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应该走向融合。通识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使其获得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高雅情趣。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大学生的格调、品位、修养,使学生掌握科学技术为人类幸福服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努力克服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强的共性制约,过高的功利导向,弥补学生做人做事方面的欠缺。贯彻以德治国的方针,注重通识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保证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是高职教育三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是教育的本质诉求.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在高职院校中开展通识教育,要尝试走专业、通识、实践三项教学并重的模式.致力于将通识教育融贯于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中因缺乏通识类课程和系统完整的专业基础教学,学生视野不够开阔,知识面较窄,理论基础不扎实,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在科技进步和经济转型加快,受教育者拓展发展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从终结性就业预备教育向终身性职业基础教育的转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高等职业教育"普通化"改造的过程中,既要强化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也要注意与专业技能课的结合;专业实习环节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反复连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实现向复合型人才和知识精英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和谐的人格与全面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全球视野和公民意识,能在现代文明中生存,并且创造于社会有意义的价值。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施经过了一系列的变迁: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准备;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平衡;通识教育是大学的理念和灵魂。  相似文献   

5.
运用回归分析法,比较分析了制造业结构变动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性。研究表明:技术型人才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作用最大。大学生作为技术型人才主要来源,制造业整体就业结构需求直接受着大学生专业结构的制约,制造业结构变动决定了大学生就业结构的变动。伴随制造业结构变动,改善大学生就业供给结构,合理进行学科专业设置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校的突出问题.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关系分析以及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思想问题,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等,实现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对接,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7.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时代提出的重要命题之一。大学生创业不仅能促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共青团具有带领青年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青年参加改革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建功立业。因此,本文拟分析目前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创业教育现状,希望对共青团在创业教育方面帮助青年就业提出相应对策,提高共青团创业教育有效性,在就业工作中发挥更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就业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职责,通识教育关系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通识教育有助于应用型人才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对我国当代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分析研究,提出批判性思维、课程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通识教育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0.
香港中文大学的大学通识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识教育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在实践中却困难重重。香港中文大学自1963年创校以来,一直把通识教育作为本科学位课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1986年香港中文大学对通识教育全面改革,通识课程由大学通识与书院通识组成。2002年,进一步对大学通识教育作出全面检讨,厘清中大通识教育的目标与要求,重新规划整体课程和确立有效管理与素质保证的机制。现时中文大学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由七个学院四十多学系提供二百多门通识科目。各科教师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开设的通识科目都以专业的深度和修养为基础;学系开办通识课程时,除考虑本科教学的目标外,更要注意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和现代社会生活经验的关联。同时所有科目均有严格机制定期审视,以保证通识学科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教育从民国时期的通识教育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专业教育,再到文化素质教育,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道路.南京大学施行的"三三制"本科教学模式,就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专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贯彻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融通的教育理念,使新生研讨课与通识教育课程实行共建和互补,着力培养学生的优异个性.这一模式需要教师和学生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需要优质的教学资源,并需要教师队伍尽快适应这种转变.而学校必须开设足够的高质量课程,建成完整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跨学科课程和就业创业类课程体系,同时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全球观念必须得到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压力困扰着社会、家庭和大学生,由此带来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也已成为困扰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构建目标系统、操作系统与管理系统等方面入手。构建高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成功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激烈的就业竞争必然导致失业现象的存在,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遭遇困难.面对艰难就业市场,高校教育应分析大学生的就业优、劣势,适应就业竞争的要求,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上加强教育改革,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素质,努力适应社会对新时期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市场导向、政府调节、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新形势下迈向市场化,这就要求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有新认识、新观念、新举措,要用市场的机制和眼光、用改革和发展的思维来解决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加强通识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高专教育,尤其应加强通识教育。文中简单回顾了建国以来通识教育的历史,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通识教育的现状,介绍了高职高专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试图找到一条解决高职高专院校通识教育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生之基;就业和创业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日益复杂的就业形势对高等教育这一人才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只有实施系统、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才能培养良好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鉴于此,在大学的办学思路上,要切实转变整个社会传统的教育理念,协调处理好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关系,以高等教育改革促进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的尽快建立。  相似文献   

17.
面对公安学科与专业不断细化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公安高等学校逐步开展了通识教育教学实践。为了对我国公安高等学校的通识教育实践进行调查分析,笔者选取了四所有代表性的公安高等学校进行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我国公安高等学校通识教育实践状况,找出目前在公安专门人才培养中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公安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发展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是许多发达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高校已将思政课列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与通识教育的目标要求呈现出"两张皮"的现象。提高我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与挑战,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关注教学过程、革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营造教学环境和变革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教学方法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中隐性课程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设计通识教育体系中隐性课程结构,使通识教育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互动,以实现高职通识教育目标,有利于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和生产发展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技的飞速发展使电子书充斥着空间,在对阅读内容的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受访大学生选择了“感兴趣的内容”,阅读已然变成了悦读和微阅读.哲学名著出借率被排在许多大学图书馆的百位之外.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民办高校顺势发展.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少通识是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因此,人文社科类哲学经典的阅读,在通识教育中重点关注哲学经典文本,用通识教育的办学模式对大学生尤其是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中越来越来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