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房东南茜     
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的经历和事情.我的留学生活,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而这一年中,与我朝夕相处的,既不是我的家人,也不是我的同学,而是我的房东南茜.我认识她的时候,还是在国内的一次广交会上.挤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年轻的、一头黑亮的披肩秀发的姑娘,正在指东划西.从服饰上看,不像中国人;她付款时,我才注意到那一口美式英语.她一回头,撞到我身上,大包、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1)
正有专家担心台湾青年对中华文化不够认同,但这就像某些台湾青年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一样,属于政治问题而非文化认同问题。所以,与其在台湾青年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的现实中,无谓地纠结台湾青年是否认同中华文化,不如探讨如何在中华文化复兴的过程中,构建两岸一家亲认同的真问题。随着两岸青年交流日渐频繁,笔者发现台湾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并非如部分专家所担心的那样排斥与陌生,而是已根深蒂固无法取代。他们还将中华文化在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3.
聽說從委內瑞拉來了位辦中文雜誌的女總編,也許因爲她是文人,靈犀相通,我欣然叩門拜訪了這位從異國來山東的中國女性——黄麗寶女士。黄女士今年四十五歲,祖籍廣東惠陽,出生在香港,一九七九年隨丈夫移居委內瑞拉。說黃女士是個文人,而給人的直觀感覺一點也不像。她既沒有那種  相似文献   

4.
好比福州人几天没上街就不认识路了一样,中国人没几天就开始要不认识中文了。福州人不认识路是因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中国人不认识中国文字却是因为不肖子孙太多。就说前些日子有一部新电影,片名叫做“头文字D”,好像因为有几个周什么伦陈什么春之类的在里面装神弄鬼卖力之至,所以据说票房很红火。我对这些什么伦什  相似文献   

5.
白旭  徐纯子 《人权》2006,5(5):24-26
夏淑清曾经想过自杀。但是在她检查出感染艾滋病病毒3年以后,她笑着说,感谢政府的帮助,她家现在的年收入翻了一番。“我又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了,”42岁的夏淑清说。夏淑清家住吉林省吉林市搜登站镇。像大部分中国人一样,她也曾认为艾滋病是只有“坏人才得的病”,直到2002年6月,  相似文献   

6.
李思宇女澳洲留学生在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初中英语老师胡静。记得她教我的那年只有26岁,年轻、有活力、像个大孩子一样。也许是因为喜欢这个老师的缘故吧,从那时开始,我的英语就一直学得很好,直到后来出国。出国深造可以说是我从小的梦想,但我想如果没有这位老师对我的影响,我的梦想不会实现得那么顺利。  相似文献   

7.
妻不化妆,是因为她不喜化妆,大有“吾一生爱好是天然”的气派。还是在谈恋爱的时候,第一次去她蜗居的单身宿舍,大吃一惊:一张单人床,一张书桌,一书架书,几口箱子,一套炊具,我居然没有发现化妆品!这太不像一个小姐的闺房了,倒像是一位学者的书斋。这也难怪,作为一位热心于舞文弄  相似文献   

8.
男说 ■青年作家:狗子 我以前判断一个女人是否美更多的是看外表,随着经历的增多更多的是看她的内心,我想这和那个时代没有关系。内心明慧的女人最聪明。 ■摄影师:郭平衡 她在与男人的交往中表面看来像一个传统的小女人,但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杂志对我来说,是一份特别重要的刊物。 说他重要,不仅仅因为我是一名对台工作者,需要阅具风采、汲其营养、择其讯息、享其载体,一个直接原因,是因为我作为一名中国人,对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应有匹夫之责。 以《两岸关系》作为刊名,本身已经透露出她的使命感。作为中国内部事务的一个特殊部分,两岸关系关系到民族的兴盛、炎黄子孙的福祉。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总以为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观念的种族之一,并且深深地为之自豪。然而在外国人的眼中,却未必如此。有次跟欧洲朋友谈起了中国人和澳洲人对家庭的重视。没想到,那几位欧洲朋友说:"你别生气,其实,我们觉得你们中国人并不爱家,并不像你们自己说的那么注重家庭。你们更爱金钱!"我愕然。于是,我记下了这些真诚的话语:"你们中国人的确很勤奋。中国人在海外也能比当地人积蓄更多的钱财。但我不认为这是你们有经商的天赋,而是  相似文献   

11.
10月10日下午,我到劳务市场买了一把西瓜刀,又买了一些水果,坐车去了她家。这一次赵晓是一句话都没跟我说,就像我不存在似的……赵晓正坐在西屋的炕沿上,一点儿防备也没有,我一出手,刀就从她的脖子上抹了下去,她连哼都没哼一声就倒在了炕沿上,手脚扑腾了几下……  相似文献   

12.
孩子们     
我弟弟的孩子在国内上到小学二年级后,移民去了澳大利亚,当时她一句英语不会讲,听说要和外国小朋友一道上课,外国老师又根本不懂中文,小小年纪的她感到了恐慌,临上飞机还在可怜巴巴央求她父母,能不能不带她走,她宁愿留在北京做姑姑的女儿。这情景让我们很不舒服:冷不丁去到另一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没有什么能像改革开放这样彻底地改变着中国,改变着每一名中国人的命运,改变着每一名中国人的生活。我个人的生活经历就是这千千万万个因改革开放而受益的中国人中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姓名是社会群体身份与文化认同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视角,中文姓名的传承和使用是华人对其身份和中华文化认同的表现。东南亚青年华人在一定范围内保留并使用中文姓名,他们在中文姓氏、名字结构、用字情况、重名现象等方面与同时代中国人的情况有所差异;在东南亚各国内部,这四个维度上的表现也是同中有异,其中性别和国籍是两个重要影响指标,其差异的出现与华人住在国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语言环境等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妈妈不让我们搞特殊 倪萍:你妈妈生前我有幸见过一次。 蒋晓真:是吗?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倪萍:是90年。在北京,她参加一个什么活动,我叫了一声白杨老师,觉得很荣幸。见了白杨老师之后,我那种激动,好像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觉得你不像你妈妈。 蒋晓真:对,绝大多数人一见我就说,你不像你妈妈。因为我性格比较外向,我妈妈比较娴熟,说话很慢。但过了一会儿又觉得很像。我想我性格里有很多像我妈妈的地方,做事特别认真,特别仔细,很稳,我外向的性格又特别像我父亲,我父亲是一个比较健谈的人,乐呵呵,比较乐观。 倪萍:你一生下来就注定了跟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20,(3)
正郑婷婷常州台胞,常州三院主治医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院是抗击疫情的战场,医生护士是战士,我绝对不会退缩一步!"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她,让人们看到,在关键时刻,她对誓言的践行。常州青年台胞郑婷婷是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常州三院的主治医生,小年夜那天,她就被临时抽调到  相似文献   

17.
温柔的效应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这是大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这篇文章里对温柔、敦厚的蔡老师的一段描写,体现出了蔡老师对学生的温柔、宽容和慈爱。我上初中学这篇文章时就曾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会成为这样的老师。当我真正成为一名教师以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温柔、慈爱对于教育的重要。孩子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18.
我叫阿香     
我是在别人异样的目光中长大的,我能感觉到背后的指指点点和窃窃私语,懵懵懂懂中我觉得别人不喜欢我。一直到 8岁那年,我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她把我叫到床头告诉我她将不久于人世,她的心里放不下我。她还告诉我她其实不是我的亲生母亲,我的亲生母亲在我生下来的第二个星期将我送给了她然后远走他乡。那时我才明白,别人为何不喜欢我的原因,我的出世名不正,言不顺,我的人生先天不足。   我看到养母的眼里滚出浑浊的泪,于是我也哭了,我不是哭我的身世凄惨,而是害怕养母就此弃我而去,我像一茎藤蔓一样依赖养母,我不知道没有了…  相似文献   

19.
回归,就像孤儿找到了亲生母亲温嘉路(香港公民协会妇女会主席、香港捷星有限公司董事回归,就像一个孤儿找到了她的亲生父母。以往香港在英国政府殖民统治下,并未好好栽培她,只是我们中国人是一个非常勤奋耐劳的民族,在既不能回中国大陆又没有英方的支持之下,只好发...  相似文献   

20.
这几天下班等公交,总会碰到一个长发飞舞的女孩。每次,她都是一路狂奔过来,站在我身边气喘吁吁,刚开始,我还以为她有什么着急的事,赶时间,可天天都是这样。锻炼吧?又不像,穿着高跟鞋这哪像在跑步?分明是在历练一种特异功能,让自己快步如飞也不至于跌倒崴了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