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刻认识和反思“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体会安建设众所周知,对于1966年至1976年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党和人民已经作出了实事求是的、历史性的评价。这就是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  相似文献   

2.
宋福范 《前线》2012,(11):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的总体思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成果,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认识解决中国问题的战略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沿袭了怎样的演进逻辑?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王铣无产阶级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好这个党",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建设上所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早在1956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已经在全部国家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党的组织分布到全...  相似文献   

4.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我们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邓小平作为这场运动的亲历者和受害者,事后曾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全面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邓小平是怎样对“文化大革命”进行反思和总结的呢?下面,本文就根据邓小平的有关论述,尝试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现已被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正式定性为“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  相似文献   

5.
《先锋队》1994,(1)
样板戏作者今何在"文化大革命"中,8个"样板戏"垄断我国文艺舞台达10年之久。近年来,《沙家浜》中的《智斗》偶有演出.其他几个戏,则大多已寂寂无闻。这些"样板戏"的几个主要作者近况怎样?《红灯记》是根据上海爱华沪剧团同名沪剧改编的。此剧作者翁偶虹有五...  相似文献   

6.
一、坚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记者: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那么,怎样认识我国的政党制度在我国的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作为我们党的一段极为特殊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应该怎样看待这段历史,并从中吸取哪些有益的教训呢?这是全党全国人民十分关心的问题。《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对“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作出了恰当的评价和科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张家康 《党史文苑》2008,(11):16-20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七六年十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运动之初,毛泽东曾设想以较短的时间结束“文化大革命”,然而,动荡不定的局势,远远出乎他的意料。他一次次地修订时间表,但是于事无补,以致这场历史性的灾难,竟然绵延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指出:"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这是对党员主体地位认识的深化,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表明了我们党对党员主体的高度重视。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课题。因此,进一步认识党员主体地位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整党当中,要把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作为一个突破口,这是一条重要的经验。目前正在整党的单位,应当认真去做。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有助于全面完成整党的四项任务,有助于为实现四化而更好地发挥党的作用。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仅仅解决一些认识问题(比如:“文化大革命”能不能一分为二,“文革”中的两派是否有正确错误之分,否定“文革”会不会否定群众,等等)是不够的,还必须清除“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  相似文献   

11.
清房从政府大院抓起本刊记者住房问题是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建房、住房上的不正之风,已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直接影响了党的形象,干群关系,面对这一问题,合阳县委、县政府如何认识、如何行动,请看--群众说:政府大院都...  相似文献   

12.
“四清”和“文化大革命”中的整党曙初在"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湖南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结合运动分别集中地进行了整党。这两次整党均是在"左"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特别是1968年至1971年的整党,"左"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加上林彪、江青两个...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因为,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直接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握时代特征、明确党的历史方位、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对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认识、新的观点,其中鲜明地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那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重要成员,与毛泽东等同志一起,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经过了“大跃进”,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后,他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他多次提出,要搞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党所面临的这样一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而历史的机缘使邓小平具备了廓清这一问题的条件:他既有以往曲折探索的切身体会,又有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本文梳理分析了目前上海市卫生系统干部"德"的考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针对问题讨论提出"为何考察"、"考察什么"和"怎样考察"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程向人们揭示了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不仅关系到马克思主义能否永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从制度上建党,这是新时期以来党的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我们党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大发展。通过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党的制度建设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党的制度建设理论,逐步健全、完善党的各项制度,使党的建设进入了以制度治党的新阶段。一、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理论的形成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非常重视党的制度建设,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制度建设的方针原则、方式方法,从而初步形成比较系统的党的制度建设理论。(一)对党的制度建设重要性的深刻认识通过总结和反思"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我们党认识到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极端重要  相似文献   

18.
《党建文汇》2002,(21):30-3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这些基本经验是:  相似文献   

19.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56-56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提到海外关系,个个如临大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福建侨务工作按照中央对归侨侨眷"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方针,拨乱反正,落实政策。这些举措重振海外侨胞对祖国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邓清柯 《学习导报》2011,(18):20-21
重视和善于学习,是党不断沿袭的传家宝。90年来,一部党的历史,可以看成一部学习版的简史。从提出"改造我们的学习",到要求"重新学习",再到强调"建设学习型政党",表明我们党对学习的规律性认识在不断深化和发展。但是,当前部分党员对学习的认识没有跟上形势的要求。为了使主观思想与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我们有必要来一次学习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