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党百年来,我们党一以贯之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从根本上保证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统一,进而为党带领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辉煌成就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并从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紧密融合思想建设与党的其他方面建设关系等方面,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实践中的思想创新是在应对困难与挫折中逐步形成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新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社会主义的信念,进行理论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在百年政治建设历程中,党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协调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政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新时代,总结党的百年政治建设经验,对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伍小涛 《桂海论丛》2013,(3):100-104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政策,是建立在其早期民族工作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民族工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理论宣讲时期(1921-1934)和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实践时期(1934-1949)。在这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既为新中国民族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又为之积累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程志波 《求索》2023,(6):106-114
“科技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是我国成功推进科技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党的领导”的坚强保障、“科技为民”的价值导向、“人才第一”的发展理念、“举国体制”的赶超模式、“自主—开放”的发展方针是科技现代化的中国道路的鲜明特色。科技现代化的中国道路经历了形成、发展、拓展创新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时代背景、发展特征与历史成就。科技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推进科技现代化提供了借鉴与启示: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科技现代化的内在运行规律,坚持独立自主的科技现代化发展方针,建立权威高效的科技现代化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7.
高峰 《青年论坛》2005,(6):25-27
我们党80多年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可以归纳为: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做到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理论创新的历程、特点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新时期理论创新的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且涉及的范围广,创新的层次深,创新的频率高。其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理论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实践创新作基础,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理论创新要和理论武装相结合,要营造有利于解放思想的良好环境,形成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理论氛围。  相似文献   

9.
张静 《湖湘论坛》2024,(2):10-19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在思考教育与国家的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肩负的使命和党的中心工作任务提出了不同的教育主张并加以贯彻,经历了“教育救国”“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的演进历程。中国共产党建设教育强国有着深刻的逻辑理据,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递进,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生动彰显,是从贫穷落后旧中国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伟大实践的教育发展缩影。新时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要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等宝贵经验,才能早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重视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相结合是贯穿党的理论创新历程的一条红线,始终坚定信仰、同错误认识作斗争,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是党理论创新的显著特点。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之外的人类其他优秀思想成果,不断超越前人和自我是党80多年理论创新历程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1.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始终践行以民为师、以民为镜、以民为秤的基本经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更要以实际行动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充分运用坚持人民至上的成功经验,深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着力提高民生福祉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12.
祝彦  白晋博  苏宝铭 《传承》2022,(1):4-14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是一项具有丰富内涵与外延的宏大理论命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该文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的现实启示:必须自觉坚持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必须开展经常性的主题学习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过七个阶段的不断探索,终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生产关系.中国共产党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历程启示我们:变革农村生产关系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采取梯次推进、稳步进行的方式方法.这些做法对于我们今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挝作为现存的共产党执政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一直在探索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马克思主义在老挝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的启示意义包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夯实党的理论基础|进行革新开放以探寻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发扬独立自主精神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党的领导以确保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回顾我党新时期以来所走过的路,可以说,改革开放的实践一直伴随着理论创新的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加以总结,对于我们党继续坚持并进一步提高理论创新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社会制度(简称“两制”)间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追求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始终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议题。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两制”关系的认知经历了从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到灵活对待资本主义、从倒向社会主义到开展战略合作、从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到争取两大制度求同存异、从倡导相互尊重到引领“两制”关系的历史演进。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调整转移、中国发展外部环境动荡变革分别构成了上述转变的根本动力、内部推力和外在压力。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认知和处理“两制”关系应注意把握社会主义必然替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积极构建合作共赢的可持续“两制”关系,推动中华民族和世界社会主义同步复兴。  相似文献   

18.
建党百年来,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经历了初步开创、艰难拓展、苦难辉煌、突飞猛进、历史转折、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几个阶段.纵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发展历程,有如下启示:坚持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干部头脑;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原则,实现党各个阶段的任务目标;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丰富干部教育方式方法;坚持制度约束,不断推进干部教育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19.
朱卫 《长江论坛》2015,(5):39-42
2010年8月国务院批复设立的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体制机制最新、先行先试的空间最广、支持保障措施最优的国家级开发区,因此堪称"特区中的特区"。本文依据2013年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的调研结果,在系统归纳前海发展特色和体制机制创新经验基础上,揭示了它们对于武汉改革发展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头一年 ,也是一个领导着拥有近13亿人口大国的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80年光辉而曲折的奋斗历程 ,从中吸取智慧、力量、经验和启迪 ,这对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很有意义的。8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 ,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上也是很小的一段。但是 ,在这80年不同寻常的岁月里 ,古老的中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正如毛泽东当年所说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 ,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00多年来中国人民梦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