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中国书法史上,《兰亭》的撰书者是王羲之,这已是1千6目多年来的公论。然而,这个公论在1965年被郭沫若否定过。他在当年第六期《文物》上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认为《兰亭序》文章的后半部非王羲之所作,他推断《兰亭序》从“悲夫”以后的文字,过于伤感,与王羲之当时在兰亭诗酒唱和的情绪不符,进而他又根据出土的王、谢墓志上的字体推断,东晋时(即  相似文献   

2.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行书法帖。它诞生于一次浪漫的聚会。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名士,在会稽山下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雅聚会,大家饮酒赋诗,汇集后请王羲之作序。王羲之乘着酒兴,展蚕茧纸,提鼠须笔,一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因书法而冠绝千古——他,便是“书圣”王羲之。一西晋太安二年(303年),王羲之生于琅琊临沂,并在此度过了幼年时期。这在《临沂县志·古迹》中有载:“王右军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王羲之出生于书画世家,其父王旷善书,叔父王更是有名的书画家,人称“晋室第一”。据南齐王僧虔《论书》记载:“自过江东,右军之前,唯为最。”很小的时候,王羲之就得到伯父王导所送的钟繇楷书真迹,以后又得到叔父王所送师承张芝的索靖《七月二十六日贴》草书妙品,学书之始便师承中原书风,得其真谛。7岁那年,王羲之拜他的表亲、著名书法家卫铄为师。卫铄…  相似文献   

4.
用人岂可藐“公论”马汉文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选人用人要注意社会公论”。这是对党的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的高度概括。公论者,大多数群众的意见也。注意公论,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决定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一个法宝。干部生活在群众中,他们的德才状况、...  相似文献   

5.
穆欣 《党史文汇》2003,(12):26-29
郭沫若在从事文学创作和科学研究中,曾在许多学术问题上与人进行过论战.他生前在学术问题上打的最后一场"笔墨官司",就是1965年在《光明日报》上开始的关于《兰亭序》真伪问题的争论.对于这场争论,毛泽东曾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和热情的鼓励.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65周年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省文联党组成员、省文联副主席彭见明。他是我省著名的青年作家,出版、发表各类文学作品700余万字,其中长篇小说8部,获文学奖多项,由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那山那人那狗》获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7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在彭见明古香古色  相似文献   

7.
五月,再闻《讲话》芳香——访省文联副主席彭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65周年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省文联党组成员、省文联副主席彭见明。他是我省著名的青年作家,出版、发表各类文学作品700余万字,其中长篇小说8部,获文学奖多项,由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那山那人那狗》获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7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在彭见明古香古色  相似文献   

8.
观碑有感     
石碑,古已有之。三国时,曹操脚登碣石,东临沧海,感叹其浩瀚无比,作《观沧海》一首,勒石刻碑纪念。东晋,王羲之以文会友,作《兰亭序》颂之,后有"三绝碑"。盛唐,武则天命工匠作一巨型石碑,不载一字,功过是非让后人评说,名为"无字碑"。石碑,国外亦有之。美国国会山上的"开国纪念碑";前苏联莫斯科广场上的"卫国纪念碑",等等。石碑,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大多是歌功颂德的,然而在当下,却出现了一些"荒唐碑"。在海拔近千米的国家级贫困县所属的宋家山村,最醒目最气派的是那座耸立在山头上的"抗洪纪念碑"。当时干部们是用1万多…  相似文献   

9.
《党的建设》2014,(9):41-41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郡望出自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魏晋以降,颜氏即为江左望族,世代以儒雅传家,善小学,留心翰墨。颜真卿幼承家学,并重真、草。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献之——本刊注)之后书法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端严宏伟,颇具盛唐气象,是书法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杰出典范。颜真卿楷书风格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最初轻健秀逸。源于母旋殷氏,而得力于褚遂良、张旭,如《王琳基志》《郭虚己墓志》《多宝塔碑》等;广德(763)以后,趋于茂密圆劲,成就自家风貌,如《郭家庙碑》《颜勤礼碑》等,世称“颜体”,与柳公权的“柳体”并称,有“颜筋柳骨”之誉。  相似文献   

10.
观碑有感     
石碑,古已有之。三国时,曹操脚登碣石,东临沧海,感叹其浩瀚无比,作《观沧海》一首,勒石刻碑纪念。东晋,王羲之以文会友,作《兰亭序》颂之,后有“三绝碑”。盛唐,武则天命工匠做一巨型石碑,不载一字,功过是非让后人评说,名为“无字碑”。石碑,国外亦有之。美国国会山上的“开国纪念碑”;前苏联莫斯科广场上的“卫国纪念碑”……不一而足。石碑,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大多是为封建政事歌功颂德,或纪念先贤、烈女等。现在各地则建有“英雄烈士纪念碑”,东北哈尔滨建有“抗洪纪念碑”等。然而在当下,却出现了一些“荒唐碑”。…  相似文献   

11.
叶炳昌 《党课》2014,(4):78-79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被公认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至今仍为书法爱好者酷爱。“坦腹东床”的故事说的就是王羲之。晋代太尉郗鉴派一个门客到丞相王导家去选女婿,王导领着门客“就东厢遍观子弟”。  相似文献   

12.
正中组部最近印发《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把考核干部在关键时刻、重要事件中的表现作为考核干部德的主要途径,对干部德的考核要注重群众公论。要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级和岗位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选人用人要注意社会公论。”这一重要规定,体现了邓小平新时期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思想。早在1989年5月,邓小平就明确指出:“现在我们起用人,要抛弃一切成见,寻找人民相信是坚持改革路线的人。……考虑人的角度,也要深化,这也是一种改革,是思想上的改革,思想上的解放。我诚恳地希望,在选人的问题上,要注意社会公论,不能感情用事。”1992年初,他在视察南方时,又重申了这一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选人用人要注意社会公论。这是对党的干部路线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对我们的各级干部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正确认识社会公论。 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看法。有的同志认为:敢闯敢干的干部容易得罪人,群众评价不一定好;有的同志认为: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评价干部会失之偏颇;有的同志担心:社会上有少数人别有用心制造舆论,误导社会公论,使社会公论失之公允。因此,有些同志总是对社会公论持怀疑态度。其实,只要我们对社会公论加以全面客观地分析,就会发现其中包含丰富的辩证思想,全面把握这种思想,对我们干部正确对待社会公论,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入木三分     
正语出唐朝·张怀瓘《书断》,原指王羲之的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晋帝时,在北郊祭祀,更换祝版,祝辞由羲之书写。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匠雕刻。工匠发现王羲之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竹内实教授,在日刊《中央公论》1986年10月号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题目是《历史中的毛泽东》。文章在谈到去年8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毛泽东著作选读》一书时说,今年是毛泽东逝世十周年,十年中,人们对毛泽东有过各  相似文献   

17.
博览之窗     
正毛泽东晚年喜读大字本《智囊》的来历《智囊》是明代冯梦龙编纂的一部历史智慧故事集。毛泽东晚年喜读《智囊》,他收藏和阅读的《智囊》至少有两部,均为线装本。一部字体稍小,被称为"小字本";一部字体稍大,被称为"大字本"。大字本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把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分为外延的和内含的两种类型。他在《资本论》第二卷第八章中指出:“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含上扩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92页)在《剩余价值理论》中又指出:“生产逐年扩大是由于两个原因:第一,由于  相似文献   

19.
《红岩春秋》2012,(5):17-20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邓小平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两度被“打倒”。而由他题写报头的《重庆日报》,也经历了报头改变字体甚至改名的荒诞岁月。据《重庆市志·报业志》记载,其经过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党风概念的第一种含义——党的作风的简称 1942年,毛泽东同志第一次使用了党的作风一词,并把它简称为党风。他说:“学风和文风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14页)这里使用的党的作风,从词源上来说,是一个外来词,直接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最早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问题上使用作风一词的是恩格斯。他在19世纪70、80年代就提出要反对党内某些人身上存在的“阿臾奉承作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356页)和“华而不实作风”(同上书,第39卷第468页),其主要含义是指党员个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