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自然债务与道德义务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自然债务与道德义务的涵义自然债务 (Naturobligation)系学术上之用语 ,非法律上之概念。① 对于自然债务的涵义 ,学界阐述不一。有学者认为 ,“所谓自然债务 ,系指债权人有债权 ,而请求权已不完整 ,债权人请求给付时 ,债务人得拒绝给付 ;但如债务人为给付时 ,债权人得基于权利而受领 ,并非不当得利 ,债务人不得请求返还。”② 也有学者认为 ,自然债务又称无责任债务 ,即有债务而无责任。所谓无责任 ,就是指虽存在债权债务关系 ,但债务人不受清偿其债务的法律强制约束。这种债务是否得以履行 ,完全根据债务人的意思而定 …  相似文献   

2.
试论自然债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债务起源于罗马法 ,现行的各国民法 (如德、法、意、日等 )也都有相关自然债务的立法。我国对于自然债务的规定范围较窄 ,而且我国民法无自然债务的原则性规定。文章论述了自然债务的演进及嬗变 ,分析了自然债务的定义和本质 ,并提出了完善我国自然债务立法的建议。建议参照国际经济将自然债务定位在以履行道德义务为目的的给付 ,并认为可以具体规定一些能上升为自然债务的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3.
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在各国和地区并无明文规定,但由于其独特的法律价值以及强大的生命力,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所承认。文章从不真正连带债务法律属性入手,通过对不真正连带债务实体法律适用、具体类型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不真正连带债务诉讼中诉权保障和诉讼裁判,以期为司法实践应用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4.
不真正连带债务是一个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法律制度。将其与连带债务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其内涵,但意思联络不应看作是不真正连带债务与连带债务的区别点。债权人应当有权对多个债务人同时起诉或先后分别起诉,但这又可能与我国当前对于共同诉讼的法律规定产生矛盾。解决途径在于从法律解释上乃至诉讼法上进行相应的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不真正连带债务肇端于德国,后来被法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继受。这种制度虽然与连带债务有着表面上的相似之处,但通过分析其概念、效力和内部求偿之法律依据,可以发现,它其实是不同与连带债务的一种制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这种制度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有鉴于此,有必要在我国相关立法中以明确条款规定不真正连带债务,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这种制度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要理解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的内涵,需要我们从不真正连带债务与连带债务、共同债务、请求权竞合、请求权聚合等相邻概念之界定入手,探讨该制度在债法上的定位及其制度价值,并对其典型形态进行归类研究.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在共同侵权法律行为与继承法律行为中有着广泛的适用.  相似文献   

7.
要理解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的内涵,需要我们从不真正连带债务与连带债务、共同债务、请求权竞合、请求权聚合等相邻概念之界定入手,探讨该制度在债法上的定位及其制度价值,并对其典型形态进行归类研究。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在共同侵权法律行为与继承法律行为中有着广泛的适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事诉讼的目的主要是排除争议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婚姻关系看,其含有人身、财产上的两大权益,对婚姻中离婚的当事人而言,财产关系则依附着人身关系的脱离而脱离,现行婚姻法律对离婚当事人承担的债务问题虽有规定,但相对债权人来说,因其被排除在离婚的债务诉讼之外,而法律却对离婚当事人承担债务的责任方式上尚不够具体完善,现行的法规及司法解释对此问题也无具体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负有债务的离婚当事人如何承担和保证债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第在人制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法律制度。民事诉讼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两类,我国现行法律对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规定较为完善,而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规定存在着缺陷,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法律制度。民事诉讼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两类。我国现行法律对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规定较为完善,而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规定存在着缺陷,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本文拟就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法律制度中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法律认定 民诉法第56条第2款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  相似文献   

11.
道德规则科予义务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在法律下的义务性是否会是来自于道德规则就变得很关键。而如果否认法律义务是来自于道德,那么它必须有着自身的义务来源,于是产生了法律实证主义的命令说理论,并且产生了与命令说有密切联系的预测论理论。所以《法律的概念》要发现"法律科学的真正关键"就必须处理法律下的义务观念与道德、命令说以及预测论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依发生原因的不同,民事义务可以分为约定义务和法定义务。随着社会发展,一些新的义务类型逐渐涌现,如先契约义务、安全保障义务等。这些义务之间存在共性,都发生在特别结合关系的民事主体之间;都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目的都在于保护当事人之间的信赖利益。这种“信赖义务”独立于约定义务和法定义务存在,并直接影响了我国现有民事责任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依发生原因的不同,民事义务可以分为约定义务和法定义务。随着社会发展,一些新的义务类型逐渐涌现,如先契约义务、安全保障义务等,关于这些义务的性质,学界并不一致。笔者认为这些新型义务之间存在共性,都产生于诚实信用原则,其目的都在于保护当事人之间的信赖利益。本文以"界定信赖利益"为出发点,认为处于特别结合关系的民事主体之间负有信赖义务,并论证了其独立于约定义务和法定义务存在,进而尝试重新建构我国民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刑法中的义务冲突,是指行为人同时负有数个义务,履行其中一个义务就无法履行其他刑事义务的困境。冲突的义务有轻重大小之分,只有刑事义务的不履行才可能构成刑法中的义务冲突。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过失心态并不能成为义务冲突成立的要素。刑法中义务冲突的成立要件应当包括两个:第一个是行为人同时身负数个义务,此为义务冲突成立的形式要件;第二个是因履行一个义务而无法履行其他义务,此为义务冲突的实质要件。  相似文献   

15.
信息社会催生出被遗忘权,在刑事司法领域延伸产生了刑事被遗忘权。刑事被遗忘权应受严格限制,研究刑事被遗忘权对应的义务对于理解此种权利有重要意义。刑事被遗忘权对应的义务主体包括刑事诉讼专门机关等国家机关、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履行相应义务的法定条件为客观、主观和法律特殊保护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个人数据的使用不合法或不合理。义务类型包括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其中积极义务以封存和删除为主要内容,消极义务以不采集、不存储、不传递为主要内容。相应义务的履行需遵循特定程序,包括权利主体申请、法院审查与裁判、义务主体履行义务等。为保障义务主体履行对应义务,须设置不履行的违法责任,如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国家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6.
公民行政法上协助义务是指一般公民所承担的帮助或辅助行政机关行政任务完成或实现的一种义务。长期以来我国过于强调协助的义务性,而忽视所应该对应的权利,造成客观上公民不积极履行该协助义务。无论法律直接规定的协助义务,还是因行为造成协助义务,都必须以法律实定为前提,"见义勇为"只是一种道德提倡。公民履行行政法上协助义务应获得权利与奖励,公民违反行政法上协助义务的应承担继续履行、应受惩罚、承担赔偿等必要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忠诚义务"上升为法定的"义务"谈起,对公司经理在实践中违反"忠诚义务"的困惑与无奈以及我国<公司法>对经理"忠诚义务"立法上的滞后进行了阐述,在分析探讨公司经理的"忠诚义务"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公司立法中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了立法上的建议,比较系统地对完善经理"忠诚义务"从法律上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侵权行为是债因之一,侵权法应为债法的组成部分。历史上债非因契约而生,而是私犯的必然结果。债的本质是责任,责任的内容是债,二者没有根本性区别。侵权责任形式主要为损害赔偿。将侵权法脱离债法并设立单独的民事责任法之主张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9.
工资续付义务是雇主的法定义务,也是一项独立的义务,法律规定工资续付义务乃是基于特定的公共政策的考虑。工资续付义务可分为完全的工资续付义务、限制的工资续付义务和工资续付义务的免除三种类型。雇主应当自觉履行工资续付义务,劳动者可以通过工资续付请求权要求雇主履行义务;在雇主违反工资续付义务时,劳动者可以通过国家强制雇主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20.
行政行为的告知,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将行政行为通过法定程序向行政相对人公开展示,以使行政相对人知悉行政机关作出该行政行为的理由、依据、内容和救济的一种程序性法律行为,行政告知制度是行政执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行政处罚过程中不执行告知制度的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行政执法活动的正确实施,同时也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利。为了保证行政行为的告知程序的准确、及时、便捷、有效地行使,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行为的告知义务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内容完整告知;第二,依法定程序告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