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见微知著     
事物的本质,总要通过一定的现象反映出来。这些反映事物本质的现象,有的可能是典型的和鲜明的,让人一眼就能看个透彻,识个明了;有的则可能并不怎么典型和鲜明,只透出一些细微的和隐隐约约的蛛丝马迹。对那些典型的、鲜明的现象,一般人都可以从中看出其所反映的本质,而对那些细微的现象,人们则往往忽略过去,不易从中悟出其所反映的本质。善于从细微之处看到事物的本质,是领导者应该掌握的一门功夫。领导者所要认识的,除了客观的内外部环境之外,还有下属的情况、同行的情况。也就是说,除了要认识一些物或事的本质以外,还要认识一些人的本质及人的行为的本质。作为物或事的本质,大都赤裸裸地存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目前通行的哲学教科书中,认为“感性认识是人们的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它以直接感受性为特点,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但是,这种“感性认识”只是大脑通过五官对外部事物的物理刺激的机械反应所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以感觉为例,这种观点认为:“视觉反映事物的颜色形态;听觉反映事物的声音;嗅觉反映事物的气味;味觉反映事物的滋味;触觉反映事物的凉热和软硬等等特性。”从视觉的反映过程来看,它是由外部光线射入视觉器官,引起视觉神经冲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存在。人的任何思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过有的是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存在,有的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存在。人的思想中的概念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科学的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思维形式,它是在人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既有本质、又有现象。事物的本质由事物内在的矛盾所构成,它是事物的比较深刻和比较稳定的方面。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必须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深刻地理解这一事物。掌握这一事物的发展趋势,把握其规律。但是任何事物的本质都不可能作赤裸裸的自我表现,总是要通过现象才能表现出来。现象是事物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抽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重要方法。这种认识方法的特点是:舍去具体事物的个别的、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概括事物最一般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科学的抽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开始对事物只有一些初步的表面的感觉印象;再通过实践,这些印象在脑子里经过几个反复,认识过程就发生了突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心理活动,感觉是其中最基本的心理活动。知觉活动与感觉同时产生,是感觉的深入。感觉具有一定的被动性,而知觉的反映却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它是利用过去的经验对当前刺激物的整体“识别”过程,包括寻求对事物的选择、补充和改组,因此,知觉的反映比感觉要主动和积极。那么感觉、知觉究竟有哪些心理活动规律,它们又是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被运用的呢?  相似文献   

7.
正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决定着该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而不是别的事物。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主观能动反映,它在反映社会生活时,较之同样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其他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作为行为主体的新闻传播者有明确目的和动机的社会行为,新闻传播也是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  相似文献   

8.
青锋 《求实》1990,(11)
为了完整、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本文专门论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新的思想和新的原理,即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去寻求事物自身的规定性,在各种关系中去认识社会现象,把握社会现象,社会现象的本质应植根于社会关系之中。社会现象的本质应在社会关系中去寻求探讨这一原理对我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处理好主客观的关系,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列宁指出,对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列宁选集》第4  相似文献   

9.
一、贯彻“三个代表”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这一论断揭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使我们党的理论、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与时俱进是一切进步事物和现象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它表现了一切进步事物和现象的生命力及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在社会生活领域 ,一切事物、现象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的活动的结果。所以 ,社会领域中的一切事物、现象的与时俱进的发展 ,本质上是其随着一定历史条件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就是事物、现象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也…  相似文献   

10.
从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出发,以封建统治的三纲五常观念到法治社会的法治思想这一社会发展现象来展现事物是怎样在发展中遵循自然之道的,从而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自然之道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同时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受到历史局限性的影响,告诉人们在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时不能仅仅立足于当下,应尝试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帮助人们能够更全面和清楚的认识事物,更好的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对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工作的几点哲学思考王辅刚思考之一:在分析后进支部存在问题的现象与本质时,重要的是透过现象,提纲挈领,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现象都是事物本质在各方面的外部表现,本质才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才是事物内在的主要矛...  相似文献   

12.
王建龙 《探索》2011,(3):51-54
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之间存在天然的逻辑一致性,两者之间的某些冲突现象是背离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合理逻辑关系造成的。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坚决反对各种歪曲和弱化党的本质的观点和现象,坚定不移地贯彻和落实党的大公无私与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并从这一高度解决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之间的事实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3.
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成果的书面反映。一篇调查报告的价值大小、重要与否,首先取决于它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是否揭示了事物的内在本质,也即取决于它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  相似文献   

14.
金羽 《前线》1964,(13)
这段话是毛主席在《实践论》一书中在论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差别的时候说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首先依靠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观察、接触周围世界的事物,获得感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和表象等思维形式。感觉是对于事物表面的个别属性、特性的反映;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综合,是关于当前整个对象的映象;表象也是关于整个对象的映象,同知觉不同的地方是:它不是当前对象的反映,而是以前被我们感知的东西在头脑中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都是一种过程性的存在。这种过程性不仅存在于事物的现象之中,而且是事物的本质所固有的重要属性,否则,我们就难以理解和说明事物的产生和灭亡、变化和发展。因此,我们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应当注重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调查研究,就是了解"实事"并从"实事"中寻求客观规律,是正确地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因此,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在复杂的事物中,认清形势,掌握方向,搞好工作,是我们各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课题.一、调查研究是正确认识社会的途径社会现象丰富多彩,有主流和支流之分,有本质和现象之别.因此,我们要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就必须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把各种社会现象,变杂乱为有序,变模糊为清晰,弄清事物的相互联系及其本质,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政治一、名词解释 1、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经济基础——是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4、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它是认识  相似文献   

18.
“诚于中者形于外”。这句富有哲理的古语深刻地告诉我们,只有思想“诚”,才能表现为品行美,也就是表里一致。一个政党的作风和它的世界观的关系也是这样,有什么样的思想本质,就一定表现为什么样的作风,党的作风的思想本质就是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必须触到事物的本质即事物的性质及此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正如认识人的外表行为必须看到它与人的思想的内在联系一样。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社会主义?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人们往往是通过揭示其本质(或称根本特征)来把握它。而能否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则关系到能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定社会主义方向、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大问题。那末,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来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呢?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多重的根据一般的理解,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现象背后稳定的东西,是事物多种属性中起决定(?)用的,使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因素。用这种理解去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无疑是正确而且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不断发展,认识的深化,各门科学使用宏观和微观概念的趋势正在加强,这两个概念已广泛渗透于各大科学领域,它们在各门科学中据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固然,研究各种事物具体的宏观与微观的现象、机制及其运动规律,是各门科学的任务。但作为客观事物普遍本质概括反映的宏观与微观,则构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