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空间信息技术,特别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技术等在自然灾害的监测、管理、预测、预报和预警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成为防灾减灾、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高新技术手段。那么,空间信息技术是如何定义的?具有哪些特征?空间信息技术在灾害监测和管理中具有何种作用?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如何?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童庆禧院士。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灾害风险不断加剧,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卫星遥感作为大范围、全天候、动态监测灾害时空变化的高技术手段,在灾害管理中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灾情信息是灾害管理的重要基础之一,涉及灾害管理的各个环节,在灾前监测、灾中救援及灾后救助中,有效的灾情信息采集与报送手段,对于灾情分析、灾害预警、救援决策等方面都具有关健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灾情信息的采集与报送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手段。为了进一步拓展灾情信息报送的手  相似文献   

4.
减灾卫星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系统的建设,将使我国形成天地一体化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体系,在灾害管理不同阶段实现从数据获取到现场应用的“一站式”服务,以满足自然灾害监测、风险管理、灾情评估、决策支持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关于蝗虫灾害减灾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乐  陈永林 《中国减灾》1992,2(1):50-52
蝗虫灾害是种国际性的自然生物灾害。除南极洲外,世界各大洲均有蝗灾的发生。全世界常年发生蝗灾的面积达4680万平方公里,全球1/8的人口经常受到蝗灾的袭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记载中,从周末春秋到1950年的2600多年中,蝗灾就发生过800多次,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一、蝗虫灾害的特点和规律蝗灾做为一种自然生物灾害与其它自然灾害有类似之处,即灾害的形成、发生和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性是可以通过人类的科学研究逐步认识,达到监测、预测和预  相似文献   

6.
张国富  郑尚敏 《中国减灾》1991,1(2):11-14,18
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有能力利用航天技术、遥感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来监测、预警自然灾害,采取措施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从60年代开始,主要空间技术国家便逐步把卫星应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并获取了很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如把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雷达卫星、通信卫星等综合应用于减轻自然灾害给人们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灾害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五大类。除了现代火山活动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都在中国出现。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中国自然灾害发生表现出显著的时间和区域分布规律。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12,(3):19-19
甘肃省自然环境严酷,地震、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一些自然灾害因灾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导致灾害预警避灾信息无法及时发出,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救灾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05,(6):44-45
1.突发性自然灾害快报的创建方法与管理模式是什么?突发性自然灾害快报包括初报、续报、核报三类。在各级民政部灾情管理信息系统中,所有快报表单均基于灾害事件进行管理。灾害事件通过新建初报创建,采用“灾害发生时间 县级行政区 灾害类型”定义和命名。虽然在民政灾情管理信息系统中灾害发生时间精确到秒,但定义灾害事件时只采用灾害发生的日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12,(5):19
甘肃省自然环境严酷,地震、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一些自然灾害因灾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导致灾害预警避灾信息无法及时发出,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救灾工作及时、有效开展。截至2011年底,已在9个市(州)、48个县(市、区)的10157个行政村及部分自然村建立了村级灾害信息员14431名,对10992名村级灾害信息员进行了培训,为5932名村级灾害信息  相似文献   

11.
王景来 《中国减灾》1995,5(4):44-46
全球灾害发展趋势王景来(云南省灾害防御协会)一、自然灾害日趋严重近年来,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日益增加,社会普遍变得更易遭受自然灾害的损害。自然灾害与发展和环境问题得到极大的关注。随着自然灾害影响的不断增长,没有一个国家在自然灾害面前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王喜年 《中国减灾》1997,7(1):32-36
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自然灾害中,通常把发生在海洋上和滨海地区的、由于海洋自然条件产生异常或激烈变化而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它主要包括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等海洋自然灾害以及人类活动导致海洋自然条件改变所引发的人为海洋灾害或人为海洋自然灾害。本文从台风灾害谈起,重点论及伴随台风而来的风暴潮灾害及其预报与防御对策。1台风风暴潮灾害热带气旋依其强度可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与台风四个等级。在外海,热带气旋灾害主要表现为由它引起的风与浪所造成的灾害;在近岸则表现为风、…  相似文献   

13.
正空间技术具有对自然灾害进行大范围动态监测的优势,有助于提供更多更快的灾情信息,进而支持各国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然而,世界上拥有空间资源的国家仍占少数,依靠单一国家的空间资源难以满足重大灾害监测的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开展重大灾害监测已经成为空间技术应用最为突出的领域之一,目前世界范围内空间减灾国际合作机制呈现不断产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趋势。本刊《环球》栏目推出空间减灾国际合作机制系列文章,介绍相关机制的产生背景、运行规则、合作资源和应用情景等内容。本期介绍的是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灾害信息员是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瓶颈问题和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的关键力量。本文对国内2007年以来灾害信息员人才队伍发展状况和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认真反思近年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提出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灾害信息员及其发展状况中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的损失大。目前,中国各级灾  相似文献   

15.
把空间遥感监测技术应用于减灾,对我国减灾工作重心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防御的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自然灾害具有频发、种类多、分布广等特点,决定了要实现高效的减灾工作必须做到各种监测手段相结合,对灾害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态监测;我国是世界上因灾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减灾需要科学理论和技术,应该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角度全面开展灾害研究工作。这是我们对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先生进行专访后得到的信息,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肩负明天、关注未来的执着。  相似文献   

16.
建立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和治救体系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助海 《中国减灾》2000,10(3):12-13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灾害日趋多样化 ,且破坏力较以往更加严重和可怕。据初步分类 ,城市灾害大致有水灾、火灾、气候异常、城市烟雾、噪音公害、三废污染等。事实一再提醒人们 ,改进防灾抗灾手段 ,增强城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防灾救灾意识 ,创建城市灾害预警系统与治救体系已势在必行。城市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多样性和严重性等特点。纯粹的自然灾害因其发生具有难以抗拒性 ,对人类的危害最大。但是 ,灾害造成的损失多少 ,却掺杂着众多人为的因素。总的来说 ,无论是人为灾害 ,还是自然灾害 ,如能发现得早 ,处理及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2,(8):63-63
日前,安徽省淮南市减灾救灾委结合实际,建立了“淮南市自然灾害应急专家库”。“淮南市自然灾害应急专家库”由濉南市减灾救灾委员:套办公室专项设立,其主要职责是受委托对全市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分析,研判灾害趋势,查核和科学评估灾情,对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提供决策建议、意见、专业咨询以及技术支持。根据灾情从专家库抽列人员组成专家组,对灾情进行会商。  相似文献   

18.
自然灾害发生后,与灾害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实时沟通,传递灾害现场视频、图文和声音信息,在千里之外如同亲临现场一样地核查、评估灾情,指导抗灾救灾工作。这就是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平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空间技术具有对自然灾害进行大范围动态监测的优势,有助于提供更多更快的灾情信息,进而支持各国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然而,世界上拥有空间资源的国家仍占少数,依靠单一国家的空间资源难以满足重大灾害监测的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开展重大灾害监测已经成为空间技术应用最为突出的领域之一,目前世界范围内空间减灾国际合作机制呈现不断产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趋势。本刊《环球》栏目将推出空间减灾国际合作机制系列文章,介绍相关机制的产生背景、运行规则、合作资源和应用情景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球重大灾害发生的频率呈上升趋势。集中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有利于有效防控次生灾害,组建和培养一支坚强、高效的复合型灾害应急专业队伍,集中管控各种灾害风险,形成灾害防控的合力。我国应将疫情防控纳入集中型灾害防控体系,及时监测和果断阻断可能发生的灾后公共卫生事件,不断提升和完善我国的灾害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