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唐山出差时,有一位老者给我讲了一个有关放生的故事,说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听着有点儿玄,可我宁愿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这位老人告诉我,在1976年以前,他是唐山某水库的管理员,经常  相似文献   

2.
八月的一天,我正外出,忽然接 到报社的电话,说在上海有一位丢了 儿子的父亲,看到今年第13期的《人 民公安》,封面画面是一位执勤交警 正拉着个哭泣的小孩寻找家人,这位 父亲认出那正是丢失的儿子!这位父 亲把电话打到了报社,因为我是那期 的责任编辑,所以他第二天就要来北 京找我。  相似文献   

3.
报载,一位在加拿大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在《多伦多时报》实习时,到一家新开的饭店采访,回来后写了一条消息交给总编缉。当总编辑得知这位记者的消息源于在那家饭店吃饭,便立刻把那篇稿子退给了他,说:“吃了饭的消息不能用”。这位总编深知吃人家的嘴软,有“水分”的消息是不能发的。读了这则报道,笔者  相似文献   

4.
加工车间的两位组长为交接班中的产品质量责任发生矛盾,各讲各的理,互不相让,经车间检查工几次帮助解决,效果也不好。 一位在岗30多年的老工人知道了,抽空把两位组长叫到一起,笑吟吟地说:我给你们俩讲一个故事好么?两位组长平时对这位一向敬业爱岗、技术过硬的老工人很是敬重,也似乎想到了她此时要说什么。  相似文献   

5.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网瘾“,因为无数的家庭被这个东西折磨得神经兮兮,痛不欲生,死去活来。说的话够多的了,我只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许,这个故事能告诉我们一点什么。故事的主人翁是我的高中同学和她的儿子。我这位高中同学是重庆一所重点中学的物理教师。她有两个爱好,一是上课,二是炒股。她的物理课上得非常好,年年  相似文献   

6.
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有名的茶村——五峰镇水尽司村,有一位年过60的老代表,他的名字叫伍发金。这位连续3届当选为县人大代表的村党支部书记,最近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他重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把理论送进农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被广为传颂。让我们走近伍代表,听听他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哲学由于其较强的抽象性、理论性和逻辑性,使大多学生不易理解,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是政治教师教学中面临的一大难点。因此,政治教师纷纷采用讲寓言、讲生活故事等,以求浅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  相似文献   

8.
谈教育心理三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晓玲 《湖湘论坛》2003,16(1):71-72
我在教育战线上已经整整工作了二十三年 ,对教育心理进行过一些探讨 ,前几年写了一篇《吸引力、渗秀力、感染力———党校教学方法谈》一文。现就课堂教育心理三效应谈谈个人的看法 ,与同行们磋商。磁力效应俄国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设》一书里介绍 ,俄国有一位长达三十多年教龄的历史课教师 ,上了一堂“使听课的学生和教师们都着了迷 ,甚至连记录也忘了记”的课。有人问他这堂课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 ,这位历史课教师答道“我准备了一辈子”。这位教师的回答发人深省。它说明了一堂具有“磁性”的课 ,必须是科学的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9.
童心的价值     
有位小学老师给同学们讲寓言《乌鸦和狐狸》。分析完了课文之后,老师布置了两道“说话”练习题。第一道题是:请你试看用自己的口吻对上当受骗之后的乌鸦说一句话。第二道题是:如果乌鸦和狐狸再次见面,它们之间将发生怎样的故事?同学们对乌鸦所说的话大都是按照老师的引导做的。  相似文献   

10.
这个故事是听来的。有一位在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多年的资深政工,当他被慕名而来的年轻记者问及工作心得时,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德育如盐。老政工说:对学生做德育工作,就好比是给他们吃盐。如果硬生生灌给对方一勺盐,反应轻微一点的,大概会不情不愿地咽下,但也免不了大皱眉头,捎带出几句牢骚;反应强烈的,  相似文献   

11.
小院的悲哀     
一个陌生人的电话把我叫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给我带来一个故事。故事并不是陌生的。此类的事,眼下,实在是太多了,太多了。于是,我决定把它写下来。或许,具有某种典型意义。我来到的地方叫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2号旁门,在中医医院斜对面。一位温文尔雅的老太太,和一位与她同样温文尔雅的老先生,把我迎进他们的小院。打电话给我的,就是这位先生。在电话中他说他姓赵,名景心,说他有一座小四合院,如果有功夫的话,请过来看看。说得极客气,没有说原因,也没有说具体内容,只是说看了我的关于拯救和保卫北京胡同、四合院的文章之后,有此念头,要我去他的小院实地看看。我想,他一定有一座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一八九三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人们常说,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终结和新民主主义纪元的开端,也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鲁迅,他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伟大的叛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24)
<正>从小我就特别爱读小说,尤其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七侠五义》等等,只要一书在手,就到了废寝忘食的痴迷程度。今天,我在檀信楼大礼堂跟学生们讲了一段故事——战国时代,有一位士人名叫颜触。一天,在上朝的时候,齐宣王就说:"颜触,来!"颜触听了,也对齐宣王说:"宣王,来!"朝中群臣对于颜触的态度深感不以为然,大家就问他:"王也曰触前,触也曰王前,可否?"颜触回答道:"王呼‘颜触,来!’  相似文献   

14.
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在课堂上经常要求教师讲故事:老师,讲个故事吧,不讲我们就不学了。”我又好气又好笑,开始是应付了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我对学生要求讲故事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学生要求教师讲故事,首先说明学生不喜欢远离实际的枯燥理论,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其次说明学生要求寓教于乐,学得生动,学得有趣。同时,也反映出在政治课堂上需要加强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等问题。根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我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讲故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相似文献   

15.
城市面孔     
私车一族在中国,第一个购买法拉利跑车的是北京的那位卖“大宝”生发精发财的老板。这位青年还带着他的跑车上过一回《商界》杂志的封面。山东有一位40多岁的男子,用了半年时间,自行制造了一辆小轿车。他说,擦拭自己的轿车,就像抚摸自己的孩子。这位比第一个玩法拉...  相似文献   

16.
正在西方艺术史上,有两个人的嗓门很大,一个是贡布里希,一位认真严谨的修史者,五十多年前他正襟危坐地给我们写了一部端庄的《艺术的故事》,这本书至今仍是指导我们这些门外汉进入艺术殿堂无可替代的西方艺术指南;另一个是大卫·霍克尼,英国画家,热衷于同性恋绘画、拼贴摄影和歌剧舞台设计,罔顾我们藉由《艺术的故事》积累起来的长达五十多年的敬意,用他的《隐秘的知识》朝贡布里希  相似文献   

17.
一位医学专家 ,讲述了黑木耳的一个神奇故事 :有位台湾企业家 ,得了冠心病 ,心血管堵塞了三根。他到美国的一家医院去做心脏搭桥手术。美国医生告诉他 :“现在没有床位 ,三个月以后再来。”三个月后 ,他住进了这家医院。在术前冠状造影检查时 ,这位美国医生大吃一惊 ,原本堵塞的三根心血管 ,已畅通无阻 !医生难以置信 ,便追问他 :“最近用了什么新药 ?”企业家回答说 :“除了服用您的处方药外 ,没用其他什么药。”美国医生又问到他最近的饮食。他说 :“回到台湾后 ,一位中医给了我一个偏方 :每天10克黑木耳 ,3两瘦肉 ,3片姜 ,5颗大枣 ,6碗水…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没有手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脚奋斗.当我们没有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奋斗.当我们手和脚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耳朵奋斗.但是,即使在这时候,我们依然有失败甚至完全毁灭的可能,凶手可能正是你最值得骄傲的本领. 一位外国女孩,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举行残疾人运动会,报名的时候,来了一个失却了双腿的人,说他要参加游泳比赛.登记小姐很小心地问他在水里将怎样游,失去双腿的人说他会用双手游泳.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政治教师,今年79岁,对时事政治一直充满了热情。当年在学校时,我负责给学生和学校的教职工做形势教育;退休后,我在社区义务给党员讲党课。做形势教育或者讲党课不仅要准备足够的材料,还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把时政讲透。《时事报告》内容丰富,不仅有翔实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记得一份教育刊物曾有这么一则报道:某校特邀一位名师来给教师们上一堂政治示范课。这位教师对授课内容稍事准备,便从容走上讲台。一堂课下来,听的教师无不心折。赞叹之余,有人问起这位名师这堂课准备了多久,这位年过半百的长者慨然说:“可以说我只准备了一刻钟,也可以说我一生都在准备上好这堂政治课。”回答意味深长,让人沉思。用一生去准备一堂课,就必须摒弃“现炒现卖”的备课方式,踏踏实实,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及时捕捉各种教育信息,掌握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并能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