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慧玲 《岭南学刊》2004,2(5):76-79
文化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发展文化经济既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把握文化经济的实质,就要以马克思的社会生产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和立论依据。要发展文化经济,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原则,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交流的发生发展受经济交往的支配和制约。在人类文明初兴的时代,天然的地理屏障与简单的生产方式,使得经济交往既无条件也无动力,各种文化从而也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欧亚非大陆的文化不仅交流很少,更未发生冲突。随着资本主义的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世界掀起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浪潮,异质文化的碰撞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民族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慧芳 《桂海论丛》2005,21(5):82-8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坚持和发展文化的民族性既是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民族性,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形成了两种平行而相反的文化趋势。既造成了一种世界通行的工业文化和大众文化,并使若干西方价值观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接受,同时也促使文化的民族化和地区化增强。今天已经不是殖民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时代,我们有能力培元固本,在广泛的文化交流中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批判各种腐朽、迷信和黄色文化的思想观点,保证开放文化的健康发展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红船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不仅具有强烈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浓郁的文化意义。因为红船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船精神赋予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红船精神从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同时丰富且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因为红船精神是重塑信仰缺失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当代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红船精神蕴涵着理想信念的力量,凝聚着百折不挠的追求,饱含着无私奉献的情怀;因为红船精神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需要弘扬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红船精神让价值观引领增加了文化的温度,红船精神成为我们引领价值观的重要坐标。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新维度看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长白学刊》2000,(5):94-95
经济化的相互促进,协调刀菜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而在经济化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化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精神推动力,化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化对未来经济发展具有永远的“明天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视角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共同文化精神演进的趋势 ,认为霸权主义是多元文化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并危害着人类文明的缔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人类文化精神走向具有高度一致性 ,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将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中国文化必须找准自己在世界大格局中的定位。首先应当看到中国文化有巨大的生命活力 ,它绵延五千年不断发展演变。振兴中华 ,最重要的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焕发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中国文化要进行反思 ,确立新的文化取向。要重视民族文化的科学含量 ,在学习先进文化的同时 ,努力创新 ,在科学技术上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本文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保证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基础工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解决时代主题的根本要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弘扬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树立党的时代形象的重大举措五个方面的论述,明确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深刻内涵、时代意义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0.
论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震 《理论月刊》2007,1(1):5-9
建设和谐社会,仅有经济发展还不够,必须有一种可以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一定的民族国家内部力量整合的必需的要素:民族精神不仅须臾不可缺少,而且其内在的性质也影响着一个民族现实的发展进程。民族精神首先具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然而,历史是发展的,民族精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仅具有历史继承性,而且具备时代性的民族精神,才能成为动员整个民族的积极的推动和凝聚力量。新民族精神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和特征,这种民族精神应该是理性自觉的、开放的、积极进取和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11.
文化经济论与文化产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海霞  吕倜然 《思想战线》2007,33(5):111-118
文化经济是一个崭新的经济形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也是一种高科技经济。文化经济是对知识经济内涵的扩展和深化,文化经济内在地包含了知识经济,它通过文化因素对知识经济进行全面提升。文化资源作为文化经济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动态的、非独占的、可再生的精神财富。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实质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文化资源优势不能天然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创新、创意能力的强弱是决定文化资源占有多寡和开发利用成效大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文化经济":历史嬗变与民族复兴的契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谢名家 《思想战线》2006,32(1):31-38
“文化经济”是一个新的时代命题和战略构想。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的运动,在现代社会以前是以潜在的朴素的形态存在着。文化经济一体化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人类社会物质基础、政治环境、价值理念不断演化、变迁的历史过程。“文化经济”展现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最佳契机和发展路径,文化经济的核心是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统一,目标是促进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化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李新家 《思想战线》2006,32(1):39-54
文化经济将发展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在以高新科技为主导的知识经济基础上,融入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以文化资源为轴心,发散式扩展的经济形态,是一种轴心经济或者网络经济。经济学必须建立起文化价值论和生态价值论,并与劳动价值论综合起来,形成现代文化经济的价值论基础,进一步解释现代经济的运行机制,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市场价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为合理的分配制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化力与文化生产力:文化经济发展的立足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丹增 《思想战线》2007,33(3):86-93
只有当文化力融入生产消费过程之中,文化力才具备了生产力的特质。文化力经过与经济力、科技力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才形成了具有崭新功能的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就是经济和文化及其相互融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化产品生产中的智力投入和物质投入,具备社会生产力诸要素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杨雪晶 《思想战线》2005,31(1):31-35
文化相对主义不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文化人类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问题,它牵涉到人类学家对于人性、文化等问题的根本立场,是人类学中无法回避的概念。文化相对主义对于反思现今全球化、国际关系、文明冲突等问题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飏 《思想战线》2007,(1):60-66
现代服务业作为文化经济的重要产业,将文化资源作为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既体现节约型社会的生态价值观,又满足了人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现代服务业的人本向度,符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文化品质,是实现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和谐共生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杨莉 《思想战线》2007,(1):67-72
文化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传统经济系统的重要变革。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所形成的文化生产力,日益快速地向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渗透,产生出对现存经济系统的巨大改造力量。  相似文献   

18.
解读邓小平的文化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德海 《桂海论丛》2011,27(1):121-124
邓小平的文化概念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政治文化概念;二是科学文化概念。政治文化的含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科学文化的含义是科学精神;其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统一于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文化概念中的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布哈林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理论家和苏联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对世界经济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在于提出了世界经济的范畴,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整体,看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尽管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判断也有局限之处,但其理论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在建国后能够在全民中形成价值共识,实现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原因就在于其确立了以国家精神、民族精神为核心的国家文化特质,文化特质的形成模式具有鲜明的国家特点。作为地域互为近邻、文化一脉相承的邻国,新加坡依靠理念指引、官员带动、制度保障、社会合作的文化发展模式值得中国借鉴,尤以培育国民精神为灵魂、以政德官德建设为指引、以法律法规为依归,以开放合作为动力的文化建设经验为中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