎守诚。  相似文献   

8.
林岷 《统一论坛》2009,(6):48-51
1874年5月,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清政府在证实日本侵台后,照会日本外务省提出质问,并于1874年5月14日命时任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带领轮船兵将,以巡阅”为名,前往台湾受侵地区察看,“不动声色,相和筹办”。  相似文献   

9.
道德的根本属性就是践行。离开了践行,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道德。《周易》说:“是故‘履’德之基也”,强调修德的核心就是要践履“礼”的要求,把能否践行当时的道德规范“礼”作为道德的基础。苟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国妖者,就是我们所说的“两面派”、“伪君子”,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13,(8):49-49
武帝时,公主贵人多逾礼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朕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日:“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上古之事,经数千载,尚难言也。臣不敢陈,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舄,以韦带剑,莞蒲为席,衣绲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绩厕。宫人簪璋瑁、垂珠玑、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撞万石之锺,击雷霆之鼓。作俳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  相似文献   

11.
书淫及其它     
书淫及其它冰宾倘若标题有涉嫌地摊文学之类,首先声明,并非是吾故弄玄虚。实是有史可鉴。书淫者,顾名思义乃是嗜书如癣之人。史载:两晋皇甫谨、梁代刘峻,均因嗜书如命、终日手不择卷而被时人称为“书淫”。书淫,在当时确实被认为是读书者的典范。如今,历史己跨越了...  相似文献   

12.
乌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园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乌不浪口西侧,是为1940年初在乌不浪口阻击侵华日军牺牲的宁夏马鸿宾部马藤蛟三十五师(亦称西军)的烈士而建。乌不浪口,蒙古语“乌布拉克”之音转,意为大水泉之口。在今乌拉特中旗境内南部,处于乌量素太、德岭山乡和温更苏木交界地带。  相似文献   

13.
问礼     
《精神文明导刊》2011,(9):57-57
哀公问于孔子日:“大礼何如?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日:“丘闻之,民之所以生者,礼为大。非礼则无以节事天地之神焉;非礼则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焉;非礼则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婚姻、亲族疏数之交焉。是故君子此之为尊敬,然后以其所能教示百姓。卑其宫室,节其服御,车不雕玑,器不雕镂,食不二味,心不淫志,以与万民同利。  相似文献   

14.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的手下的人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的当官,守着自己的奉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朱元璋的这个账算得颇有哲理,不妨称之为“一口井”哲学。  相似文献   

15.
上下其手     
楚子、秦人侵吴,及雩(音于)(?),闻吴有备而还。遂侵郑,五月,至於城麇(音军)。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於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於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之?”囚曰:“颉遇王子,弱焉。”戌怒,抽戈逐王子围,弗及。楚人以皇颉归。  相似文献   

16.
安石榴 《今日广西》2014,(10):31-31
当你忧郁、失望、无奈时,呼吸是会变得浅薄的。盛怒、怀恨在心时,呼吸更加浮躁。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成人社会,没能保护好少女。没有在人身安全上保护好少女。名为“公仆”的官员和名为“为人师表”的公职人员,频频成为伸向少女的黑手。他们丧失了礼义廉耻,猥亵性侵未成年人,仿佛他们从未有女儿或亲人。没有在法律程序上保障好少女。刑法里有强奸罪和嫖‘宿幼女罪,但后者激起了公众的愤怒,因为“嫖宿”之称、量刑标准和实际效能。  相似文献   

18.
百年之后祭甲午黎巩之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到现在整整一百年了。在这一百年的前五十年中,日本发动过两次侵华战争。第一次是甲午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日本胜利,中国惨败;第二次是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开始的更大规模的武装侵...  相似文献   

19.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这话出自大文豪郭沫若之口。1963年,郭沫若游览广西兴安县灵渠时,盛赞它“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可见灵渠在大文豪心中的地位多么神圣!灵渠——这个钟灵毓秀的地方,让多少华夏儿女魂牵梦萦、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20.
许家宜 《台声》2013,(11):44-44
马英九在“双十”演说中讲到,“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随即引起两岸各方关注,其政冶效应扩大发酵。台湾岛内有媒体以质疑的方式报道此句,亦有媒体借网民之口讽刺马英九此讲话等于“间接宣布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