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疑,道德形成和演进的基础是现实的社会的经济生活。“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3、134页)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论述,科学地揭示了道德与社会现实经济生活的关系,为我们研究道德  相似文献   

2.
周世竹 《求实》2004,(8):43-45
协调经济合理性与道德要求之间的关系是经济伦理研究的核心问题 ,它暗示着现代人类经济生活与道德生活之间的内在博弈 ,以及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深刻悖论。本文将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的利己动机作为既定的前提 ,分析市场经济中经济人“利己动机”与道德人“成德基础”的现实 ,探讨经济主体利己动机的道德正当性限度  相似文献   

3.
王会波  郑孟煊 《求实》2001,(3):47-49
义利关系具有明晰的层次性 ,是市场经济道德关系的基本特点。在核心道德观念上表现为 :经济层面是“互利” ,政治层面是“自律” ,文化层面是“奉献”。因此要求 :(1)如实客观地认识现实社会道德状况 ,使在道德建设上既不脱离实际又能正确引导 ;(2 )明确不同层次适用不同道德原则 ,经济原则不适用于政治文化领域 ;(3)必须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作为系统工程去展示 ;(4)增强个体道德修养是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道德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因此,全民范围的道德建设不能只有一个标准,而应当形成不同层次的要求。但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应当是积极向上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在道德建设方面应当有更高的要求,更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做遵守共产主义道德的模范。  相似文献   

5.
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份的关系李振华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讲话中提出的十二个关系事关全局,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其中谈到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份的关系时,强调“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  相似文献   

6.
究竟应当怎样界定“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内涵?本文作者认为,不仅要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而且还要从现实的经济活动出发来确定其内涵,经济活动的主体必须承担“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双重责任,因而两者又具有一种内在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杨永 《廉政瞭望》2011,(5):42-43
近些年来,社会道德风气成为人们忧虑的对象,有些人把道德风气不好归结为“市场经济”的结果,但我一直不这么认为。不能说市场经济就必然导致道德的沦丧,只能说“坏的市场经济”有可能导致这种结果。但这是“经济与道德”关系的一个复杂话题,本文不想涉及。我想从“政治与道德”的关系人手,把官德与民德这一与我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相对比较密切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在历史与现实的“语境”中,探讨“官德”与社会道德风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何正确认识这种变化,使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健康协调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笔者谨此谈点沮浅看法。 一、发展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为之服务。马克思指出:“财产的任何一种形式都具有各自的‘道德’与之相适应”。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道德是一定的社会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恩格斯说:“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34页)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集团,无一不用其道德来规范下级吏属,以造就一批维护自己统治和利益的人才.社会主义道德是以无产阶级世界观为指导,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调整规范人的行为,激励全社会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人们的政治思想素质,营造健康、进步、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造就一批具有较高道德水准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  相似文献   

10.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是无可厚非的,谈利色变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恩格斯早就指出:“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关系”。 然而,君子求利,取之有道。这“道”自然有多种含义,但我认为首要的一层含义应该是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对此大致有三种道德选择: 一是“毫不利已,专门利人”。这作为一种道德准则,无疑是崇高的,是我们昨天、今天和明天都要  相似文献   

11.
宗寒 《求是》1994,(10)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8页)“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同上书,第111页)“我们吸收外资,允许个体经济发展,不会影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这一基本点。相反地,吸收外资也好,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好,归根到底,是要更有力地发展生产力,加强公有制经济。”(同上书,第149页)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一文中明确指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正确处理公有制经齐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一、必须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1.必须长期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因为: 第一,这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邓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然而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时代条件下 ,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道德主体文化素质的差异 ,人们的道德取向呈现出多样化、层次化的特征。有人提出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 ,大公无私等共产主义道德不应作为道德价值的导向 ,因为共产主义道德在目前是一种高不可攀的“理想” ,不具有现实意义 ,现阶段对此加以提倡就超越了历史阶段 ,犯了超前性…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主体的道德自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永梅  罗萍 《探索》2004,3(1):127-130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道德自律和他律的理论分析同样适合于网络社会。不仅如此,由于网络社会形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独特性,道德注定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强化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在目前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更为现实。关注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道德修养,投身社会实践,进行网际自我调适是网络主体进行道德自律的现实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是同一定社会形态相适应的 ,是人们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总和。因而我们应当把道德放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去考察。从道德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看 ,经济是基础 ,道德是上层建筑。道德总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 ,“衣食足 ,知荣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 ,道德的水准高低 ,又直接影响到经济建设是否健康发展及其发展的方向。曾经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最近中央台《焦点访谈》又播出了把兽药当人药卖的新闻 ,在经济建设和商品…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一些社会性弊端。笔者想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比较中,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及其相应的道德原则和精神价值观念。 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与集体主义思想意识。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社会财富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两极分化也越来越突出。同时,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残酷无情,在道德上就把人们引向了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和道德水准的下降。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则不然,它的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具备其它市场经济共同特点的同时,一定要体现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特点。根据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这样一种经济基础,必然要有同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和道德原则,即集体主义的思想意识。当然,由于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长期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因而反映各种经济的思想观点也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道德进步的相互协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日益突出的重大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有效地抓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仅要科学地认识道德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而且要自觉地按照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办事。列宁指出:“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列宁全集》第38卷第161页)因此,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关系:第一,经济往设和道德建设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相似文献   

18.
义利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和争论的重大问题之一,自古及今的许多哲学家都对此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出现了“重义轻利”、“重利轻义”、“兼重义利”等不同的看法。其中,以儒家“尚义轻利”的思想最为丰富,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义利关系问题,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承发扬尚义轻利的传统美德,对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环境道德是规范人对环境的观念和行为,调整人和人之间与环境相关的利益关系的准则,它是主体行为以对环境的作用为中介而关涉到客体的权利、利益,由此形成的一种道德关系。领导的环境道德在道德作用方式、道德实践结果、道德约束力、道德影响力方面与一般主体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培养和提高领导的环境道德,就主体方面而言,要增强五种意识,明确五种关系:一是增强环境危机意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增强历史责任意识,正确认识现实和长远的关系;三是增强环境效益意识,正确认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关系;四是增强整体全局意识,正确认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五是增强奉献利他意识,正确认识环保与政绩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性及其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公民道德”已作为社会道德的一个基本范畴被确定下来。虽然,过去在一些文献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多次提到过“公民道德”一词,但在正式文件中突出“公民”的社会角色,明确公民在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公民道德”的主体性及其现实依据 “公民”是一个反映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概念,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与国家相关,公民之间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公民道德”则是围绕公民的权利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与社会、与他人关系的相关道德规范。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