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伟大斗争中,开创了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通过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使中国社会性质的演进先从革命根据地开始,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模型,逐步向全国推广,使革命根据地扩大为大片的新民主主义的解放区,导致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进到新民主主义社会,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研究中国共产党怎样通过革命根据地推进中国社会性质演进的历史,是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农业、农村、农民”的思想,是整个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毛泽东“农业、农村、农民”思想,领会其基本精神,无疑对新时期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农业、农村、农民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1、农村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举世皆知,毛泽东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建立了新中国。农村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没有农村革命根据地,就没有中国革命胜利。毛泽…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时期的农民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正确认识新时期的农民问题 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处理好农民问题,这是历史的经验。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一贯对农民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中国革命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注意对农民的领导和教育等一系列光辉思想,指  相似文献   

4.
<正>1927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实践证明,能否开拓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事关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批判了教条主义者的"城市中心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开辟和坚持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6.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引导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战略重心发生转移,党所领导的工人运动也由此开始将工作重点从城市移向乡村。然而这一战略性的重大转变,却使党领导的工会,遇到了一个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即在农村革命战争环境下,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的革命根据地中,苏维埃区域的工会政策如何制定?工会工作如何开展?这显然与过去党所领导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与中共早期"农村割据"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秋冬至1928年上半年土地革命战争初始阶段,中共在实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方针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确立了在武装暴动和游击战争基础上创造农村割据局面的思想,这可称之为中共早期"农村割据"思想.这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最初表述,是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整个过程中的第一步成果.六大前,周恩来是"农村割据"的大力倡导者和有力的推动者之一;六大期间,当对"农村割据"思想产生争论、出现否定这一思想的声浪之时,周恩来以鲜明的态度维护了这一思想.对中共早期"农村割据"思想的倡导和维护,是周恩来为开创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8.
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反复实践中找到的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它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揭开了中国革命史上的新篇章。这条道路为中国革命树立了一座历史丰碑,引领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对中国革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给我们以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9.
刘焱 《党的文献》2007,1(5):23-27
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中,周恩来较早提出和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实践中,共产国际根据苏俄革命的经验为中国设计了两个并行的革命战略,即城市战略和农村战略.对于其中的"农村战略",毛泽东不仅较早地给予了深入的思考,而且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对这一战略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毛泽东这一时期的探索与实践,为我们党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为中国和人类进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其中最杰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以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为起点,开拓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江西战斗了7年.这7年,是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立下卓著功勋的7年.一是突破了"城市中心论"模式,最早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到乡村的转移;二是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三是开辟了地域大、人口多、军事力量最强的根据地,使之成为"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四是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五是创造了中国革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取得了一至三次反"围剿"战争的伟大胜利.这7年,毛泽东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沉痛的教训.客观公允评价江西苏区时期的毛泽东,对我们今天全方位、多视角深化领袖人物的研究是有其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将中国革命定位于"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即"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本本中所没有的全新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4.
秋收起义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三大根本性重大课题:第一次响亮地打出了中国共产党这面光辉旗帜,让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新的希望和中国革命的新方向;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秋收起义过程中,探索和找到了中国革命正确而科学之路——在反动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括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解决了中国革命要走什么样道路的根本问题;通过"三湾改编","把党支部建在连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需要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的革命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山西: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立足点和出发地田酉如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没有现成模式的现实,决定了中国改革必然从实际出发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国情之一,就是80%的人口在农村,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走的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当今正在进行的被称之为  相似文献   

17.
秋收起义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三大根本性重大课题:第一次响亮地打出了中国共产党这面光辉旗帜,让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新的希望和中国革命的新方向;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秋收起义过程中,探索和找到了中国革命正确而科学之路--在反动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括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解决了中国革命要走什么样道路的根本问题:通过"三湾改编","把党支部建在连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需要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的革命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末,以城市为中心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以毛泽东、朱德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独辟蹊径,转战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正是在这一伟大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闪烁着共产主义光芒的井冈山精神横空出世。这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思想硕果。 今年是八一南昌起义80周年、秋收起义80周年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80周年大庆。为纪念这个具有光辉历史意义的日子,在此,我刊特编发《井冈山上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文,并约请有关专家进行评点,与广大读者一起回顾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佳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6,(9)
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已经六十余载,学界部分学者认为共产国际、联共(布)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实现了从“城市中心”道路向“农村中心”道路的转变,因而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这一课题的研究上基本形成了“两条道路,三种模式”的观点。笔者通过对中国革命“两条道路,三种模式”做了详细的解释和辨析后认为,共产国际、联共(布)确有重视农村发展的指示,但目的仍然是为中心城市武装暴动做准备;两条道路是有根本区别的;共产国际、联共(布)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是“城市中心”的思想,并没有发生向“农村中心”道路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思考中国革命问题时,始终是既着眼于农村,也关注城市;既强调农村工作,强调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又明确中国革命的根本目的是最后夺取城市。因此,当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路线,党的白区工作重又提到党的重要工作日程上来后,毛泽东就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