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资源的开发在拉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带来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无可否认的。然而,在大力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当地少数民族居民相应权益方面的保障却出现了一些偏差和不足。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从其水电资源开发现状及少数民族权益的实现现状入手,在立法、司法、执法和法制监督等方面研究自然资源开发中少数民族权益的法律保障的运行。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开发与创新型经济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昌君 《求索》2011,(4):87-88,74
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最根本的要素,中国自然资源贫乏而人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开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着重论述了在创新型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优先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李广义 《前沿》2011,(13):173-176
寻求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双赢"路径,已成为建设两型社会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选择。桂西北河池市地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系统非常脆弱,在自然资源开发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伦理—经济—生态"范式遵循了一定的生态伦理原则,是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耦合的较好方式,有利于该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后,学校体育资源的"沉睡"局面被激活,国家教育部倡导一切合理开发体育资源的方法和手段,并对资源充分地加以利用。学校体育资源是超越自然资源范畴的,本文从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资源及体育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开发进行研究,力求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达到应用。  相似文献   

5.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西部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取决于我们能否在加速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中 ,正确地处理和把握好建设与环境、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亦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此 ,有必要运用人类生态学和自然资源生态学的原理、观点与方法 ,分析云南在西部大开发中应注意的有关生态问题 ,重视和处理好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协调平衡 ,这对于云南省“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与人力资本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我国经济快速、持续、有效增长的重大举措。尽管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西部的优势,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培育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输出地,《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少数民族地区居民自然资源开发中的优先就业权和优先受惠权。现行法律亦通过各种规定保护资源开发地居民的现有利益和预期利益,但是目前的法律对于资源地居民群体利益的保护仍有所欠缺,在征地补偿、环境侵权赔偿、环境损害赔偿和优先就业权的落实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法律应更加关注资源地居民利益的保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上述问题做出更加完善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保护、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论述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当前处于经济转型期、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具有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吕红雁 《传承》2013,(12):82-8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保护、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论述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当前处于经济转型期、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具有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李燕兰 《创造》2002,(5):17-18
在云南,“贫困”这个字眼,一直有着牵动人心的份量。纵观云南省国定和省定的贫困县,大部分又都是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因而云南的贫困被众多学者称为“富饶的贫困”,即大量的自然资源未得到开发利  相似文献   

11.
赵霞 《今日民族》2010,(11):55-57
西部大开发给有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云南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给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创造了机会。但是,在自然资源开发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由于稀缺的资源决定了市场对资源追逐的必然性,随着经济发达地区对自然资源的巨大需求、以及资源补偿的缺失,造成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由于资源补偿机制不健全,丰富的自然资源在长期的开发、开采和输出过程没有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相反自然环境还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在环境治理中,不论是在污染的事前防范,还是污染过程中的处罚与约束,抑或是污染之后的补偿,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政策工具。但在中国自然资源开发中,因企业的国有属性和资源型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使因资源开发而导致的负外部性难以得到有效治理。该文比较几种常用的治理手段对中国矿产资源开发企业负外部性治理的适用性,并探析合适的政策工具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在西部地区大开发中 ,人们首当其冲地会想到自然资源的开发问题。没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至少在当前很难寻找到一个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出发点。但是 ,这里却有一个绕不开的矛盾现象 :一方面是待开发的自然资源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历史上自然资源开发不当而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这一矛盾给人们造成一种“两难”处境 ,不开发自然资源至少在目前是难以寻找到西部经济发展的起始点 ,西部难以获得发展 ,恶化了的环境也得不到有效治理 ;而如以往那样一味地大规模开发自然资源 ,虽然短时间内或许会得到某些所需要的财富 ,却又会加剧生态环境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后十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明确定位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位置,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现状,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6.
在认识云南资源开发的问题上,我们首先要看到,云南总体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个别贫瘠的自然资源交织在一起,同时,各种不利因素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还有,丰裕的资源如不能寻找到有效的转换形式,并不一定意味着繁荣和财富。其次要看到,云南资源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今后将更加具有紧迫性。而目前云南经济发展的现状,让我们不得不进一步深思,其资源如何合理、科学地开发、选择与利用。就云南资源存在的现状,应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的战略,对其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合理的开发与应用。第一,资源开发型战略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云南在改革开放中,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太阳能和风力资源等优势,发展农村经济,大兴乡镇企业,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收到较好的效果。如云南玉溪的大营村、大理的凤仪镇、昆明的福保村等地的发展,都充分证明了自然资源的优势会给人们的经济活动带来更大的选择余地和更多的行动自由,资源开发型战略在云南是可行的。但在研究分析中,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所谓资源优势,只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它表现为一种...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人类开发和利用稀缺的自然资源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本质上不过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相互作用、交换物质能量的过程,正如兰德尔所说:“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都是物质转移的过程,而不是创造和消灭的过程。”因而,如何提高自然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统一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就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规范所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8.
论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臻玺 《前沿》2003,28(3):34-35
人力资源在当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有目共睹 ,但是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匮乏以及在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源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入手 ,分析了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针对性的提出西部地区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以期为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清江是长江的一大支流,流经10个县市,干流全长423公里。清江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除水电资源外,流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绿色食品聚宝盆",可供开发和出口的绿色食品不胜枚举。如:魔芋、莼菜、薇菜、葛粉、白柚、大蒜、生姜、高山反季节蔬菜等。如何促使清江流域绿色食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月泉 《桂海论丛》2000,16(6):47-49
西部大开发 ,广西怎么办?首先必须努力解决一系列基本认识问题 ,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必须从现代化建设大局看西部开发 ;要有奋发图强和艰苦创业精神 ;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又要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既要有迫切感 ,又不能急于求成 ;既要有远大眼光 ,又要从现在做起 ;既要发挥领导积极性 ,又要发挥群众积极性 ;既要充分认识广西既有的自然资源优势 ,又要创造新的优势 ;要把发展科技和培育人才当作最根本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