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荀子性恶说及其政治结论的分析指出,分权制衡并非性恶说的唯一可能结论,因思维方式、立场等的不同,性恶说可以为不同的政治主张辩护。所以,缺乏性恶说传统,不是中国缺乏权力制约思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孟德斯鸠作为近代西方分权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分权制衡思想是系统而全面的,主要包括国家权力的划分和各种权力之间的制约两个部分。他的思想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其分权制衡思想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是时代的产物,有本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大唐六典》御史监察制度初探刘树林自商鞅变法废分封而立县制,至秦始皇吞并六国建立大一统封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为使皇帝有效监督控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御史监察之职便应运而生了。一般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官是由史官职能演变而来。传说黄帝时就有史官仓颉...  相似文献   

4.
明朝监察御史的选任制度及其借鉴刘志坚明设都察院,作为中央的监察机构。都察院下置属官监察御史百余员,负责全国十三道及两京、两直隶之监察工作。作为“风纪之司”的官员,明代对监察御史的选任十分重视.无规矩难以成方园。为了选拔符合地主阶级要求的人才担任监察御...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御史权威的实际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制主义制度从来是与恐怖方法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恐怖方式运用到整饬吏治上,就体现为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治官之官御史震肃百僚的权威。中国古代御史任用的权威原则被长期坚持,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规范整个官僚阶层、确保其权力正向运行的巨大作用。但是,御史的权威也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权制衡是现代西方国家宪法重要的原则之一,其理论形态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古罗马时期,17、18世纪的自然法学派丰富和发展了分权制衡理论,美国早期的联邦党人不断完善,使分权制衡思想在理论层面逐步完善.而能够有效检验分权制衡思想和理论形态的“场域”则最终在宪法文本和宪政制度设计中有所体现,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宪法文本和宪政制度设计中均采纳了分权制衡理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鉴于我国权力制衡不到位的状况,所以,借鉴西方国家分权制衡的理论形态和制度设计来完善我国权力制衡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分权制衡思想虽然起源于政治学领域,但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应该有理由相信分权制衡应该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核心原则。本书梳理了按照分权制衡思想设计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的一些基本标准和一种思路,希望能推动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明代中期之前,上下相维、以小制大、内外并举的监察制度在纠劾贪渎、消除弊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选人用人机制与士人群体信奉的儒家意识形态相结合,为制度发挥约束和激励作用提供了帮助。但是明代中期以后,皇权对制度的干预、长期积累的人事流弊以及士人群体信仰的变迁导致这套监督制度逐渐丧失了效用。总结明代监察制度衰变过程对于今天探索行政监察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权分立,彼此制约,既是西方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也是西方民主制的重要形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防止封建势力复群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地位起了重要作用。但这种分权论的缺陷在于:认为政治自由只有在宽容政体中才存在否认政治自由与公众的平等和人民参政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独立性,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监察机关与其他机关不相统属、监察官员逐步专职化、监察官员有独立弹劾权。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独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各种力量长期博弈才逐步实现的。中国古代监察体制建设的历史表明,监察体制的独立离不开一元化体制,而一元化体制既有利、也有弊。地方行政操控监察是一项秕政,地方监察必须与地方行政相分离。监察官的独立弹劾权是一项很先进的制度安排,它是监察独立的重要标志。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历代监察制度中都对官员的道德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考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对司法职业道德建设有借鉴价值和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审前羁押的权力配置上存在着权力过度集中的现象,这种现象已对整个刑事诉讼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为改变之,学者们提出了建立以法院为中心的司法审查制度,以强化检察权为中心的审查制度和将羁押机构从公安机关中"中立"出来等等设想.  相似文献   

13.
美国司法审查的理论基础是自然法与制衡分权学说,司法审查制度是应自然法和制衡分权的需求而产生的独特制度。自然法是高于人定法的高级法,这种高级法促使了法院宣布制定法无效这种观念和实践的出现,但这种观念和实践在殖民地早期处于萌芽状态,甚至和当时的议会至上是矛盾的。随着殖民地脱离英国,制衡分权学说逐渐取代议会至上学说成为北关的主导性学说,因此宣布议会立法无效从而捍卫自然法的观念逐渐变得清晰,司法审查获得更加坚固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古代王权制衡现象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专制君主制度下的帝王拥有极大的权力 ,但是 ,他的这种权力在事实上并非绝对地至高无上 ,而是经常处于权力的、道义的或舆论的制衡之中。中国古代国家政权中也存在着制衡关系 ,这一事实之所以被忽视或否认 ,乃是因为在制衡方式上 ,东西方各自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自夏商草创,秦汉形成之后,历代相袭。各个时期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监督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僚尽忠职守,防止其违法失职和权力扩张,建立和发展监察制度,形成严密而完备的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不管创立、承袭和发展并完善这一制度的统治者们的初衷如何,但这一制度确实起到了监督百官,弹劾、纠举违法失职行为,保证官吏忠于职守、忠于皇权,规谏帝王失误,调节和制衡国家各机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到了整饬吏治,缓和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的作用。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世界人类文明武库中具有独创性的瑰宝,源远流长,独具特色,是建筑在国家政权机构领域内的“万里长城”。这样的评价是一点也不过誉的。 纵观沿续数千年的中国监察制度,其组织机构、人员品位待遇、职掌范围及权限大小等方面在不同的朝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官吏制度早在古代即自成体系,在这官吏制度的延绵发展过程中,监察制度的内涵也日渐丰富。应当说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魏晋至隋唐时期而完备于宋元明清时期的。本文对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逻辑线条作了梳理,并对我们构建科学监察体系方面的启发略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7.
监察机构是封建社会皇帝的“耳目之司”,监官是治百官之官,目的在于“正朝廷纲纪,举百司之紊乱。”因而,我国自战国设监官以来(初由国君的秘书——御史兼任),历代君王为巩固其专制统治,不断吸取前代统治的经验,在监察机构的设置、监官的选拔、考核、奖惩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了解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监察制度,保证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最高额抵押制度优越性与危险性并存,该制度虽具优越性,但缺陷不少,如立法上的规制欠缺。借鉴日本成熟的制度设计,构建基础关系、重复抵押、减额请求权、消灭请求权四位一体的制衡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最高额抵押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古代自上而下监察与监督制度的天生缺陷现代意义上的监察与监督系统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其一,对权力行为主体的监察与监督应该是多层次的。对于不同层次的权力行使者,特别是国家的最高权力,都要实行监督;其二,监察与监督的主体应当是多层次的:既包括政府系统内部的自我监督,也包括权力、司法、行政等系统的相互监督,还包括系统外整个社会的监督,即拥有健全的社会监督机制,如社团组织、大众传媒及公民的监督等。监察与监督的权力应掌握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手中;其三,监察与监督的权力应该独立于并且能够制约最高权力;其四,监察与监…  相似文献   

20.
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古代监察制度历史悠久、机构独立和体制完备等特点,也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