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是人口大国的人口大省,据预测结果表明:2000年和2015年我省农村劳动力剩余总量将分别达至1420万人、1530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牵动全局的社会系统工程,现实的选择只能立足省情,坚持“适度转移,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效益互补”的原则,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我国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路问题,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本文从转变二元经济结构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特点,提出了依靠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联动发展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思路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随着农业技术进步、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农业和农村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弱,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会越来越突出。贯彻落实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五期间,中央的目标是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万,但是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总体规模较大,文化素质较低,再加上城市下岗职工增多,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呈下降趋势,它制约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向城市转移,为了加速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我们要注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同时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并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5.
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长华 《求实》2005,(Z1):124-125
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关键,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国家已经下决心推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拆除城市面向农民高筑的户籍壁垒,为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阻碍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若干因素中,从劳动力需求方看,包括以下障碍因素:(1)乡镇企业吸纳功能锐减;(2)转移成本中行政中介费用过高,(3)“腾笼换鸟”冲动.从劳动力供给方看,包括以下制约因素:(1)均田制强化了农民的恋土情结;(2)人力资本短缺是农民跨地区、跨产业转移的巨大壁垒;(3)中国农民的消费欲望、水准还很低,追求财富的内在动机不足。通过对促进劳动力转移的各组对策进行绩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城市吸纳──目前有限,但有潜力;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农村余劳的主要载体,农业内部消化──“蓄水池”的自我蒸发。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即农民工进城问题,是一个关系农民生存和就业状况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农村人地矛盾能否缓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稳定推进、农业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当前要紧密结合省情,从实际出芡,加强对策分析,进一步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8.
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建明 《唯实》2004,(4):87-92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转移,既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一条已被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证明了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改革开放2 0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苏北地区属江苏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占有较大比重,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技能素质普遍较低。在农产品全面步入买方市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有所减弱的大背景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合理、有序地加速农村剩…  相似文献   

9.
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关键,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国家已经下决心推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拆除城市面向农民高筑的户籍壁垒,为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奠定了基础。针对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各地采取措施,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国家计委和财政部发出通知,取消所有面向农民工的种种不合理收费;北京出台了“外地籍学龄儿童随父随母自愿”政策,为农民工解决了孩子上学难的…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对滞后 ,其原因主要有观念滞后、城市化水平低、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等。加快河南省劳动力转移 ,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 ;二要消除对进入城市农民的歧视性政策 ;三要加快城市化进程 ,发展特色城市与特色城市经济 ,增加就业岗位 ;四要拓展省外及海外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关系到农业的发展 ,农村社会的稳定 ,农民的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转移 ,“三农”问题就不能得到根本解决。从目前形势来看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转移速度、转移渠道和转移质量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任务的论述,特别是要“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叶万军 《新长征》2009,(12):54-55
目前,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比较突出,转移任务十分艰巨。影响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较多,其中教育培训是一个严重制约因素。所以,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教育对策,促进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省内农业内部的消化吸收功能;巩固发展乡镇企业;加强制度和市场保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  相似文献   

15.
田雅娟 《奋斗》2005,(5):35-35,46
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我省农民增收、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巨大的农业劳动力存量是阻碍现代化农业进程的主要因素,只有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率,才能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农业吸收现代技术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叶跃 《唯实》1998,(12)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转移,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转移。面对这一庞大而又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必须要冷静地思考、科学地认识、有力地指导,使之符合中国国情,健康、有序地演进。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实现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不仅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过剩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无论向大城市、小城镇转移还是就地转化都存在制约和困难。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仅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并且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不能仅把目光盯在城市化上,充分挖掘农村自身就业潜力,让农民不脱离本土实现就业应是更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共青团莆田市荔城区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