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现行检察权的配置由于忽视结构性权力的合理构建,造成检察权的结构性脆弱,进而导致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在实践中的弱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只有进一步合理配置检察权,才能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能。为此,在司法改革中应当注重对检察权结构的充实和完善,根据结构性权力的要求科学配置检察权。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检察权的配置由于忽视结构性权力和检察权管理体制的合理构建,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功能的弱化。本文对我国目前检察权的四个结构性权力的实然配置形态和检察权管理体制整体架构进行理性分析,并提出充实完善检察权结构和检察权管理体制的整体构想,以实现检察权的优化配置和强化法律监督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检察权的配置由于忽视结构性权力和检察权管理体制的合理构建,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功能的弱化。本文对我国目前检察权的四个结构性权力的实然配置形态和检察权管理体制整体架构进行理性分析,并提出充实完善检察权结构和检察权管理体制的整体构想,以实现检察权的优化配置和强化法律监督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权力结构模式的差异,决定了检察权的不同属性。三权分立模式下,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实行动态横平制约,没有必要专设独立的检察机关。在我国一元分立的权力结构模式下,检察院是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权的本质属性就是进行法律监督。目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呈现弱化态势,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检察权能和其他权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我国的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5.
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特色"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检察权的内容是由检察权的特性所决定的,因而分析检察权的差异内容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国检察权的特殊属性,而对检察权共有内容的分析,则有利于抽象检察权的本质属性.我国检察机关的"特色"不是指其所具有的法律监督职能,而是指检察权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属性,是指这一权力在权力结构配置中的特殊存在、发挥的特殊作用以及运行的特殊机制.这些"特色"根植于我国权力结构模式中,是我们改革的根基,也是我们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明确了检察机关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一元论"视角下的检察机关诉讼职权和监督职权均具有法律监督属性这一共性,是法律监督权的具体表现形式。检察权在横向上分为侦查权、公诉权和监督权;纵向上则关系到检察权能如何在检察院之间、检察官与检察院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合理完善我国检察权之配置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使命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检察权配置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成军 《河北法学》2011,29(12):144-152
检察权需要进一步优化配置源于其宪法与宪政地位的张力。检察权优化配置是指立法机关在一国宪政框架内,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根据传统文化及社会公众领域内生的主观法权诉求,授权检察机关行使特定职权和职责的规范性活动。优化检察权配置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权力制约与监督,其终极目标是为了保障人权。优化检察权配置必须坚持合宪性、权力制约与监督、遵循司法规律、检察一体化、权力结构完整、权责统一以及法律保留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检察权是指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权力,是检察机关依法通过履行诉讼职能来行使的法律监督权力。检察机关在行使检察职能的过程中,存在着严格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但这种监督制约机制并不完善。为了防止检察权滥用,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才能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才能确保司法公信力,才能满足公众对司法的要求和希望。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的地位及检察权性质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关系到检察机关在国家机关的角色功能定位及作用的发挥.检察权是具有独立属性的国家权力,检察机关的定位及其检察权的属性是在宪政体制下的制度安排.在强化检察权独立行使的同时,加强对检察权的权力制约和权利监督是进一步完善检察制度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王海军 《中国法学》2022,(6):262-281
“检察权”是我国《宪法》上一项由检察机关独立行使的国家权力。从概念流变来看,清末变法构建了现代“检察权”概念中的职权维度,在民国时期不断扩展。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人民检察制度建设中,“检察权”概念术语首现,并与苏联检察立法一并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检察立法,其内涵为具有法律监督属性的检察职权。1954年《宪法》将“检察权”概念宪法化后,拓展出了国家权力的意涵,确定了行使职权的独立性,并延续了法律监督属性。改革开放后,1982年《宪法》明确“检察权”为独立行使且具有法律监督属性的国家权力,在刑事检察方面行使职权。在现今中国立法中,“检察权”为独立行使、蕴含极强的法律监督属性、包含多项职权的国家权力,发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检察机关享有侦查权、公诉权和诉讼监督权等权力,检察权行使的领域不仅涉及刑事诉讼,还包括民事、行政诉讼,范围非常广泛。但从司法实践中看,我国检察机关所享有的职权与其法律监督者的地位极不相称,我国检察机关享有的法律监督权在立法与现实两个方面均存在缺陷,应该在廓清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对检察权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2.
监所检察权是检察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行使该项权力具有明确的宪政基础和法律依据。现行监所检察权的配置在许多方面还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致使立法预期价值与司法实践严重脱节,影响了权力的运行效果。实现监所检察权优化配置,需要考虑在现行立法框架下在上下级检察机关以及同一检察机关内设机构之间调整监所检察权的配置,完善相关机制。立法方面,通过修改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完善监所检察权的配置模式,赋予检察机关必要的权力,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其自身的监督制约。在加强对检察权行使的内部监督的同时,不断完善检察权的外部制约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方能有效规范检察权的行使,彰显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4.
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只有司法公正,才有司法公信力。司法公信力必须要有专门性的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规范行使、强制行使,才能保证社会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保证司法公信力的实现。笔者认为,理性法律监督观、科学配置法律监督权、系统运用法律监督权、监督司法、公正廉洁司法是检察机关构建并实现司法公信力的内在要素。一、理性法律监督观:司法公信力的理念支持(一)树立理性的法律监督观检察权是对宪法、法律的实施进行法律监督的行为,"它源于国家权力与权威的理性契合,从历史产生  相似文献   

15.
陈锋  邓洪涛 《法制与社会》2012,(18):147+151
法律监督提出伊始,即被用来指称社会主义检察机关和检察制度的特征与属性。其实法律监督也是各种检察制度下检察权和检察职能的本质属性。法律监督的本质特征是对一国其他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以保证权力在法制的轨道上公正运行,其主要使命是监督制约权力,而非监督普通公民的遵法守法活动。  相似文献   

16.
现行检察权的配置,缺乏检察机关与被监督的对象之间的权力运行配合机制,缺乏发挥检察监督权能与保障监督实效的有效权力配置,使检察权的运行不具有完备性和可操作性,亟待确立和完善。而检察处分权的设立与完善则是当前明确和强化检察机关检察权运行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家权力体系中的一种过渡性权力,检察权兼具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双重属性.与此相适应,检察权的运作也遵循着检察一体与检察独立的双重机制.检察一体,包括组织一体和心理一体两个层面;而检察独立,则包括组织独立与功能独立.检察权独立行使,是其承担法律监督功能的基础.为此,必须通过相关制度设置,从资源、身份、资质、权利等方面保障检察权的独立行使.在我国,虽然<宪法>规定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但是由于宪法和法律对保障检察机关组织独立的具体措施缺乏规定,致使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职权面临着诸多障碍,其中主要是检察权地方化问题.因此,当前我国检察机构改革的方向应当是保障检察权的独立行使.  相似文献   

18.
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那么检察机关如何行使好法律监督权,就涉及到检察权合理配置问题。特别是在刑事审判中,如何优化配置检察权,本文认为必须要遵循司法规律,同时又必须以刑事诉讼构造为基础,以刑事诉讼构造来审视检察权的运行,从而实现刑事审判中的检察权合理配置,确保检察权真正有效的行使,促进司法公正,保障国家的法治统一。  相似文献   

19.
科学配置检察权必须遵循检察权配置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检察权配置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司法规律原则;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原则;权力结构完整性原则;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等权力相互制约协调运行机制原则;谦抑性原则。检察权配置的一般规律:一是配置给检察机关的职权基本上是程序性权力;二是配置给检察机关的职权是在不断充实、扩大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是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提出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一、强化监督者更要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从法律地位上理解,检察权从人民代表大会中产生,这就需要检察机关不断强化法律监督意识,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一是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