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昌言,男,1963年生,珠海市进祯企业有限公司、珠海市竞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台资安防企业最早进军大陆市场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陈昌言1997年正式成立了珠海市进祯企业有限公司,在大陆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多年的努力,进祯赢得中国安防外资三十强企业、中国安防百强企业和中国平安城市建设推荐优秀安防产品等多项荣誉,成为台资安防企业进入大陆市场的先行者和佼佼者。  相似文献   

2.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2000年来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2.68亿,10年来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比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下降了4个千分点。此举表明我国已平稳度过由人口增长“惯性”作用引起的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全国“九五”人口计划圆满完成。 据专家估计,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城乡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大约少生3亿多人口,为国家和社会节约社会抚养费7.4万亿元,节约物质技术装备费用6.99万亿元。 (《羊城晚报》2001年4月24日)30年少生3亿人  相似文献   

3.
郑蕴侠,1907年生,原国民党中统少将,解放后在四川 和贵州潜伏长达8年之久,周恩来当时曾指示:“生要见人,死 要见尸”。1958年郑蕴侠落网,是大陆最后被捕归案的国民党 将军。1975年郑蕴侠获特赦,曾与本文作者被邀一起参加电 影《草莽英雄》剧组。本文再现了这位已近百岁的国民党前将 军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法律中有许多免死条文,司法实践中也多有免死的判例,现摘要归纳如下: 一、为维护等级特权而规定的免死 (1)列入“八议”中的人犯罪多免死。“八议”的对象主要是皇亲国戚、官僚贵族。(2)主人杀死奴婢、部曲,地主殴死佃客免死。(3)赐“铁券”免死。铁券是皇帝分封功臣作诸候王时所颁发的凭证,多有免死的内容。(4)赎死罪。从实质上说,赎刑是官僚贵族、富商大户的护身符,它貌视平等,实则不平等。其结果必然导致“富者得生,贫者独死,贫富异刑而法不一。”  相似文献   

5.
黄薇 《政府法制》2012,(35):27-27
在中国,“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几千年来深入人心。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口与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兵力和综合国力密不可分,各朝代生育政策的主调都是鼓励多生。清代的“康乾盛世”,随之带来一个人口的大爆发。中国土地上人口总量的数字不断被刷新。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社会》2013,(2):92-93
西安迈科金属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成立于1993年,总部设在陕西西安,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设有20多家经营机构和办事处,直接雇员超过500名。集团是一家从事大宗商品贸易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及矿产品的供应商之一,投资领域涉及金属资源投资、有色金属贸易、矿产品加工生  相似文献   

7.
理一方案情保一方平安──记云南省永胜县期纳人民法庭李健华期纳人民法庭,座落在距水胜县城60多公里的期纳镇,管辖着水胜县南片的五乡一镇,辖区人口13余万人。由于该辖区区域广、人口多、社情复杂,因而案件数量多,年收案名列全地区派出法庭之首。环境何曾困志士...  相似文献   

8.
论点集锦     
△中国加入国际组织文化定位 潘一禾在2001年第2期《浙江大学学报》上说,中国加入国际组织的文化定位应是,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多种形式的对话,达到文化“拿来”和“给予”的同步实现;强调动态的“观念战略”研究和“文化政治建设”真正领悟并有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已完成传统意义上的人口转变 赵时亮在2001年第3期《人口研究》上说,人 口转变完成的标志是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达到并稳定在低水平上。根据这个标准,中国已完成传统意义上的人口转变,正拉开后人口转变的帷幕,但我们任何时候都…  相似文献   

9.
张克 《检察风云》2011,(15):9-11
过去的30年被称为中国的“人口红利”期,但如果不调整人口政策,不断加速的老龄化,将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峻挑战,“人口红利”将慢慢变成“人口负债”。  相似文献   

10.
易富贤在《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10期著文《中国:人口过多?人均资源不足?》,引用大量统计资料,说明中国资源短缺的原因不是由于人口太多,而是由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所致。  相似文献   

11.
始于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法制现代化运动与动荡的中国一同经历了几十年曲折迂回、欲死还生的艰难历程.七十年代末邓小平在政坛上的复出不仅给多灾多难的中国带来了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繁荣,而且以其卓越的思想和理论以及在此指导下的行动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实现了后二十年较前八十年质与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政法学刊》2016,(5):19-26
家庭暴力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中国海峡两岸四地分别制定、出台了相关法律对家庭暴力行为进行遏制。中国大陆《反家庭暴力法》于2016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是中国大陆首部关于家庭暴力的法律,其增设了人身保护令制度,为受害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海峡两岸四地的"家暴法"在"家庭"、"家暴行为"、"家庭成员"、"人身保护令制度"等范畴各有千秋。遏制家暴行为应多思考社会层面的解决办法,增强社会干预机制,以期完善中国大陆《反家庭暴力法》。  相似文献   

13.
李昊 《中国公证》2012,(6):31-33
“用工荒”一词最早出现在2004年的各类新闻报道中,直到如今,该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近年众多国外研究机构、学者、政要纷纷预言中国人口红利将要消失.对未来经济将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国内学术界也出现了一场关于中国人口红利期和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4.
案例刊载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0年第10期【案情】原告(法国)拉科斯特股份有限公司系法国知名服装生产企业,在中国大陆地区享有4个鳄鱼注册商标。被告上海龙华服饰礼品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系上海市龙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民工荒、招工难等问题愈发突出。对此,有专家指出,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中国长期被抑制的劳动力收入将迎来抬升的转折。那么,人口红利究竟是什么?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又会对国民经济和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6.
应金龙 《法治研究》2009,(6):100-104
流动人口犯罪已成为当前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探索流动人口这一庞大而又特殊群体犯罪的司法有效性,笔者另辟蹊径,以实证的方法,分析了我国的人口结构、流动人口犯罪状况和犯罪的本质原因,认为人口红利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妥善处理人口红利期所带来的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是正确把握人口红利期挑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人口红利因素.是解决流动人口犯罪的策略基础。以人口红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归罪、量刑、诉讼权利保护和预防犯罪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箩筐 《法律与生活》2009,(17):60-61
2009年是我家风云变幻的一年,是我们家经历狂风暴雨的一年,也是我们最和谐、最抗争的一年。生和死一步之遥,幸运和灾难也是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18.
启程 《检察风云》2011,(2):72-73
中国大陆儿童青少年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注意力缺陷障碍”(ADD)的困扰。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大陆中小学生“注意力缺陷障碍”患病率为5.07%±1.70%。至2020年可能上升50%(引自彰化师大林宏炽教授报告)。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性别比失调现象更为严重,引起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汇总结果显示,我国岀生人口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大大超过了106:100的正常值。预计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育年龄的人口男性将比女性多岀3000——4000万。为此,各地专门成立"两非"案件查处组,专事查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与性别选择性终止妊娠案件。以期用严厉打击的态势,遏制性别比不正常增长。一、非法鉴定胎儿性别与性别选择性终止妊娠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社会》2005,(1):4-5
居住和迁徙,是人的两项基本权利。在1954年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中,曾赋予了中国公民这样的权利,但到1958年,由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全国人大通过的《户籍管理登记条例》,对此进行了改变。户籍,并不是中国的独创,但通过户籍制度给予国民如此多的束缚,在其他国家则并不多见。户籍制度的本质是与计划经济制度一脉相联的。在供给不足而人口众多的中国,户籍制度的出台确实有着行政管理上的必然性和便利,也可以说与计划经济下供给和公共服务提供不足有关。但在限制人口流动的同时,户籍制度也限制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并且进一步加尉了城乡差别。户籍制度承载着它本不该负担的重负,社会福利、教育、住房、职业、医疗等等社会公共资源的享有都与户籍挂钩,由此导致中国社会二元结构格局,已严重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是大势所趋,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人口的流动和迁徙,中国也要有更加开放的形象。我们有理由相信,公民迁徙自由正在逐步地由理想变为现实,走出“农民生农民、市民生市民”的户籍制“围城”,已为时不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