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酷爱读书,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一生读过数万册的书刊。毛泽东逝世以后,我们将他生前读过的书和他老人家住地的存书进行了登记和统计,合计书刊有近10万册。这还没有把在革命战争年代遗失了的藏书计算在内。纵观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生活,我们有以下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井冈山大井村毛泽东旧居门前,有一块大石头,当年毛泽东经常坐在石头上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思考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前程。如今人们亲切地称这块石头为“读书石”。毛泽东酷爱读书。可以说,凡是他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都有他读书学习的生动故事。在井冈山时期,他随身带着可以装“文房四宝”的土布口袋,每到一处总是先摆好笔墨纸砚,以便随时学习、工作和写作。长征路上,有时患病躺在担架上,或骑在马背上,他仍然坚持读马列的书,自嘲地说自己是“马背上的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酷爱读书,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一生读过数万册的书刊。毛泽东逝世以后,我们将他生前读过的书和他老人家住地的存书进行了登记和统计,合计书刊有近10万册。这还没有把在革命战争年代遗失了的藏书计算在内。纵观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生活,我们有以下两  相似文献   

4.
《奋斗》2016,(1)
正毛泽东终身酷爱读书,孜孜不倦的读书生活伴随着他的一生,也和他的革命生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一生终究读过多少书?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生前读过的存放在中南海住所的书籍近10万册,包括革命导师经典著作和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图书。综观毛泽东70多年的读书生活和实践,我们不能不感慨,无论读书的勤奋和刻苦、读书的深度和广度、读书的习惯与方法,毛泽东都独树一帜,有其独特之点,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与图书馆蒋俊玲毛泽东酷爱读书。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中,还是在和平建设的岁月里,他总是手不释卷,不停地读书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搏浪前进。他的一生,也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东山高等小学堂藏书楼——毛泽东一生中“迷恋”的第一个图书馆1910年...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大井村毛泽东旧居门前,有一块大石头,当年毛泽东经常坐在石头上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思考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前程。如今人们亲切地称这块石头为"读书石"。毛泽东酷爱读书,可以说,凡是他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都有他读书学习的生动故事。在井冈山时期,他随身带着可以装"文房四宝"的土布口袋,每到一处总是先摆好笔墨纸砚,以便随时学习、工作和写作。长征路上,有时患病躺在担架上,或骑在马背上,他仍然坚持读马列的书,自嘲地说自己是"马背上的马列主义"。毛泽东为我们树起一座读书的丰碑,"读书石"具有永远的昭示作用。读书无需太多投入,  相似文献   

7.
沧南  彭臻 《学习月刊》2010,(21):18-19
毛泽东既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他革了一辈子的命,也读了一辈子的书。他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读书,不单是为了扩大知识面、搞好下作,而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他把读书看成像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离开。  相似文献   

8.
我是毛泽东主席晚年的图书管理员,主要负责毛主席的读书和住地书房存书的管理等服务工作。毛泽东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酷爱读书。他老人家逝世以后,我们将他生前读过的书和他住地书房的存书进行了登记和统计,合计有近10万册。这还不算在革命战争年代遗失了的藏书。毛主席一生与书为伴、勤奋刻苦、学以致用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读书要下苦功夫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与芦荻谈《水浒》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爱读古代的诗、文、史。但从1974年春天开始,他的视力明显减弱了,看东西模糊不清,读书受到了严重影响。为了消除毛泽东不能读书的烦恼,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和副主任张耀祠委托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谢静宜为主席物色“讲史”人选。1975年5月由谢静宜安排,北京大学中文系女教师芦荻来到毛泽东身边为毛泽东讲史。1975年8月14日,芦荻陪毛泽东读书。他们谈起了古典文学问题。毛泽东先谈李白,后谈柳宗元,接着谈起了《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毛泽东完全是在那里即…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是革命斗争的产物,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成果的结晶。毛泽东那卓越的语言艺术把其博大精深的思想表现得完美而充分,这使毛泽东著作的内容与形式最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使文章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与战斗力。学古语民谚,推陈出新毛泽东自幼酷爱读书,古文底功深厚。他写文章时引用古语,像是随手拈来,却寓意深刻、恰到好处。1938年毛泽东借用孟子的一句话:“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精确地表达了统一战线中,我党实行让步政策的积极作用,今天的让步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前进。在《反对党八股》中,为了…  相似文献   

11.
正毛泽东酷爱读书,并且用心用脑去真读、真学、真思考,"攻书到底"。对经典的和重要的书,毛泽东反复读。对马列著作,他总是常读常新。在延安,他对曾志说到自己读《共产党宣言》的情况:"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  相似文献   

12.
肖健 《党建》2010,(7):53-53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是毛泽东的至理名言。他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读书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陈晋 《新湘评论》2014,(9):40-41
读书与革命,毕竟是两件事。读书取代不了革命,革命也取代不了读书。毛泽东1964年8月25日对一个外国青年学生代表团说,“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书教育我们怎样革命,但是也不等于读了书就知道如何革命了,读革命的书是一件事情,实行革命又是一件事情。”这是他的经验之谈。正是在“实行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感到,  相似文献   

14.
《先锋队》2013,(16):46-47
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当历史书看。毛泽东常在党的各种会议上,包括政治局会议上,讲秦皇汉武,评说史家著作得失。他给小说人物贴标签,贾宝玉是"大革命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可谓是终身学习、酷爱读书的典范。在创建学习型社会,号召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今天,认识和了解他一生的读书情况,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他的一生中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也为世人留下了一系列不朽著作,然而,毛泽东写作所得的稿费的用途却鲜为人知。据有关资料披露,新中国诞生以后的五十年代,毛泽东就把他自己的全部稿费交中共中央办公厅隶属的中央特别会计室保管,未经他的批准,不能动用稿费的一分钱。那么,毛泽的稿费到底作何支出了呢?买书与印书酷爱读书的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买了很多书,特别是线装书。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决定用自己的稿费印制一批大号字体的书籍,赠给中央政治局的各位委员供学习之用。他晚年视力衰…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酷爱读书,一生以书为伴。其读书之多,是近现代世界政治家、军事家等伟人中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博览群书,学贯中西。他对中国历史书籍尤其怀有浓厚的兴趣,生命不息。读史不止,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究大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可以说,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他对中国历史的持之以恒的深入研究和科学借鉴。毛泽东8岁至13岁在家乡读私塾时。就开始读《春秋》、《左传》、《汉书》、《纲鉴易知录》等史籍,并背诵了许多篇章。1910年,他读了《世界英杰传》.对华盛顿、拿破仑、彼得大帝深为赞赏,并对借书给…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酷爱读书,而且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他对名字这个人生永久符号也很注意,先后就有5位中央委员,曾被毛泽东改过名字……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垂老不倦。他喜欢读古书,从经史子集到稗官小说,几乎无所不读。尤其是对《水浒》这部小说的关注贯穿了他的一生。 据毛泽东自己回忆,在他的启蒙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读物就是《水浒》。他少年时代对梁山英雄的叛逆精神十分向往,与父亲发生过剧烈的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51次到浙江。他在浙江有两次最集中的读书活动,一次是为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而读古今中外宪法,另一次是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透过他在浙江的读书活动,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毛泽东是怎样读书的,而且能够鲜明地体会到:博览群书,是毛泽东读书的显著特点;独立思考,是毛泽东读书的基本精神;联系实际,是毛泽东读书的根本原则。这对我们后人如何读书有着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