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小说观     
我很喜欢读小说,也学着写小说。我对小说有自己的理解,认为小说其实应该叫做“心说”,就是用心说的。作家把自己心里想要说的话和所写人物心里想说的话巧妙地揉合在一起,说来有头有尾、有情有趣、有滋有味又有意义。我爱读这样的小说。我也学着写这样的小说,《爱的咏叹》、《梳头娘姨传奇》等小说就是这样的习作。我不知道这样的小说是不是叫做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但我不管这个,我有自知之明。我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用心写,用心说。写作的实践,读者的鼓励,使我增强了责任感和信心。偶然…  相似文献   

2.
嗐摸个啥哟     
阅历大概是注意力的指南针。我在读韦君宜的《思痛录》时,对她的丈夫杨述特别注意。她说杨述青年时代下笔千言,“但是,到后来他在党内工作的时间越长,地位越高,写东西便越来越谨慎,文字也越来越短,思想越来越不放开了。”怎么会不放开呢?因为他习惯于“摸精神”。摸到精神以后就按所摸的来行文,不越雷池一步,文章“索然寡味”。韦君宜说得这样严重,也许有亲者严的成份在里面,然而韦君宜所说的地位越高越写不出好文章的现象则是大量的。“文革”前,我就有那么一位同杨述地位旗鼓相当的顶头上司——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的副部长。我们小青年常在背后议论他不会写文章。中年的同志说他会写:“不会写,50年代怎么当省报总编?”话虽在理,可我们总是见不  相似文献   

3.
韩羽 《瞭望》1993,(29)
景田、鹤菁突然打来电话,要我给他们的小说集写序。我说莫非二位喝醉了酒不认人了。我是画画的,不是一个行当。他们说就是要你画画的来写。口气确凿,方知他们没有醉。打鸭子上架,我做了难。不写吧,盛情难却;写吧,门外汉怎得窥其堂奥。于是自个给自个打气:好在现下文人都下海了,趁此诌上几句也未尝不可。这么一想胆子大了。胆大出于无忌,“童言无忌”,外行人说话与“童言”也差不了多少,当也无忌。  相似文献   

4.
桑柳 《党政论坛》2013,(8):29-29
1.我们鄙视“拼爹”族,却又“恨爹不成刚” 我们身边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人:工作有爹安排,房子老爹给买,车子从爹那儿开,票子说来就来。他们撞人了,对受害者说“我爸是李刚”;他们考挂了,对老师说“我爸是局长”。当身边的这些人在我们面前炫耀着自己爹的威风,自己爹的厉害,有爹万事皆小菜时,我们在心里总会严重地鄙视之:有爹有啥了不起,又不是自己的本事!  相似文献   

5.
对号莫入座     
我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杂文,没想到居然有人对号入座。有位朋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一看就知道,写的是我们单位张××。”还有的同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写的就是我们单位李××。”有位诤友打电话提醒我:“你要当心,我们单位×××看了你写的那篇杂文很恼火,说你写的是他,侵犯他的名誉权,准备找你打官司!”我真感到莫名其妙,哭笑不得,一篇文章怎么有这么多人来对号入座呢?再一想,这也许是智极生蠢,心中有鬼的人是神经过敏,疑神疑鬼,这也不奇怪。一个座位,让谁坐呢?这倒把我难住了。当初我写那篇文章并未想到这些,这是节外生枝,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杂文这东西,有人爱,有人怕,也有人恨;杂文作者也如此。杂文被人公认是匕首、投枪、银针,就必然要刺  相似文献   

6.
傅艾以先生来找我,说曹聚仁先生的纪念馆在他家乡建成、开幕了,要我为它写一幅字去,我说我的毛笔字见不得人,不能写,他说他们希望我一定写,我这个人面子薄,经他这么一说,就不管献丑不献丑,答应下来了,而且跟着想好了十六个字:“行万里路,无愧记者;写百本书、不负此生。”我想用此也足以对曹聚仁先生表示敬意了。可惜我到现在为止,还在拖,还没有把这幅字交出去。  相似文献   

7.
写了就办     
廉政建设、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说了就做,写了就办。这是南京某单位领导班子廉政建设的经验。我想,他们所以能说到写到做到,关键在于他们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说了就干,制度、计划一旦制定,就严格执行,而不是象某些单位把制度当成“挡箭牌”,用来对上应付领导,对下唬弄群众。 “说了就做,写了就办。”言必信,行必果,不仅是效率问题,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只有取  相似文献   

8.
读了六月六日《人民日报》吕远同志写的《不白——白不》一文,颇有同感。但对白吃、白拿、白骗这一类“白不主义”,吕远同志是听到的多,见到的少。他惊叹道:“不仅这样说,还真有人这样做。”而我,却是听到的少,见到的多。我想,这不同,大概有地域的关系。在北京西单大声地嚷着“不骗白不骗”的女青年究竟是燕赵女儿,有几分北人的爽直。我们这里的吴侬小姐,这句话却是决不会上升到喉咙口的。  相似文献   

9.
近代欧洲的一些经典作家,如雨果、歌德、托尔斯泰等,都非常推崇中国文化。歌德就曾讲过这样一个中国故事:“有一对钟情的男女在长期相处中很贞洁自持,有一次他俩不得不在同一间房里过夜,就谈了一夜的话,谁也不惹谁……”他说的故事虽然比较简单,情节也有点变异,但我们读采仍感到十分亲切,这与春秋时代柳下惠“坐怀不乱”有关。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作为历史美谈,后被用采泛指心地纯洁的人在男女关系方面正大光明。歌德对这个故事十分赞赏并予以高度评价。他说:“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  相似文献   

10.
吴营洲 《各界》2011,(9):90-92
曾经写过一篇短文,题目是《也说知识分子的妻子》,其中谈及“老舍之死”。当时我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1.
伊方 《瞭望》1985,(51)
这里发表的《说A和B》,是王蒙给国内报刊写的即将发表的一篇杂文。文中所谓的“A”和“B”,在某些人的词典中亦即为“放”和“收”。海内外都有这样一些朋友,他们对中国文坛是在“放”还是在“收”,似乎过份敏感,每每作出“股票行情式的预言或报道”,因为是捕风捉影的,所以也就离实际太远。不知读者诸君读了王蒙这篇杂文后,会感到几分幽默否?  相似文献   

12.
来稿摘登     
石家庄铁路分局石家庄机务段张毅: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企业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积极宣讲,认真服务,受到广大职工欢迎。但也有一些宣传教育活动,讲的还是官话套话,“原原本本”一大堆,职工们反映说:他们不讲“普通话”,我们不爱听也听不懂,有了困难也不愿意找这些干部解决。一线职工具有朴实的情怀,喜欢深入浅出的道理、通俗易懂的语言,认为这样的领导才算是“自己人”。而对于那种理论上总是“高”出他们一大截子的领导则会敬  相似文献   

13.
据报载,在一个叫布里罗的外国医生写的《特殊的照顾》一书中说:“希特勒、猫王玻礼斯利、霍德华·休斯,由于身份特殊,名声响亮,使他们成为‘不可理喻’的病人”。“如果他们能听任何一个普通医生的话,他们会活得更好。”布里罗由此得出结论:“名人的敌人往往是他们自己。” 这段文字,对人颇有启迪。我由此想到我们的一些同志思想作风上的毛病,想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问题,想到不论在肉体上或是思想作风上“讳疾忌医”都是可伯的。 一般地说,在我们的队伍中,肉体上有了病伯人知道而不肯医治的并不多,而思想作风上有了毛病不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一位留美归国省亲的好友来我家,也许是久别乍遇的喜悦,我俩谈锋甚健。后来他讲了一件至今都懊恨的事,搅得我数月来也思绪不宁,慢慢地就想到了写这篇文章。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一个美国学生问我的朋友说:“我跟一些东方人谈话,觉得他们很有礼貌,很尊重别人,但也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某县一鞋材公司,有一个连芝麻官也够不上的人物唐某,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居然贪污16万余元。当他被检察院逮捕时,竟抱怨说:“公司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害得我走上了犯罪道路。” 这则消息的作者,在写唐某交待犯罪原因时的“说”字前边,加上了这样的修饰语─—“竟抱怨”。“竟”,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统观前后。“竞抱怨说”的全部涵义应该是:本以为他会说犯罪的原因是人生观没有改造好,禁不住金钱诱惑,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谁知他竟然抱怨公司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才使他有了今天这样可悲的结局。 消息的作者,一定认为唐某…  相似文献   

16.
去年11月,在H国参观博物馆近三个星期。在它的首都B市住了两星期,到它的东部,南部和西部三大城市参观了三天。途经S国首都M市来回计三天三夜。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心有所感。朋友说,何不写它出来! 这是很难的。我知道,“外国也有”和“外国的月亮”是我们中国开放门户以后形成的两个典故。言为心声。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对待走出国门的人回来谈论外国社会时事风土人情的两种典型的心态的结晶。加上时间短,见识少,很难说出什么来。所以大前年去了一趟J国,我一字不提。国外朋友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我一言不答。  相似文献   

17.
既苦又乐     
一位老朋友听说我还时常写点文章,很关切地说,八十岁的人了,何必还那么辛苦呢。我说,辛苦是辛苦,不过很好玩。哲学家金岳霖不是说他研究哲学是因为好玩吗,我也是写着玩儿的。我说的是真话,写作确实很好玩。毛泽东写《送瘟神》,说是“欣然命笔”,许多古人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我不下棋,可我喜欢观棋。棋盘上两军之间写上“楚河汉界”,已有些意思,若写上“胜固可喜,败亦欣然”,就大有情趣了。再看棋子,若是好料,再配上好书法好刀工,虽是千篇一律的扁圆,也称得上赏心悦目。棋手更不必说了,有那斯文些的,轻拿轻放,也算“子声丁丁然”(宋王禹称的黄冈竹楼“宜围棋,子声丁丁然”);有那活泼些的,棋子啪的一声象生了根,也不妨说有些气势。至于棋德差些的,不看就是。  相似文献   

19.
一个下雨天,生产队里开会。一个缠过足的老太太一颠一颠地走到我面前,悄悄地问我:“你会不会写字?”这问题问得奇怪,下乡的知识青年,怎么可能不会写字。不过看老太太问得认真,不像是开玩笑,我也认真地点了点头。“那么,你会不会写信?”我又点点头。老太太的眼睛一亮,有点迟疑地问道:“你,能不能帮我写一封信?”她说着,从大襟上衣的胸口里拿出两封捏得皱巴巴的信,“我儿子写了两封信来,我想给他回个信。你帮帮我,好吗?”这样的要求,在我是力所能及,我便答应了她。老太太的儿子在外地干活,写了两封信给她。两封信相隔有半年,写得很简短,内容只是  相似文献   

20.
党小组长,是个比芝麻更芝麻的“官”。可我偏偏当的就是这样的“官”。去年四月,我们的党小组长因工作需要调走了。“国不可否无君”,党小组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小组长人选问题。经过充分酝酿!大家一致认为我比较年轻,便把这顶“乌纱”硬戴到了我这个“小字辈”的头上。说实在话,我真不愿意担此“重任”:小组成员中有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等,他们都是头儿,万一我有个闪失,恐怕是不想在办公室干了。可这事是领导们“说定”了的!我不执行能行吗?、“走马上任”后,同事们给我开玩笑,恭喜我当了领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