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民美德是公民在参与公共生活领域的实践中具备或实际展现出来的品质和能力,具有政治性和公共性两大特征,既是一种政治美德也是一种公共美德。公民美德有利于促进公共参与,有利于凝聚价值共识,有利于支撑法治建设。培育公民美德对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就高校而言,培育公民美德不仅需要发挥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作用,也需要发挥公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2.
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家庭美德建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以德治国"方略有着重要意义.家庭美德建设应从指导思想、经济基础、成员素质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美德培育,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体的全面成长和高校的长远发展,也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生态更加清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大学生进行美德培育的过程中,既要讲求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继承性和发展性相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原则,还要在增强学生美德认知、加大学生美德实践以及丰富学生美德体悟上进行积极有效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4.
胡榕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12):112-112,116
高校是培养健全人格、高素质的多样化人才的地方。高校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其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教师要注重自己高尚人格的塑造,发挥人格力量的独特魅力,去影响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想品德及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辅导员在具备一定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途径,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将高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加强家庭美德建设,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其次要大力培育和表彰先进家庭和先进个人;最后要提高家庭全体成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教学和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高校教师教学及管理的指导线,无论对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对实现学生个体的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都有着特殊得优势。要更好地发挥高校马克思理论教育的特点就必须要认清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特点。本文从以提高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以培养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育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等几方面进行初探,以期真正认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点从而发挥优势为高校教学和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优良美德,高校师德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重点目标在于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等几个方面,方法在于高校教师要率先垂范,寓德于教;热爱学生、以人为本;爱岗敬业,终身学习;言传身教,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等。  相似文献   

9.
正义美德强调动机和行为的统一、利己与利他的统一、公德与私德的统一,从而确保个体能够以中立的态度,客观、公正地认识问题,对待一切,这是每个合格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公民正义美德的形成既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又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认识这些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公民的正义美德才能真正形成,并在实际的生活中持续践行,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公民正义美德的形成对于教育改革、法治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弘扬爱国主义美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