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干部队伍建设重在制度,新中国干部队伍建设70年的历史,是一部制度发展与制度创新的历史。本文运用历史分析与制度分析的研究方法,按照制度产生、发展与完善的历史发展逻辑,将新中国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演变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建国初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基本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之后干部队伍建设制度的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制度的新时代。并从干部队伍建设制度结构内涵的四个维度,即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和监督制约,分析各时期干部队伍建设制度的成绩、问题与特征,以期探寻新中国干部队伍建设70年的基本规律,为当前干部队伍建设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支重要队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重视和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对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乃至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当前新形势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培养高校学生干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村官选拔与培养途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派大学生赴经济薄弱村任职,旨在为党的事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优秀接班人。组织系统不仅要以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办法选配好这批干部,还要跟踪训练,培养、选拔好这批干部。目前在现实的实践中,也越来越注重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与培养。本文从村官的选拔培养模式、加强岗前与岗位培训,以及选拔与培养时需处理好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指明了方向,它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思想武器和根本保障;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又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要以“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武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同时,我们又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实践“三个代表”过程中的突出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面贯彻执行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通过制度创新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这对构建监狱长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加强和改进监狱长队伍建设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精神,构建从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绩效考核到监督管理的一系列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胡惠婷 《法制与社会》2013,(16):223-224
开展学生干部廉政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青年学生法制观念、营造遵纪守法的良好校园氛围的重要途径。共青团作为锻炼、培养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的平台和摇篮,更要把廉政教育渗透到学生干部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干部健康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学生干部廉政教育的存在问题,探讨了高校共青团应从青马工程、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团属宣传阵地的建设以及对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指导上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的廉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历史时期,司法干部队伍肩负着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卫和促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因此,建设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具有高度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司法干部队伍,是摆在我们司法行政机关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建国以来,司法干部队伍在党的领导下,为保卫和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由于受到“左”的思想影响,本来就对培养和发展司法专业队伍重视不够,经  相似文献   

10.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适应革命、建设和改革需要的领导骨干和宏大的干部队伍。正因为有了一支在经受各种考验中不断得到锻炼提高的干部队伍,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正确路线,我们党才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始终  相似文献   

11.
根据知识社会学理论,在对全球化进行“问题化”理论处理的基础上,邓正来先生在全球化与中国法学之间建立起了某种理论勾连,为其提出“全球化时代的主体性诉求”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阐述“法律理想图景”对于法律哲学的重要性,“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对于全球结构下的中国的必要性,寻求“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对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的现实紧迫性,最终使邓正来先生的“全球化时代的主体性诉求”问题得以真正出场。这一问题的提出对于中国论者极具意义,但同时其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进路也有着某种限度。  相似文献   

12.
论邓小平党内民主发展原则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英 《行政与法》2005,1(7):21-22
邓小平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原则主要包括:目标渐进性原则;党员主体性原则;平等与公开性原则;监督法制化原则。这些思想构成了邓小平党建和民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Disillusionment with the leaders of the Orange Revolution and their successors, combined with rhetorical and symbolic adjustments made by the ultraright party Svoboda, led to its electoral success in the 2012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in Ukraine. As a result, xenophobia and anti-Semitism have become part of the public political discourse.  相似文献   

14.
陈亚萍 《金陵法律评论》2002,3(2):52-55,110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作为政治家的邓小平认为它也有一“功”:它促使党和人民深刻反思其弊端,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并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可谓坏事变好事,灾难变财富。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法治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法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成为中国新时期法制建设的行动纲领和重要指南。概言之,其法治理论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反对人治,主张法治理论;法治要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理论;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理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借鉴国外法律资源,又切忌照搬照抄理论。  相似文献   

16.
刘漤 《政法学刊》2002,19(4):65-67
经济法学是一门新兴的法学学科。但对经济法的理论研究却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法制的建设,经济立法的实践给整个法学界提出了新的课题,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的重要讲话和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和经济法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王宏宇 《政法学刊》2003,20(1):10-12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又是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情况,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思想,凸显党的先进性的新理念,科学阐明了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8.
邓正来 《现代法学》2004,26(3):165-173
2004年3月22日,西南政法大学聘任邓正来先生为其名誉教授。受聘仪式上,邓正来先生作了题为《我的学术之路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的精彩演讲。邓正来先生的即兴演讲已经不能仅仅被理解为一般的致辞,相信每位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对其学术意义都会形成共识。该演讲实际是按“西南法学论坛”的形式进行,所以“坛规”设置了佳宾点评。需要说明的是,龙宗智校长和付子堂副校长代表学校所作的颁发聘书讲话实际上是在邓正来先生的演讲之前,但为了方便起见,均置于讲演之后。但龙宗智校长的另一部分点评又是在邓正来先生的演讲之后所作的,所以分为两段。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当今时代的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及其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才能科学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为《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的序言,作者回顾和反思了近十年来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运动,并且吐 露了自己以及发动这场运动的学人的良苦用心。针对这一运动上一阶段的成就和存在的明显不足,作者指出中国 学术规范化第二阶段的核心任务在于对知识机器进行反思,惟其如此,中国社会科学方有所寸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