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几点思考傅国云一、需要澄清的几个认识问题(一)“按审判监督程序抗诉是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唯一方式”。这个观点是根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演绎”出来的,其推理过程是: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人民检...  相似文献   

2.
民事行政检察抗诉一直是检察机关实现民事行政法律监督的主要形式,但随着当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环境的变化,以多种监督方式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监督已经成为目前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在简评当前民事行政抗诉困境的基础上,从我国民事诉讼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提出多种监督方式为民事诉讼活动监督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民事行政检察是国家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我国法律监督的成效。我国目前民事行政检察依法抗诉工作中存在许多亟待改革的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民事行政检察抗诉工作之外的法律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4.
王赞 《天津检察》2010,(2):26-29
在现有民事行政抗诉制度框架内,上抗模式引发了司法资源与抗诉权力资源配置的冲突,导致各级检察机关民行办案工作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倒三角”形态,反映了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模式的一些制度困惑,制约了民事行政检察进一步发展。改造上抗模式并通过构建多元化的监督模式激活基层检察机关的办案优势,减轻上级检察机关的工作负担,是解决民行工作“倒三角”问题的有益思考,也代表了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陈淑霞 《法制与经济》2010,(15):69-69,79
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享有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的检察监督职权。但同时也对检察机关行使民事行政审判监督职权作了限制性规定,即检察机关只能以抗诉方式行使监督职权,导致检察机关难以全面履行监督职责。为弥补目前单一使用抗诉方式的局限性,本文拟结合办案实践,对在民行检察工作中适用检察建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规范完善检察建议作浅显探讨,使检察建议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推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检察机关把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作为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按照“一个加大、两个提高”的总要求,坚持“敢抗、会抗、抗准”的原则,把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作为重点,不断提高民行抗诉案件和检察建议案件的原判改变率,增强民行检察监督实效,使工作有了显著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在有限监督与全面监督的关系上,我国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权在民事活动领域和行政权运行领域行使时应当是审慎的,其范围也应当是有限的,在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领域中,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权的范围则应当是广泛的。在抗诉手段与其他监督手段关系上,职务犯罪侦查应当成为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最主要的监督手段;抗诉作为常规的监督手段,应当慎重使用;检察建议可以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内使用。为了保证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效果,在抗诉案件数量与质量关系上,应当把案件质量目标放在首位,当案件数量目标与质量目标发生冲突时,优先选择质量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制度中的检察抗诉权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定监督职权,在司法实践中,由于人们认识上的不同及司法实践操作中的不一致,影响了民事、行政检察抗诉权的有效行使。一、现行民事、行政检察抗诉面临的两个现实问题虽然《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以下简称《抗诉规则》)第四十七条中列明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挂察机关享有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的检察监督职权.但同时也对检察机关行使民事行政审判监督职权作了限制性规定,即检察机关只能以抗诉方式行使监督职权,导致检察机关难以全面履行监督职责为弥补目前单一使用抗诉方式的局限性,本文拟结合办案实践,对在民行检察工作中适用检察建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规范完善检察建议作浅显探讨,使检察建议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推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民事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的有关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方式是进行抗诉和提出检察建议,监督的结果是引起法院再审.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民事诉讼法》、1989年《行政诉讼法》规定了检察机关监督职能.明确监督方式是抗诉.监督范围是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20多年来,检察机关履行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主要方式就是办理抗诉案件。一些地方对执行监督、支持起诉、公益诉讼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民行检察工作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加强。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桦南县检察院积极开展“关注民生、走进群众”活动。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狠抓了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以解决当前人民群众最关注、最期盼的问题。在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中,认真审查,严格把握抗诉条件,树立质量意识和证据意识。该院一次提请民事抗诉案件7件,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在提升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极大地赢得了群众赞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的不断开展,对人民法院已生效的错误的民事行政裁判提出抗诉的案件也逐年增多。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检察机关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但是民事诉讼法对人民法院应如何对检察机关抗诉的案件进行审理,检察机关究竟该如何参与案件的再审,规定得很原则,“两高”也未就此问题作出相应的司法解释,从而导致检、法两院种种认识和操作的不统一。  相似文献   

14.
行政检察与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并称为“民事行政检察”,由此也产生了“行秆政检察”与“民事检查”两个概念,但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毕竞是两种不同的诉讼制度,在检察监督上也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在对二者进行时比的基础上,深入探讨行政检察监督的抗诉模式与实践状况,以及该种监督方式对行政检察实践的影响,以完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15.
民事行政检察一直沿袭刑事办案制度,缺乏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特征、属性的研究和认识,也无法律上的依据。民事行政检察的实质是履行抗诉权,抗诉的对象大都为法院合议的产物,因此民事行政检察应引进合议办案制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民行检察知名度的日益提升,民行申诉案源渠道的拓宽,检察机关提出的民行抗诉案件的数量也逐年递增。但是,相应的抗诉案件的改判率却呈下滑趋势,未能达到应有的法律效果。本文试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两个层面上,就如何增强民事行政检察的法律效果,略抒己见,以期抛砖引玉。一、关于民事行政检察立法层面上的思考从理论角度分析,民行检察监督主要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障碍因素:(一)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中司法体制及制度方面的障碍因素1.“平行式”的同级监督制,使得民行检察监督缺乏刚性和力度。由于两院都由人大选举产生,行政级别对等,检、…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的民事行政检察制度是以对法院生效判决进行事后审查并对错误判决提起抗诉为监督方式。由于种种原因,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发展也可谓步履蹒跚,这其中有制度设置和法律规定不完善的原因,也有实践中的认识和民事行政检察干警的素质等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法制的不断完善和中外司法交流的不断扩大,如何评价和完善我国现有的民事行政抗诉机制,成为发展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关键。 一、对我国民事行政抗诉机制的历史考察 1949年建国之后,我国基本上是全面地移植和借鉴了前苏联的检察制度。按照苏联的法律观念,检察机关负有监督法律执行的职能。为了实现这一职能,它就必须参与到民事诉讼程序之中去。根据苏联法律的规定,检察机关参加民事诉讼,主要表现在它可以提起民事诉讼,也可以参与整个诉讼过程,并对它认为不公正的第一审法院判决提出抗议,要求上级法院重审。受苏联的影响,新中国初期的民事诉讼程序中,也规定了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程序的方式。如《民事案件审判程序(草稿)》第1条就规定了检察机关可以提起诉讼;第50条、第55条规定了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在认为原审法院的判决不公正时,可以提出抗诉,要求上级法院重新审理。可见,当时的民事行政检察包括民事行政抗诉和提起公益诉讼两项职能。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学、社会学和法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加入WTO后民事行政检察制度在中国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必要性和合理性。应当着力于重构与国际通行司法制度相互衔接的、科学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民事行政检察制度体系,建立以民事行政抗诉为基础、民事行政公诉和参与诉讼为重要内容、检察建议为补充、对民事行政审判法官职务行为监督为保障的具有全新内涵和创新意义的未来中国民事行政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抗诉案件改判率低的现状出发,结合司法实践,提出自己对提高民事抗诉案件改判率的几点思考。笔者认为制约抗诉案件改判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有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人员自身业务能力欠缺;法院执法观念落后;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立法不完善。笔者还提出了提高抗诉案件改判率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王赞 《天津检察》2010,(4):17-19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引入调解优先机制既有诉讼契约化趋势及法律监督属性作为其理论基础。又有较之于抗诉方式的优越性作为其实践支撑。检察机关应当着眼于调解优先机制的现代化和正当性,遵循检察活动的一般规律,积极推进调解优先机制在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