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精神是检察机关统领执法思想,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检察官高尚的法治信仰和精神追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检察工作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推进检察事业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体现,也是一切检察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加强法律监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行使宪法授予的法律监督权,检察权的特殊性需要检察官的忠诚品格。检察官是忠诚的代表,忠诚是检察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检察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检察官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3.
法律共同体由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家等构成,法律共同体的兴亡,直接关系到法治的兴亡。中国律师的本质属性在于律师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对律师本质属性的认识偏差和误解以及律师队伍自身的问题,影响了律师事业的发展.文章对如何巩固和发展律师在法律共同体中的地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法治视野看,大学法学教育,除了遵循大学教育的一般共性和规律之外,还具有与法律职业具有紧密联系的特质;除了对学生进行学科教育之外,还必须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与技能;除了从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之司法职业角度确定大学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还应该把握法律产生类型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1978—2008年的30年中国法治进程中,法律史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从此前的薄弱基础出发,借改革开放之春风,观照历史服务现实,成为中国法治30年进程初期的显学,为法制建设提供了及时的思想资源与理论支持;随后,它鉴往观今,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继续助推法治进程。同时,它传承学术、推陈出新,提升品质、深化研究,使法律史学科得以迅速发展。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30年的努力和累积,中国的法律史学将有更加辉煌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法治文化难以养成,以至于法治模式难以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一困境长久地困扰着国人,阻扰中国法治发展的深化。理性的法治文化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内在核心动力,是推进我国普法宣传教育的内在需求。在寻求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越来越重视自身文化建设,寻求打破法治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困境,乃是今日之中国法治建设的不二主题。  相似文献   

7.
现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是在对1954年组织法修改完善的基础上于1979年制定通过的,并于1983年、1986年两次进行修改,为检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检察院组织法在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我国法治建设和检察工作发展的需要,检察院组织法修订已经提上日程。国家检察官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于2011年10月12-13日在大连共同主办了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主题研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订问题。本刊特对与会专家的发言和稿件进行整理,以笔谈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8.
思维本身具备哲学属性,法治思维有着哲学与法律进一步联结的丰厚意蕴。检察官的伦理是确定的职业伦理,我国刑事起诉书说理性的不足与忽略对检察职业伦理良善目的的实现起着消极的作用。从逻辑到经验、从知}生到理性、从主观到主体、从实体性到生成性这四种哲学思维的方式有助手检察官法治思维的养成。  相似文献   

9.
检察官的素质一直是困扰着检察事业改革发展的一个瓶颈,也是关乎国家法治命运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应当说,"思想政治素质、司法能力和水平、工作态度和作风"涵盖了检察官的综合素质的主要方面,而结合检察工作面临的现实挑战,培养坚定的政治信念、理性的现代司法观念和执法的大局观,迫切地成为检察官综合素质教育改革的三个重要进路.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高职院校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阵地,其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是高职院校法治建设的实质与核心。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大学生总体的法律素质有所提升,但法治精神的缺失现象仍然存在,如法律信仰缺失、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贫乏等。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就是要从法律知识层面的普及发展到法治精神层面的提升,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使大学生信仰法律、遵守法律,并使这种法治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头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