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10月1日清晨,蒋介石官邸。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已经来过几次电话了,但蒋介石的回答仍然是“再等等”。 “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蒋介石猛地站起身,对着话筒讲:“任务取消”。周至柔大惑不解:“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会完成任务。” “任务取消”,蒋介石又一次更加坚定地重复一句。 蒋介石此时确实作出了一个正确的决策:他取消了用空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出席开罗“三巨头”会议 1943年10月28日,对于蒋介石来说,是异常兴奋的一天。 这天,蒋介石收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电报,“祈极守秘密”。  相似文献   

3.
茂林的血迹未干,蒋介石就盛邀毛泽东“赴宴”——出席国民参政会。周恩来挖苦道:国民党请客,被请者却是“奸党”,岂有此理!毛泽东则干脆说蒋介石是“大流氓”。 宋美龄设宴,蒋介石作陪,既有“夫人外交”,又是“餐桌谈判”。帷幕既然拉开,且看蒋介石怎样收场……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反动派于1927年出卖革命以后啸聚南京争权夺利,特别是蒋介石发动了两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革命“围剿”遭到可耻失败之后,反动派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剧了。1931年春,蒋介石和伪立法院长胡汉民因制定“约法”而发生了一场权势斗争。蒋介石要召开“国民会议”制定“约法”,企  相似文献   

5.
素有“文胆”之美名,被蒋介石誉为“当代完人”的陈布雷,自从1927年春在南昌被蒋介石“慧眼”相中,成为高级幕僚起,直到1948年自杀身亡,在长达21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是蒋介石最为信任的心腹。他听命于蒋,尽力“笔耕”以报蒋介石“知遇之恩”,并长期分管蒋介石侍从室。陈布雷文笔优美、老辣,蒋介石最为重要的文案,诸如《祭告总理文》《西安半月记》等均出自他手。  相似文献   

6.
《党史文苑》2014,(5):29-29
蒋介石在大革命时期,为何挑起“迁都之争”,史学界一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革命形势的发展已使蒋介石感到在武汉无法实现其建立军事独裁统治的阴谋”;“另一方面,南昌地区和江西已在蒋介石的控制之下。在南昌,他可以为所欲为”。其实,“迁都之争”是蒋介石阻挠汪精卫回国,争取时间完成反革命政变准备的“杰作”。这才是他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7.
1933年春天,因为叛徒告密,陈赓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抓获,后来被压送到南昌。蒋介石见到陈赓时说:“陈赓,你瘦了。”陈赓回答:“瘦吾貌而肥天下。”陈赓说:“校长也瘦了。”蒋介石说,“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陈赓说,“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8.
1949年10月1日清晨,蒋介石官邸。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已经来过几次电话,但蒋介石的回答仍然是“再等等”。“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蒋介石猛地站起身对着话筒讲:“任务取消!”周至柔大惑不解:“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会完成任务。”“任务取消!”蒋介石又一次更加坚定地重复一句。蒋介石此时确实作了一个正确的决策:他取消了用空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计划。蒋介石为什么要取消这一计划呢?因为他最后认识到,即使他们把天安门地区炸个稀巴烂,他们能得到的只是中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9.
一“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究其原因,除了蒋介石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抗日三天就亡国”和“依赖国联公理裁决”外,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攘外必先安内”.这里的“攘外”即是对日军的侵略妥协退让;“安内”则是压迫各异己力量和民众的抗日运动,“围剿”苏维埃红军,而“剿共”被当作抗日的前提.“攘外必先安内”作为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理论依据,从提出到确立,有个过程.早在1927年春,蒋介石与日本天皇互派心腹密谋,达成默契:蒋介石反共,日本支持蒋统治长城  相似文献   

10.
被称作“世界共产党”的第三国际突然解散了。自由世界弹冠相庆,欣喜若狂。蒋介石立即制定了“招降中共”的方案。特务头子戴笠也突发奇想:“派员赴延安谈判,并叫中共负责人毛泽东来渝。”他竟然想要把连蒋介石也“请”不到的毛泽东“叫”到重庆来! 这一回蒋介石又打错了算盘。  相似文献   

11.
《党史纵览》2001,(6):53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士林官邸去世。因友动“西安事变”而被蒋介石长期囚禁的张学良,听到蒋介石去世的消息,沉思良久,趣到自己同这位逝者之间的恩怨,不禁百感交集。他一生中居然近50年时间是受着蒋介石的支配!蒋介石用国法军法差遣他将近10年.又用“家法家规”囚禁他将近40年,他的生命因为蒋介石的存在而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轨迹。由此,他送给蒋介石这样一副挽联:  相似文献   

12.
1974年4月5日凌晨,全台湾出现了罕见的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声中,蒋介石走完88岁的生命历程。这是蒋介石肉身的终点,却也是他真正“神化”的开始。其实,早在蒋介石的生命还没画上句号之前,“蒋公”在台湾就无所不在,全台湾也早就把“蒋公”当成偶像崇拜着。  相似文献   

13.
孟昭庚 《世纪风采》2009,(12):22-26
卫立煌是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虽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但却是蒋介石的“嫡系中的杂牌”,抗战时期,美国名将、“中国通”史迪威曾称卫立煌是“百战百胜的将军”。  相似文献   

14.
霞飞 《党史文苑》2004,(7):10-15
毛泽东与蒋介石生前是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他们都反对“台独”,主张祖国统一。但是,他们对于祖国统一的认识有根本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用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换言之,就是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认为美国的干涉是产生“台独”的根本原因,蒋介石则依赖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尽管如此,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共同性,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反对“台独”的问题上,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初,蒋介石把自己与美国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的幕僚政治是民国社会政治独裁的一个侧影,张群作蒋介石的幕僚长达60余年,这在蒋介石众多余幕僚中可谓绝无仅有。有人讽张群为蒋介石的“侍女”,张群自我评价则为“主人的厨子”。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纵观历史的长河,又有哪一个臣子能在帝王面前善始善终呢?像张群这样做蒋介石长达60余年的终身幕僚,在中国的历史上实属罕见。每一个政客都有自己的宦海生存之道,张群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颇为不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史兵 《党员特刊》2003,(2):50-51
1955年3月19日,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苏兹贝格在台北访问了蒋介石。交谈中谈到被称作“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贺衷寒)之一的蒋先云时,蒋介石长叹一声,说这是他“最得意的门生、奇才”。然而,正是这位“最得意的门生”为革命却毅然拒绝蒋介石的拉拢。  相似文献   

17.
《广东党史》2009,(2):40-40
1949年初,蒋介石下野回到溪口。经过3个月的思考与探讨,蒋介石意识到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国民党内部存在着种种腐败行为。败退台湾以后,蒋介石指定“中央改造委员会”正式接掌“中央党部”的职权。国民党“改造”运动大张旗鼓地开始了。  相似文献   

18.
友人向我介绍,周征环老人是蒋介石“或乱建国总队”的成员。为了人们了解“俄乱建国总队”的内幕,我便前去采访。已届是蛮之年的局征环对当年“俄乱建国总队”的情况仍然记忆犹新,他向我侃侃而谈:IWh年6月底,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从此发动了向各个解放区的全面进攻。然而,蒋介石却把内战说成是共产党槁内乱,而把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行动美名曰“勘乱”。为了加强剿共力量和为蒋经国培植势力,1948年初,继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勘乱建国训练班”之后,蒋介石又成立了“截乱建国总队”。那时,我是三…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时,作为蒋介石首席秘书的陈布雷,当时由于身患“腹疾”而没有同往。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2月26日,蒋介石一回到南京,就指使陈布雷篡改事实,把蒋介石被迫接受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过程篡改成蒋介石在西安“对张、杨的训话”。 在西安事变中,蒋介石因翻墙逃跑而摔伤了腰。1937年1月2日,蒋去奉化溪口养病。在奉化,他又要求陈布雷按他的口径去撰写《西安蒙难记》。蒋介石说:“布雷先生,回京以后,许多中外人士常询问蒙难经过,你能否费心代劳?”陈布雷回答说:“布雷没有随同前往,情况不明……”不等陈说完,蒋即插上去说:“没有比你更适合的,你不必推辞。”  相似文献   

20.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朝鲜南北发生战争的消息,对于已被杜鲁门冷落的蒋介石来说,无疑是一个意外的“喜讯”。蒋介石还三次向美国提出派遣3.3万精锐国民党军队参加赴朝鲜半岛参战的建议。但是令蒋介石沮丧的是,美国政府并未接受蒋介石的建议。蒋介石缘何三次提出出兵赴朝参战,而美国政府又缘何拒绝了蒋介石的这一建议?这其中隐藏着什么历史玄机呢?朝鲜半岛燃起战火,蒋介石喜出望外1950年6月25日的清晨,蒋介石和往常一样,洗漱后开始吃早饭。此时,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