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权高于主权论”是近几年来在美国等西方学术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理论,构成了西方人权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西方人权外交和新干涉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彻底揭露。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主权概念是法国16世纪政治哲学家和法学家让·博丹提出来的。他给主权下的定义是:“被赋予在一个国家之上的绝对的和永久的权力”。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具有两重性即对内属性和对外属性。对内主权是指对国家的最高政治统治权;对外主权是指在国际社会中独立自主地行使对外事务的最高决定权。  相似文献   

2.
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和生存权、发展权在人权保障中的地位,是人权研究和人权保障实践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在不同范围内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国际范围内,国家主权至高无上,所谓“人权高于主权”论没有法理根据。对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在人权保障中把生存权和发展权摆在优先地位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雷旺 《湘潮》2015,(2):54-55
随着全球化的,人权的国际属性日益突现,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人权已越出国家界限成为全球问题,人权保护没有国界,人权高于国家主权。本文从人权与主权的概念入手,逐步两者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即国家主权是人权的基础、但国家主权的行使受到人权保护的限制、两者是相互交织彼此联系的关系不可将两者对立开来,并提出正确对待人权与主权的。  相似文献   

4.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轴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彻底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为人类的未来所创意的最高价值取向,以至马克思将未来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就规定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的“联合体”(见《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5.
人权与主权的关系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也是国际社会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的焦点之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了给自己干涉他国披上合法的外衣,抛出了人权高于主权的极其荒谬的理论。实际上,该理论并不新鲜,它与历史上某些霸权主义所鼓吹的所谓有限主权论如出一辙,无非是为了给干涉他国内政或进行赤裸裸的侵略寻找理论依据,以混淆视听。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理论,明确提出了“国权重于人权”的思想,确立了尊重人权、捍卫主权、反对霸权的基本原则。邓小平的国权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人权理论的重大发展,它为我们更好地同当代西方霸权主义者进行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一、“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什么叫国权呢?简单地说,国权就是国家的主权,即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其他国家干预或控制的各项权力的总和。国权神圣而不可侵犯,它与一个国家的政治存在是直接相关的。一个国家一旦丧失了主权,那这个国家实际上也就…  相似文献   

7.
2月26日,美国国务院再次抛出了一年一度的《国别人权报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了指责。这又一次暴露了美国政府以维护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的真面目。为了揭穿美国等西方国家近年来频繁鼓噪的“人权高于主权”等谬论的霸权主义实质,我们特发表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8.
一、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党章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党的性质的内在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它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一是它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准备,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政治、文化巨大进步,人民思想觉悟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无疑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9.
论人类社会治理模式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经历了神治、人治和法治三种治理模式.在共产主义社会,德治将成为社会的主要治理模式.在这四种社会治理模式的演进过程中,人类逐步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奴役走向解放.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价值日益得到彰显,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尊严和人格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王波 《实事求是》2008,(4):55-57
人的社会法权是以社会生活为根据、以社会劳动为基础,并与社会劳动相对等、与社会秩序相依存的客观实在。维护法权的伦理顺序是创造和谐社会生活的重要步骤。在人类现实生活中,没有“天赋人权”,没有“神赋人权”,没有“绝对人权”。人权只能以社会生活为根据,以社会劳动为基础,以社会秩序为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