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底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的最高追求;与自由一样,道德也是人的本质存在,道德不仅关乎自身,更关乎他人、社会。自由与道德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印证着核心价值观;在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实践着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各阶层的和谐中外化着核心价值观。就此而言,自由与道德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底蕴。  相似文献   

2.
国外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类型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本方法路径.任何社会都需要有核心价值观作为共同的导向,国外在建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本文梳理归纳了国外核心价值观建设力量和建设方式类型及各自地位:核心价值观建设力量方面,执政党组织是社会核心价值建设主要推动者和引导者,政府组织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导力量;企业组织是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辅助力量,民间组织是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承担者;在核心价值观建设方式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公共教育、与宗教的链接、大众传媒等多重手段以及对核心价值观本身凝练柔性的表述等等.国外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经验,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构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我国处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在新的历史时期 ,年轻的大学生需要端正价值观 ,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是社会大环境与大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总写照。帮助大学生确定正确的价值观 ,对社会和大学生个体都非常重要。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正面临着人生最为关键的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 ,大学生价值观一直处于分化与整合的状态。在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互动中摇摆不定。这其中既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和追求人生与社会真善美崇高境界的价值观 ,同时又有消极宿命、及时享乐和以物欲满足为奋斗目标的价值观。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论人生价值观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良奇 《求索》2005,(9):130-131
在新时期,我国公民人生价值导向便是在贡献社会和谋取人民、集体与社会进步利益中体现自我价值。人生价值观内化,是公民人生价值导向向公民个体人生价值观形成的转化,必须依托社会的积极传播,公民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实践。人生价值观内化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逻辑起点,又是其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发生极大变革,社会思潮的嬗变与青年价值观的变迁则是这一变革的重要体现。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对社会思潮的形成、发展、传播起着选择性和创造性的作用。此外,二者的互动还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规律:青年是社会思潮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载体;目前尚未形成对青年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的主流社会思潮;社会思潮的嬗变与青年价值观变迁在具体的社会存在中具有某种同步性;青年价值观是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引导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交锋时刻进行着,激烈争夺青年一代的思想阵地。基于上述研究,提出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强化社会思潮研究,在批判借鉴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对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2,(8):95-96
田发银在《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撰文认为,在现代社会,伴随着物质生活繁荣的是主流文化的萎缩和多元文化的兴盛。文化多元成了这个时代的基调。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文化多元时代境遇必然遭致现代人价值观的迷惘与困惑。价值观教育的历史使命是整合与通约多元,并用开放性、包容性和统摄性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来导引和形塑现代人的多元价值观,以期在文化多元的社会里,对人的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匡正和重建。  相似文献   

7.
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本质相适应的主导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体系中,存在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共同富裕等与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相适应的社会主导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坚持和倡导这些社会价值观对于保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是平等也不是公平正义,而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对主张原子化社会与个体利益至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扬弃。集体主义价值观,建立在真正的共同体基础之上,强调本体与他者、个体与集体、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之间的和谐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更要把集体主义具体化到社会各个领域中去,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解放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认同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这不仅在于维系团结和秩序,更在于为人提供终极的价值和意义关怀。转型期的社会矛盾根源之一是由文化价值观的混乱导致的社会与文化认同的危机。杭州在探索治理创新中致力于文化价值观建设,形成了治理创新与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治理创新与文化发展推动了社会和谐,其根本机理在于回应了转型时代的文化价值观重建诉求,培育了新型价值观基础和文化认同根基,从而使社会朝着有机团结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三个角度总结归纳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青年价值观的更新;揭示了城市化进程与农村青年价值观嬗变的互动效应;展望了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未来农村青年价值观的主流与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中的任何人都离不开言语交际,并通过言语交际来传输信息、传播价值观。鉴于主流社会是语言的主导力量的,社会中使用的语言大多是主流社会认可、认同的语言,社会中盛行的价值观往往是主流社会主张、确认的价值观。本文通过对男性话语权利在言语交际中三方面的分析来揭示言语交际背后所隐藏的文化价值观,以凸现语言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性别观念及如何制约人们在性别问题上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2.
敖翔 《前沿》2004,(10):166-16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而个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个人价值具有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重属性。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中 ,个人价值观日益受到重视和发展 ,取向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从虚幻走向务实 ,同社会上的本位价值观的冲突与整合明晰化。对此 ,我们既坚持个人价值观多样化 ,又选择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并加以实现 ,使其与社会主导价值观融通互补 ,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每个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价值观是衡量“真、善、美”的不同标准,是人们在做出选择和解决争端时作为依据的一套社会准则。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世界观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与西方的价值观也存在许多不同,主要是体现在人的本性、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里,我们不是要评价中西价值观谁优谁劣,不是要以一种价值观来改造另一种价值观,而是要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价值观的冲突,要能从容地接受多元文化的挑战,以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精神浸润下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价值系统、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精神特质的反映。它所提供的价值体系和意义系统是任何社会不可或缺的,它对于现代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而造成的价值体系的瓦解、义利颠倒、道德滑坡等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启迪意义。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时期,当代大学生一群体主导价值观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疏离之势。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精神,也必将以其独特的智慧,积极地整合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精神境界,我们亟需在倾听中华文化精神且仁且智的教诲中,实现大学生价值观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最大重合,在回归中为社会主导价值观输入新鲜血液和增添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谋求协调与持续发展理论基础的今天,经济法的价值观体系中应注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并树立全人类整体利益价值观,人和社会、自然和谐发展价值观与代际公平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需将其纳入特定的社会学科和研究背景、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结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角、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观点中去综合考察和论证,以此规范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引领、价值衡量和依法治国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是相辅相成、共生发展的关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发挥多重功能。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应当蕴涵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整个进程,需要与政府日常工作、社会治理及终身教育体系相结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观是一个社会范畴,是人们对于社会实践和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是带有经验性的概念。价值观与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价值观则是在社会实践和社会问题上,世界观的具体表现。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格,反映得很现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传导"是不同的,前者着眼于宣传教育,突出的是传播主体通过某种方式而使价值观得以扩散;后者则着眼于社会大环境下传播载体之间的联结、互动和作用而使价值观充分地社会化、生活化,突出的是制度机制的运转。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社会的每个角落,必须探讨和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中的自由传导机制,并构建科学的价值观载体体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利益关系多元化引致社会价值观的多元与冲突,稳定一致的价值观共识是有效维持社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防止社会断裂的"粘合剂"。形成稳定一致的价值观共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与国家治理的一致目标追求,它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构成部分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基础。达成价值观共识、确立共识性的价值观,必须解决价值观建设和国家治理过程中实然价值观存在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