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应用CON-TREX Biomechanical Test and Training系统测试膝关节肌力时,分析不同姿势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从而选择最适用于法医学鉴定的肌力检测条件。方法对52例正常人分别在未固定姿势和固定姿势两种条件下进行60°/s和30°/s速度的等速肌力测试,对这两种条件下双侧膝关节屈、伸肌的峰力矩(peak torque,PT)、峰力矩角度(peak torque angle,PT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未固定姿势,两种测试速度下受试者膝关节屈、伸肌的PT双侧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固定姿势,两种测试速度下受试者膝关节屈、伸肌的PT双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受试者身体姿势是否加以固定,其膝关节屈、伸过程的PTA双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试者姿势的规范对测试结果,对PT有影响,因此,在进行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时应规范受试者的姿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等速技术对健康青年志愿者配合及伪装膝关节运动的重测可靠性。方法 3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在30°/s角速度下间隔45min执行2次向心全力配合及半力、随机力量伪装膝关节屈伸运动,对2次测试的峰力矩(peak torque,P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力测试的相对可靠性ICC值(0.892~0.956)大于半力和随机力量的ICC值(0.246~0.481),并且全力的绝对可靠性各参数数值均小于半力和随机力量。结论在配合条件下,等速技术对健康青年膝关节PT的检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并高于伪装条件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发识别不同配合程度下等速膝关节运动力矩-时间图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方法20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分别在30°/s和60°/s角速度下各进行两次、间隔45min的等速向心右侧膝关节全力和半力屈伸往复运动,收集力矩-时间图。20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训练集(140名)与测试集(60名),用训练集受试者的力矩-时间图训练CNN模型,再用训练好的模型预测测试集内图形的类别。共进行3次随机取样与模型开发。结果在等速膝关节全力及半力运动条件下各收集2400张力矩-时间图。3次训练的CNN模型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1.11%、90.49%和92.08%,平均准确率为91.23%。结论本研究开发的CNN模型对全力及半力等速力矩-时间图具有较好的区分效果,有助于识别受试者在等速膝关节运动过程中的配合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肌皮神经损伤者的屈肘肌力变化及其与针极肌电图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单侧臂丛神经损伤(累及肌皮神经)致屈肘肌力降低案例30例,根据Lovett肌力分级标准进行徒手肌力评定,并将30例受试者分为A组(伤侧徒手肌力1级和2级,16例)和B组(伤侧徒手肌力3级和4级,14例)。对所有受试者的伤侧和健侧肱二头肌行针极肌电图检测。记录肱二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muscle actionpotential,CMAP)的潜伏期和波幅。受试者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记录募集反应类型以及募集电位的平均转折数和平均波幅,并采用microFET2便携式肌力测试仪检测屈肘定量肌力。计算残存屈肘肌力百分比(伤侧与健侧定量肌力的比值)。比较各针极肌电图指标、定量肌力、残存屈肘肌力百分比在两组之间和组内伤侧与健侧之间的差异。分别分析屈肘徒手肌力分级、定量肌力与针极肌电图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肌皮神经损伤后B组的伤侧残存屈肘肌力百分比为23.43%,A组的伤侧残存屈肘肌力百分比为4.13%。伤侧徒手肌力分级与募集反应类型相关,相关系数为0.886(P<0.05)。伤侧定量肌力与CMAP潜伏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寻找客观且准确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motor evoked potential,TMS-MEP)测定68例SCI患者(颈段损伤23例,胸腰段损伤45例)拇短展肌和胫前肌的皮层起始潜伏期、N1峰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和波宽,并以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实验组随拇短展肌、胫前肌肌力下降或消失,皮层起始潜伏期、N1峰潜伏期、CMCT延长,波宽增宽,且实验组中的2、3级肌力者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MS-MEP检测可以直接、客观地反映脊髓锥体束的运动功能状态,为法医学鉴定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尺骨鹰嘴骨折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肘部引起的常见骨折。由于肘关节伸、屈肌的收缩作用,骨折断端很容易发生分离移位。除少数尺骨鹰嘴尖端撕脱骨折外,大多数伤者为骨折线波及半月状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对尺骨鹰嘴骨折进行法医学鉴定,主要依据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程度评定损伤程度(轻伤或重伤)。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尺骨鹰嘴骨折,由于成伤方式多样,可导致不同类型的骨折,鉴定时,应解决好以下3个问题:(l)分清骨折类型;(2)治疗中的内固定应否拆除;(3)鉴定时间的选择。对此,笔者结合4个典型案例,就上述问题作粗浅探…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研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检查相关指标与肌力(muscle power,MP)的关系,评测MNCV检查在神经损伤的法医学鉴定中的价值。方法 以22例正中神经损伤病例为对象.进行MNCV和MP检查;另将22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在同条件下进行检查。MNCV测定指标包括:远、近端潜伏期,远、近端波幅,MNCV值。测定前,由同一操作医师测定患者相应的MP(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指对掌肌)。结果 患病组内,MP与kiNCV和远近端波幅值存在显著相关性,而对照组内MP与其他指标无任何相关性;两组问对比,各项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正中神经损伤后,手部相应肌肉的MP丧失程度与MNCV改变相关,并且MNCV各项指标发生显著改变。结果表明,MNCV检验可为神经损伤后MP丧失程度的法医学检查及其嚣定提供客观证据。  相似文献   

8.
大鼠尺神经损伤平面和修复时间对爪内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尺神经损伤修复后靶肌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42只SD雄性大鼠分为肘部、腕部2组实验组和1组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在肘部和腕部完全离断两前肢尺神经后即刻、1个月、3个月修复一侧神经(另一侧为对照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技术,观察和比较大鼠爪内肌细胞凋亡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即刻修复组大鼠爪内肌促细胞凋亡基因Fas、Caspase-3表达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修复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增高,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抑细胞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随修复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伤后即刻、1月组实验侧Fas和Caspase-3蛋白表达较相应对照侧低(P〈0.05);而3月组实验侧与相应对照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相同修复时间,不同损伤平面组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靶肌超微结构改变及细胞凋亡的发生与神经损伤后修复时间有密切关系,与损伤平面关系较小。在法医学鉴定时机认定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9.
GB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有关眼损伤的条款较为原则和笼统。随着“标准”的广泛应用,加之法医学和临床眼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眼损伤后遗症的检验技术和认识水平已有较大的提高。建议采用视力表投影仪代替国际视力表进行行为视力检查,存在屈光不正的应了解屈光度后再检查其矫正视力;疑有伪盲或伪装视力降低时,可行伪盲试验或伪装视力降低的检验,视觉电生理技术是测试伪盲或伪装视力降低的有效方法。运用电脑视野计可进行视野检查,动态视野检查结果可通过视野有效值换算为残存视野半径(或直径);视野检查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分析时应密切结合原发损伤及其他检查结果。对于遗留复视等双眼视障碍的,可采用同视机等检查方法,检验结果应考察功能障碍与眼肌等原发性损伤的符合性。泪器损伤后遗留溢泪症状的,应采用相应的检查方法证实泪道狭窄或梗阻。眼睑下垂及眼睑畸形分为轻度及重度;眼睑畸形包括闭合不全、眼睑缺损及眼睑外翻等情形。影响视力的外伤性白内障符合“标准”相关条款的规定。根据现行“标准”对道路交通事故所致眼损伤进行伤残评定,应进行视觉功能检测、眼球结构检查、伪盲试验及视觉电生理检测,最后综合病史材料及既往情况综合分析,得出评定结果。统一对现行“标准”的理解,规范检测手段和结果评价原则,有助于道路交通事故眼损伤伤残评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不同听力水平听性稳态反应阈值与纯音测听阈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Yang XP  Fan LH  Zhou XR 《法医学杂志》2008,24(5):321-324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下不同听力水平的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ASSR)阈值与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阈值的关系。方法对听力正常的志愿者及不同听力水平的感音神经性聋的志愿者共86例(172耳),分别行PTA及500、1000、2000和4000Hz的ASSR,得出PTA阈值及ASSR阈值(单频刺激)。比较不同频率(500、1000、2000、4000Hz)下不同听力水平组(≤20、21~39、40~59、60~79、≥80dB)的ASSR阈值与PTA阈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各频率的ASSR阈值与PTA阈值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各频率下不同听力水平校正后的校正值均高于PTA阈值。结论应用ASSR阈值进行听阈级评估时需要进行校正,ASSR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听阈级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检测技术在尺神经损伤预后评估的应用前景.方法 对12例健康青年志愿者、1例尺神经完全损伤者双手第1骨间背侧肌的代谢物进行1H-MRS检测,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健康女性成年人第1骨间背侧肌的细胞外脂质(extra-myocellular lipids,EMCL)峰下面积高于男性(P<0.05),胆碱、肌酸、细胞内脂质(intra-myocellular lipids,IMCL)在两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手间各峰下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神经损伤者患侧EMCL峰较健侧偏高,且FDI面积缩小.结论 1H-MRS对肌肉代谢物的无创性以及定量检测对周围神经损伤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RIN1基因启动子区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855 G/C、-1140 G/A遗传多态性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及法医学意义。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结合PAGE法对中国北方汉族183例健康无关个体和172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GRIN1基因5′端的-855 G/C和-1140 G/A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人群中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并比较两组人群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两组群体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855 G/C位点基因型分布在对照组女性和实验组女性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40 G/A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对照组和实验组间及两组女性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IN1基因启动子区-1140 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存在相关性;精神分裂症发生的遗传学因素可能存在性别倾向,可为精神分裂症的司法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2例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的特点.方法 对142例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与62例非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的血清IgE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过敏性休克死亡大多发生于医疗机构,占77.46%.采用单纯静脉给药方式致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占53.53%.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中药制剂在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生前治疗药物中占有重要比例.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多无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改变,与非过敏性休克死亡组的血清IgE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死因鉴定应根据案情、解剖检验结果及血清IgE水平等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相似文献   

14.
Yang J  Ding M  Sun Y  Pang H  Xing JX  Xuan JF  Li CM  Wang BJ 《法医学杂志》2011,27(1):22-2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人群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基因-45C/T位点遗传多态性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采用双向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对中国北方汉族群体20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02例健康个体(对照组)CCK基因-45C/T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采用X<'2>检验对照组人群中基因型分布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猝死案例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 对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2004~2010年间受理的16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猝死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案例中以20~39岁男性多见,平均年龄(35.12±8.54)岁;血清钾平均水平(2.29±0.60) mmol/L.结论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猝死案例缺乏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改变,法医学检案中应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6.
王旭  刘会  项剑  郑拓  于丽丽 《法医学杂志》2014,30(4):264-266
目的 探讨固视性质检查在客观评估视敏度方面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MP-1微视野仪检查75例眼底损伤者的固视性质,将受检者分为中心固视组、不确定组、偏心固视组.分析三组间视敏度的差异,同时对视敏度与微视野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1)视敏度检测显示,中心固视组为4.80±0.16,不确定组为4.20±0.45,偏心固视组为3.40±0.57.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三组间视力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视敏度(y)与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x)之间均存在线性关系:y=-18.76+6.21x,Pearson相关系数为0.707(P<0.05).结论 视敏度与固视性质检查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固视性质检查具有客观预估视敏度区间的法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寻找损伤分子标志物方面存在成果孤立、效价模糊以及相互间作用机制不明等缺点.质谱成像技术集筛选、分析和图像化于一体,更适合基于形态学的损伤分子标志物研究.本文综述了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成像技术筛选并识别特征性蛋白质的方法和最新进展,阐述了其在法医学损伤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人骨骼和牙齿DNA提取方法的比较和优化。方法收集18份不同个体的长骨、30颗磨牙和同一个体2根股骨、8颗磨牙。利用TissueLyser-Ⅱ组织破碎仪和PreFiler Express BTA^TM法医DNA提取试剂盒(BTA法),应用Automate Express^TM自动化法医DNA提取系统提取DNA,进行STR分型,与脱钙法进行比较,并进行实验条件优化。结果用TissueLyser-Ⅱ结合BTA法,约2.5h即可完成骨骼和牙齿的DNA提取,分型成功率分别为94.4%和96.7%。与脱钙法比较,两种方法获得DNA质量浓度和检出率比较接近(P〈0.05),但BTA法在操作过程方面更具优势。最佳样本量为100mg,消化时间为2h。结论采用TissueLyser-Ⅱ组织破碎仪结合BTA法对骨骼和牙齿进行DNA提取和分型检验,能满足实际检案的要求,可在法医学实践中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