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先进性是党员个体先进性的聚合。群众看党的先进性,不仅看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更要看党员的行动,从党员的一言一行中认识和感受党的先进性。当前,部分党员存在先进性践行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身份麻痹、本领危机、作用弱化等,影响了党的先进形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着力提高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践行力.引导广大党员成为先进思想观念的“先导者”、遵守社会公德的“先行者”、履行岗位职责的“先进者”、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先锋者”。  相似文献   

2.
金敏 《今日浙江》2010,(13):54-54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法宝。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至关重要。“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历史经验,也是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重视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很多做人乃至做“官”的准则和规范,倘然汰除了其中的封建因素,即使在今天,也还是值得发扬光大的。“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提出,其目的之一就是加强为“官”者的道德修养。这种德化德治,无疑是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为“官”者重视道德修养,是使党的宗旨得以实现的前提。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德”,必须把个人利益同社会整体利益密切联系起来,用这一重要原则规范自己行动。党员干部只有坚定这一政治信念和党性原则,才…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把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六类人,归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从最初的“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十五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论断和精神,以及与此相一致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规,都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个论断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思想上的一次解放,是我们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质的体现,为我们进行正确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全党必须自始至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是党的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工作中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也是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骨干力量。当前,在农村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中,应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来深刻思考这个问题:建立一支什么样的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影响到党…  相似文献   

6.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一切为了群众”的重要保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实现正确领导的根本方法,是“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在党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方面的具体体现。从总体上说,我们的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密切联…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三亚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近年来,三亚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一中心、一城、一区、三重点”,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指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社会建设上提出了三个“最大限度”的新要求,即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公安机关既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又是和谐社会的保障者,公安机关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把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党中央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国之大者”秉持人民至上,彰显历史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战略思维,发扬斗争精神。理解“国之大者”的重要内涵和时代价值成为我们理解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点。这需要我们正确理解将现代化战略目标定为“政治目标”重要意义,把握党的领导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内在关系,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同时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是对党的性质的新概括。“三个代表”的论断,既分层次又系统完整地揭示了我们党保持和发扬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本质内涵和客观依据。“三个代表”是对党的根本任务的新概括。“三个代表”是对党的宗旨的新概括。在世纪之交,“三个代表”为实践党的宗旨指明了努力方向和根本途径。,“三个代表”中的每一个“代表”都蕴含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于“三个代表”之中,而在“三个代表”的论断中,江总书记又再次强调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就再次重申了谋取人民根本利益是实践党的宗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到党的十九大要求“在幼有所育上取得新进展”,再到党的二十大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引领我国学前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迈步走向了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作为一名基层幼教工作者,我亲历了10年学前教育的伟大变革,深切领会了蕴藏其中“变”与“不变”的哲学内涵,也更加笃定为描绘“幼有优育、幼有善育”的美好画卷砥砺深耕。  相似文献   

12.
张保家 《前进》2003,(4):43-44
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运城市纪委副书记梁雨润就是一位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优秀共产党员,被群众由衷地称为“百姓书记”、“爱民干部”、“根本利益的实践者”。一、爱民之本:根植于民,服务于民梁雨润出生在农村,是吸吮着黄河“乳汁”长大的农民后代。他了解农民群众的疾苦和艰辛,对农民群众充满着感情和爱心。所以,他才能将心比心产生“根植于民,服务于民”的“民本”思想,把“上不愧党,下不负…  相似文献   

13.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党的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姚植传 《前进》2001,(5):17-19
7月1日,中国共 产党将迎来它的 八十华诞。回顾 这八十年的辉煌历史, 联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所以能够不断地发展、壮大,特别是在20世纪最后十几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严重挫折,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仍然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关键一条是成功地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即坚持以工人阶级为党的阶级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思想基础,以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为党的基本“细胞”,以民主集中制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并将四者有机地统一于党的建设伟大实践中,使党…  相似文献   

15.
梁晓平 《长白学刊》2008,(4):159-159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员新形象是党的形象的具体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共产党员应当具有先进的新形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员新形象是什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员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相似文献   

16.
彭敬湘 《理论月刊》2000,(11):13-15
“三个代表”是对党的性质的新概括。“三个代表”的论断,既分层次又系统完整地揭示了我们党保持和发扬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本质内涵和客观依据。“三个代表”是对党的根本任务的新概括。“三个代表”是对党的宗旨的新概括。在世纪之交,“三个代表”为实践党的宗旨指明了努力方向和根本途径。“三个代表”中的每一个“代表”都蕴含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于“三个代表”之中,而在“三个代表”的论断中,江总书记又再次强调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就再次重申了谋取人民根本利益是实践党的宗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中正流行着讲假话的严重疾病。明明是花瓶偏说是花园,明明是沙滩偏说是大厦,明明是橡 皮偏说是钢铁,明明是 假冒伪劣偏说是货真 价实,如此等等。为了 把假的说成是真的, 于是演戏,正儿八 经地演戏。为此, 耗费国库大量 的钱财,耗费 国人大量的 精力。这还 只是恶果 中之小 者,大者 则为败 坏党的 威信,败坏国家的形象,败坏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 遍视域中,多有以数字炮制的“辉煌业绩”和“优秀干部”。所以审计与纪检部门的工作特别繁忙;多有各种经“专家”、“权威机构”评选出来的“金奖”、“特别奖”,所以…  相似文献   

18.
徐久刚 《前进》2001,(7):13-16
1956年 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这次代表大会的精神,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在半年后西安干部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党要受监督”。悠悠岁月, 40余载。而今,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 80周年的日子里,重读收录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以《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为题的这篇报告(本文中引文不注明出处者,皆引自本报告),重温这篇报告中提出的“党要受监督”的课题,深觉其仍然有力地跃动着时代的脉搏,依然深感其亲切而新鲜。认真研究和解答“党要受监督”的课题,对于加强党…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徐仲伟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知识分子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同广大工人、农民一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建功立业”。这一段话,是我们党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  相似文献   

20.
党管人才,是我们党新世纪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组织部门要充分认识“党管人才”理念提出的背景和深刻内涵,真正把人才问题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来抓,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问题来落实。“党管人才”理念的背景分析“党管人才”是“党管干部”的拓展和延伸,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的人才工作模式逐渐显露出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