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茜 《传承》2010,(24):156-157
《淮南子》是西汉前期刘安及其宾客集体撰写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理论。《淮南子》的生态环境观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观、生态环境保护观和生态伦理思想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淮南子》对当时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所在。《淮南子》中的生态环境思想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而“道”落到政治层面和人生层面.形成了《淮南子》的无为论。《淮南子》以老学无为论为基本准则,吸纳其他各家的某些理论,将“因”的思想、“人为”的精神和“术”的理论契入其无为论,从而完成了对老学无为论的“三大改造”。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12,(4):52-53
孔子闲居,谓曾子曰:“参,汝可语明王之道与?居,吾语汝。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故非德道不尊也,非道德不明也。虽有国之良马,不教服乘,不可以取道里;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是故昔者,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而可以守;三至行,而可以征。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千里之外;其征也,还师衽席之上。故日: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王之道也。”曾子日:“不劳不费之为明王,可得而闻乎?”孔子曰:“昔者帝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劳乎?若乃十一而税,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入山泽以其时而无征,此则生财之路也,而明王节之,何财之费乎?”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具有丰富的学习思想,对人类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认识.在道、儒思想的不同影响下,《淮南子》表现出两种既有交集、又相迥异的学习观.一方面,《淮南子》坚持黄老道家的基本立场,对儒家之“学”进行批评,凸显出尊道抑儒的理论倾向,而另一方面又试图从整体上调和与兼容这两种学习观.受道家心性思想熏染,《淮南子》从基本原则、根本目的与理想境界等三个方面阐发其“尊道养生”的“为己之学”,彰显出显著的生命美学意识,这既对秦汉时期的学习思想有所发展和丰富,也对现代人类的身心健康、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兼取儒、墨、法、阴阳诸家学派之长,“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淮南子·要略》,以下凡引本书,只注篇名),不仅蕴含着对于天地自然的深邃认识和治国安民的宝贵启示,而且提出了颇具特色的道德教育思想,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钟周铭 《人民论坛》2023,(11):107-109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淮南子》一书继承了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庄的道论思想,并试图将社会政治活动中的人事与自然运动变化规律中的天道相结合,强调“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将天和人的关系纳入到一个新的范畴之中。《淮南子》中的天人关系论对于认识汉代思想文化乃至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心理,以及为当下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神思》以"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释"神思",其意非本《庄子》字面,而是取《吕氏春秋》《淮南子》高诱、许慎注之别说。根据其说"心下巨阙,言神内守也",可证明刘勰所论"神思",具有心身内外二分的特点,而非向来所认为的心身彼此二分。《神思》篇由"神思"论虚静,其学理依据是汉代以来道家、道教的养生守神思想。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光阴之叹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感慨。这种感慨在《论语》中也不例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夫子看着流水兴叹的同时,描述了这样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9.
《生查子·元夕》词作者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生查子·元夕》的作者是谁,历有争议,一说欧阳修,一说朱淑真。明杨慎《词品》:“词则佳矣,岂良人象妇宜道耶?”清纪昀《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介绍朱淑真《断肠词》时说:“其元夜《生查子》一首,本欧阳修作,而《庐陵集》一百三十一卷中,编录者妄行采入,世遂  相似文献   

10.
杂感二则     
“唾面自干”与娄师德 “唾面自干”的典故见于《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三·娄师德》:“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相似文献   

11.
三从四德,中国古来有之,三从出自《礼记》: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出自《周礼》: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汉朝的班固完整地解释了四德: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的辩证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主编的一部总结历史经验,兼蓄各家学术,探求治国之道的著作,其中包含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具有集以往之大成和富于实践性的重要特色。兹叙述于后:  相似文献   

13.
徐建芳 《求索》2008,(1):184-186
《周易》“贞”观对苏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处世哲学上,《周易》认为守持贞正就可防止凶险等情况发生,这是苏轼面临任何打击都能保持乐观旷达精神的心理定石之一;二是政治思想上,《周易》的“开国承家,小人勿用”等观念使苏轼认识到治国必须进用君子、驱除小人,端正人伦之道;三是文学思想上,《周易》的“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等使苏轼感悟到文章内容应正直端善,语言应平易规矩。  相似文献   

14.
读者朋友、同志们: 大家好!咱们又相聚了。上次刚刚说过春和景明、外出踏青,如今已是阳光灿烂、鲜花直开了。就像《论语》中的一句话:“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就是说,孔子站在岸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河水一般,日夜不停地流淌而去,概括得实在精辟。  相似文献   

15.
金荣根 《现代领导》2001,(12):21-21
素以煤炭、电力、化工著称的安徽省淮南市,被誉为中国大型能源基地。这座美丽的城市,历史悠久,环境优雅,更因千古名篇《淮南子》的诵传而使她披上了神奇的色彩。淮南,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富饶的资源,凭借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崛而起,发展成为华东地区的“动力之乡”。  相似文献   

16.
赵勰 《创造》2002,(4):4-7
~~在古汉语中,信者,人言也,就是指人们说的话。《国语·周语上》:“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论语·学而》)。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孟子·尽心下》),即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称为“信”,甚至出现了“信人”之称,即诚实的人。先哲所以对于诚信给予了特别的反复的申明,证明在中国古代哲学价值观中,信用这个东西,小而言之是维系人际正常关系的纽带,大而言之,则是社会所以为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7.
张亮 《当代广西》2005,(14):12-12
《淮南子·道应训》记 载了一个叫公仪休的人 “嗜鱼拒鱼”的故事:公仪 休相鲁而嗜鱼。一国献 鱼,公仪休弗受。其弟子 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 也?”答曰:“夫唯嗜鱼,故 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 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 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 自给鱼。” 公仪休明明嗜鱼,却 断然拒鱼,这在别人看来 似乎矛盾得有点难以理 解。但公仪休自有分寸, 他深知“君子爱财(鱼), 取之有道”的道理,自己 虽然嗜鱼,但万万不能因 此就轻易接受不义之 “鱼”。自己身居相位,俸 禄不薄,“嗜鱼”这个口腹 之欲基本可以自给,完全 没有必要再接受他人的 “好意”而冒丢官弃职的  相似文献   

18.
王充与王符元气论之比较李少惠元气论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思维成果之一,产生于汉代,并由王充和王符予以整理和系统化。二王批判地继承《管子》、《淮南子》的元气学说,抛弃《纬书》的意志之天,吸取其中“元气产生天地”的合理内核,对“元气”范畴重新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19.
安徽淮南,自古以来星光灿烂,人杰地灵。其境内八公山有大小山峰40余座,瞰淮河,临淝水,茂林幽谷,景色秀丽,著名的“淝水之战”令前秦符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西汉思想家、文学家刘安读书鼓琴,善为文辞。他主编的《淮南子》一书综合先秦道、德、阴阳各家思想,成为哲学史上名篇佳作。廉颇、春申君等众多的历史名人为悠久的淮南文化添姿增色。  相似文献   

20.
唐宗礼 《群众》2018,(17):71-71
《论衡·书解第八十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后汉书·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潜伏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管子·君臣上》:“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这些历史典故都充分说明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