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0年,我们研制完成了《刑事案件现场图计算机交互绘制系统》(以下简称为《系统》)。在研制、调试过程中,成功地利用24针打印机实现了将已在显示器屏幕上绘好的刑事案件现场图进行不失真的快速输出。 一、问题的出现 在研制《系统》时,我们选取一般计算机用户都配有的24针点阵式打印机做为图形输出设备,使得在经费不足的公安基层单位用计算机代替人工绘制刑事案件现场图成为可能。 在程序编制中,我们借用了不同DOS版本提供的屏幕硬拷贝功能。所谓屏幕硬拷  相似文献   

2.
电脑打印文件的检验是根据文件中反映出来的打字结构性能特点、故障性痕迹特点和打印文件技能特点来确定打印机的种类、型号和打字人特征。 目前电脑打印机种类繁多,主要有活字式打印机、针式打印机、激光静电式打印机、喷墨式打印机、感热式打印机等,主要根据以下方法识别: 1.根据油墨光泽和笔画虚实判断 热敏式打印机使用热敏色带打出的字迹有光泽,颜色鲜艳,横竖笔画边缘整齐,撇、捺笔画有较明显的“锯齿”边。用多次性色带打印字迹也有光泽,笔画中间有小白点。如果用热敏纸直接打印,则打印的字迹墨色暗淡,有较明显的锯齿边。…  相似文献   

3.
喷墨打印机品牌和型号的识别是我国文检领域的难题.本文收集了惠普、佳能、爱普生三大品牌,共11种型号的喷墨打印机打印的28份实验样本,在体视显微镜下对样本字迹笔画周围飞溅墨点的显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惠普、佳能、爱普生三大品牌的喷墨打印机所打印字迹在笔画周围飞溅墨点的显微形态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可据此对三大品牌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4.
对气相色谱法鉴别黑色喷墨打印墨水(盒)字迹色痕种类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甲醇为提取剂,对86种不同产地、不同牌号的黑色喷墨打印墨水(盒)字迹色痕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法鉴别黑色喷墨打印墨水(盒)字迹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汉字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在各类需要进行笔迹鉴定的案件和纠纷中,经常遇到作案人或当事人练习过楷书或行书等字帖,难以判定是否为同一人所书写的情形,从而增加检验难度。通过文献查阅法和综合实验法,归纳出临摹相同字帖笔迹的特征种类及特征变化规律,研究其笔迹特征的特定性和稳定性,探索具体检验方法,为准确鉴定该类字迹寻求理论支持,并直接应用于实际案件鉴定工作,为刑事案件的侦破和民事案件的审理提供科学的、可靠的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给传统鉴定行业带来的风险与挑战,研究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伪造印章的特点及检验要点,选择日常使用较多的四种印章类型,分别利用工业级别3D打印机制作印章样品,分析不同材质3D打印印章印文的特点及检验要点,总结利用3D打印技术伪造印章的主要检验要点,为有效应对新技术发展带来的鉴定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汉字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在各类需要进行笔迹鉴定的案件和纠纷中,经常遇到作案人或当事人练习过楷书或行书等字帖,难以判定是否为同一人所书写的情形,从而增加检验难度通过文献查阅法和综合实验法,归纳出临摹相同字帖笔迹的特征种类及特征变化规律,研究其笔迹特征的特定性和稳定性,探索具体检验方法,为准确鉴定该类字迹寻求理论支持,并直接应用于实际案件签定工作,为刑事案件的侦破和民事案件的审理提供科学的、可靠的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木板上书写字迹的特征。方法:对不同人在不同木板上书写的字迹进行观察和分析,运用归纳的方法得到木板上字迹的特征。结果:如果木板硬度大,则纹理密,字迹特征变化大;如果木板硬度小,则纹理疏,越接近纸张,字迹特征变化越小。结论:木板上书写字迹的特征比较稳定,可以作为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喷墨打印机普及使得喷墨打印案件的增多。在检验中,出现率和使用率较高的特征就是网点形态特征。通过不同时间间隔重启打印机后网点形态变化的实验,探究重启打印机后网点形态特征的稳定性和变化的出现率高低,结果发现重启后网点形态变化的出现率较高,稳定性较差。网点形态变化主要体现在数量和位置上。因此在鉴定中,网点形态不一致并不是同一认定否定结论的充分条件;若网点形态一致,且其他特征都符合,可以得到同一认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方正在中国打印市场是一支老牌劲旅,但在最近一两年里,市场上很少方正打印的产品.打印机需门槛很高的技术,打印机厂商,会受到上游机芯厂商的制约.这段期间,方正打印应是受上游厂家制约而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处理文字的优越性使打印添加文本内容变得轻而易举,然而要发现、鉴别打印追加伪造的文件,仅采用传统的通过笔迹特征的文检手法显然难以奏效。对计算机打印变更伪造文件进行正确的检验和分析,可以通过三维立体显微镜,观察可疑部分与其它部分字迹墨迹色泽是否均匀,字间距、行间距是否一致;观察可疑部分字迹与打印文件其它字迹是否来源同一字库;观察打印墨粉特征等直观手段;也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对打印文件墨迹进行分析或选用拉曼光谱法对不同分子官能团特征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摹仿签名字迹属于伪装字迹的一种,是文字检验工作中一个重点和难点。新形势下摹仿签名字迹的手段有所变化。当前摹仿签名字迹从摹仿手法上可分为五类:复制摹仿、临摹、套摹、练习摹仿、记忆摹仿。由于摹仿手法不同,特点不同,对摹仿签名字迹必须采取相应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涂抹掩盖文件字迹是犯罪嫌疑人常用的伪造、损坏证据的方法之一,被涂抹部分通常为案件的关键部分,因此具有很高的鉴定价值,往往是侦破案件的关键所在。由于涂抹方式、色料种类较多,形成掩盖字迹条件复杂,因此,涂抹掩盖字迹的显现常成为文件检验鉴定人员所面临的难题。文章对国内涂抹掩盖字迹显现方法的文献进行提炼总结,在阐述方法原理、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对每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述评,期望能对文件检验鉴定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把含有真实印文和签名的证据作为一个系统,依照证据形成的时间、空间顺序,由易到难对证据各个要素逐一鉴定,包括整体布局、印文盖印时间、字章时序、内容字迹与签名字迹形成时序、内容字迹的书写时间等,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对证据在整体上的真伪做系统鉴定。  相似文献   

15.
汉字笔迹构形与书写动作系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笔迹鉴定的对象多为少量字迹、签名字迹,甚至单个构形复杂的字迹。对其进行科学的鉴定需要系统的检验,但是,它们鉴定的科学基础是什么,怎样构建其科学基础是笔迹学理论必须回答的问题。笔者从笔迹的构形与书写动作系统特性进行研究,提出笔迹鉴定科学基础系统构成的新观点,目的在于促进笔迹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其附件对某一品牌的圆珠笔在不同时间段书写字迹进行检验,分析并比较图谱中-C=O、-CH3等基团的吸收强度及其相对比值,考察这些比值与保存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初步确定这些基团的吸收强度在随着时间而改变。采用化学试剂消退法对五种纸张上的八种不同品牌纯蓝墨水书写的字迹进行消退实验研究,总结各种不同消退剂的消退效果及在不同纸张上字迹进行消退差异的规律,可摸索出对纯蓝墨水字迹进行消退的最佳化学试剂。  相似文献   

17.
笔迹鉴定是依据经验知识探索检材字迹与样本字迹是否同一的一种鉴定活动,在笔迹鉴定过程中如果没有鉴定直觉的存在,笔迹鉴定将寸步难行。因而在笔迹鉴定过程中的直觉是客观存在的,发挥着为采取初始鉴定行为提供指引的作用。其存在形式主要有鉴定行为获取的直觉和初始鉴定结论发现的直觉。我们应该对笔迹鉴定过程的直觉有所认识并做好笔迹鉴定过程直觉偏差的控制,控制手段主要在于对文书鉴定人员自身提高要求及在外部对笔迹鉴定程序进行制约。  相似文献   

18.
对圆珠笔字迹的油墨种类及其书写时间的检验鉴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可疑文件的伪造、变造事实,为证明案件事实提供一定的证据。采用薄层色谱法对27种不同品牌、型号的黑色圆珠笔色痕进行种类鉴别,并利用Origin Pro专业函数绘图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将实验所用的圆珠笔油墨分为7大类,实验结果为添改文件检验和圆珠笔字迹书写时间检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签字笔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书写工具之一,涉及鉴定签字笔字迹形成时间的案件日益增多。字迹形成时间的检验是文件检验界的一大难题,目前还没有一种系统可靠的检验方法。一般而言,检验字迹形成的相对时间比检验字迹形成的绝对时间更具可行性。利用薄层色谱法和薄层扫描法,对待检验的签字笔字迹检材和样本进行油墨提取、有机溶剂溶解,再将油墨样品溶液薄层展开,并对展开后的谱带进行薄层扫描,进而获取薄层色谱扫描曲线和谱带峰面积数据,最终通过分别计算检材与样本的峰值比,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检材的相对书写时间。本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来自不同承受客体的字迹模糊,裸视及显微镜等普通检验工具无法进行内容识别的材料。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图像处理软件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侦查工作中来,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一、利用Photoshop软件处理重复使用的复写纸字迹1.采用透光照相的方法,用数码相机对复写纸字迹进行照相,而后输入计算机。通过观察发现,复写纸上面的字迹颜色浅,接近于白色,而复写纸的颜色为深蓝色,在暗背景环境中不容易区别复写纸字迹,但是字迹的颜色和复写纸的颜色还是有区别,因此为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检材进行处理提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