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冷战结束后,“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不绝于耳,战争与冲突的硝烟弥漫。进入21世纪以来。“9.11”恐怖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黎战争等频频出现,矛盾纷争不断。朝鲜核危机、伊朗核危机升级,国际安全缺失加剧。  相似文献   

2.
近来,随着美英军队在伊拉克军事行动的结束,国际和国内专家学者开始评估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格局、中东海湾形势、美国与法、德及阿拉伯国家关系等的影响。事实上,这场战争对美国国内政治和经济等方面也产生了程度不等的冲击和影响,并均有所显现。  相似文献   

3.
一、最近关于日中战争的论调确立并向世界表明日本国民对日中战争的共同认识,这是日本国民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一)关于重新评价“大东亚战争”的论调关于日中战争及太平洋战争虽然国际上已经有了定评,但是最近在我国明显地出现了企图重新认识或认为应该重新认识的动向。当然,“重新认识”战争的议论,并不是现在突然出现的。早在远东国际军事审判时,就已经潜伏着对它的批评。林房雄的“东亚百年战争”论(《大东亚战争肯定论》,1964年番町书房刊)是于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的,这种史论一直把从慕府末年到“大东亚战…  相似文献   

4.
二战期间日本对外战争的性质与责任李家振日本对外战争是侵略战争,这是由其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所决定的;从法律上来看,则是国际法上所禁止的、非法的,并且是构成国际犯罪的侵略战争。因此,它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国际法责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正确对待历史。在...  相似文献   

5.
马坤 《理论研究》2012,(3):60-63
战争是世界格局嬗变的一个重要机制,对既有世界模式不仅具有特定的表达和强化功能,而且在建立世界新秩序上具有重要的塑造和转化功能。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以和平、合作为追求,但决不畏惧和放弃战争,对侵犯中国国家利益的破坏活动给予坚决回击。这种战争正义观超越了西方传统“战争一崛起”逻辑,在推进国际民主正义与建设和谐世界中将形成强大的价值引领效应。  相似文献   

6.
朝鲜战争爆发后,新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这些外交活动,既向国际社会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愿望,也在外交舞台上展现了新中国领导人高超的斗争艺术。更重要的是,这些外交活动,对于揭露美国的阴谋和结束朝鲜战争发挥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海月 《理论学刊》2008,2(5):13-16
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是国际战争的总根源,但并不是惟一的原因.国际战争的性质是由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和整个人类利益等综合因素决定的.在国际战争不至于发展成为一场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前提下,战争是政治继续的命题仍然有效.就理论意义而言,世界格局论、势力均衡论、集体安全论、和平共处论等,无不寄托着人们对防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美好愿望与构想.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8.
“9·11”后国际反恐斗争的状况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渤 《前线》2003,(11)
“9·11”以来,国际恐怖与反恐怖斗争犬牙交错,此消彼长,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阿富汗战争结束、塔利班垮台为标志。在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下和国内同仇敌忾的气氛中,美国的“反恐战争”初战告捷。第二阶段以伊拉克战争的结束为起点,以国际恐怖袭击再度“回潮”为标志,国际恐怖与反恐怖斗争呈现“胶着”状态,美国的“反恐战争”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两年多的反恐实践表明:一方面,恐怖主义仍是国际社会的一大毒瘤,反恐仍然是国际社会长期、艰巨、复杂的战略任务;另一方面,单纯的军事打击难以从根本上铲除恐怖主义,国际反恐斗争必须开拓…  相似文献   

9.
高峰 《党史纵横》2010,(9):13-16
“少年有志报神州,一万虎犊带吴钩。浴血闽赣锐无敌,长征路上显身手。”这首铿锵豪放的诗词,为开国上将肖华所作,题为《忆少共国际师》。这位曾经的少共国际师政委,只用廖廖数句,就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少共国际师骁勇的征战图,并把我们带入了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  相似文献   

10.
潘舰萍  史如松 《世纪桥》2011,(17):141-142
新概念武器的发展,在杀伤力的可控性以及手段残忍性的抑制方面体现出某些人道主义的色彩,它所带来的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的改变,使得传统战争伦理和武器伦理的一些具体原则受到挑战。但是其研发和使用仍然要遵循战争伦理和武器伦理的基本原则。国际社会应及时补充国际人道法的内容,完善战争伦理和武器伦理的规则,以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领取了诺贝尔和平奖的同时,宣布增兵阿富汗。经长达数月的“思索之旅”后出炉的这一新战略,不仅在国际社会引起非议,美国国内也是批评声音不断,有的甚至直陈阿富汗战争将会重蹈越南战争覆辙。这位因张扬“和平”大旗而当上美国总统的人,却也将政治前途赌博似的押在了战争一边。  相似文献   

12.
杨艳新 《党课》2011,(9):76-79
3月29日,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在伦敦召开,40多位国际组织代表和有关国家外长与会,旨在推进利比亚政治进程。就在10天前,恰逢伊拉克战争开战8周年之际,美法英等国军队再次联手发动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行动,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  相似文献   

13.
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崩溃后,有关未来新格局的争论一直此起彼伏。近段时间来,由于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科索沃战争的爆发等原因,关于格局的争论又一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若干论争中的有关观点,结合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的状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另一片阴影也连成了一体,那就是——国际黑帮江湖。 经济快速发展、迅速融入世界的中国,不得不像其他国家和地区耶样,面对各种各样的世界性问题:战争与冲突、恐怖主义、文明冲撞……还有必须面对的国际黑社会的侵害与威胁。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深入的思考,对当时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基本估计,提出"新的世界战争能够制止"、提醒人们防范战争。他论述了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应采取的基本态度:高举保卫世界和平的旗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它作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他认为保卫世界和平应当坚持的道路是,依靠人民斗争,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支持欧洲等国家的反控制斗争,同时要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毛泽东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思想和制定的方针,是其国际战略和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重大历史事件的价值和意义,往往要经过很长时期的历史积淀,在与后来其他诸多历史事件发生联系时,才能被充分地揭示出来。震惊世界的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近50年了。50年来,国际国内发生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今天,透过这些历史事件,回过头来探讨与抗美援朝战争有关的一些问题,我们会深刻认识到这场战争对维护世界和平,改善我国的国际战略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和国防建设,维护祖国统一,促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所具有的历史价值。 从1950年10月25日到1953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连续发动…  相似文献   

17.
斯夫 《党员文摘》2006,(3):8-10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交接之际,中国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恶化。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中美关系不但毫无松动,且又雪上加霜。美国侵越战争继续扩大,美机、美舰仍不时侵入我国领空、领海。  相似文献   

18.
一、南北朝鲜打起来了 “三八线”——朝鲜半岛美苏战略棋盘上的楚河汉界 20世纪50年代,在朝鲜半岛上爆发了一场战争,18个国家的军队在三千里战场上展开较量,历时三年零个月,最终使战争停止于它开始的地方一一北纬三十八度线。当我们回顾这场战争时,目光首先落在了这条分裂朝鲜、给朝鲜人民带来战争灾难的军事分界线上。它是如何被确定的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的时候,盟国首脑在商议战后国际安排时对朝鲜的命运提出了构想。1943年11月在开罗会议上,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写道:“我三大国轸念朝…  相似文献   

19.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中国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而成为战后5强之一;一种持相反观点,认为中国没有成为战后强国,没有摆脱被奴役的命运。我认为,一国国际地位的高低取决于其自身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弱和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大小,战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是随着战争的推进而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状态。纵观整个战争进程,可以1943年12月《开罗宣言》发表  相似文献   

20.
《求贤》2014,(8):60-62
中国绿卡走过十年(2004—2014) 人才是第一资源,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战争”硝烟渐起,世界各国为抢占经济发展、产业革命、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纷纷实施新的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