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阮雪梅  胡善德 《世纪桥》2011,(17):54-55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一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环境进行矫正,以实现其再社会化和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存在价值,其有利于罪犯的人性化转变,但同时社区矫正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吴爱英 《求是》2012,(17):32-34
在我国,社区矫正是将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假释等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从2003年开始试点,2009年在全国全面试行。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社区矫正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中央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正>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与施行较晚,自2003年起经历了试点、扩大试点、试行和全面施行的过程,较短时间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贵州省自2005年启动社区矫正试点以来,工作成效突出,但在执行制度过程中遇到一些困扰和问题。因此,根据社区矫正制度理论,结合贵州实际问  相似文献   

4.
李雪 《世纪桥》2010,(21):137-138,146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将越轨者置于社区的环境内,利用社区资源对其进行矫正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多种社会力量的介入,发挥良性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效力。但因案主本身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周围环境的歧视、排斥以及标签对待。因此,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去除大家对案主的"标签"态度,减少社会环境对案主的负面影响,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不同于传统的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在社区对罪犯实施的监管和矫正活动的总和。中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发展既是回应国际刑法发展的趋势要求,也是自身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虽然刑法理论界对社区矫正制度的刑事制裁性、社区参与性、非监禁性等特征基本达成共识,但是社区矫正制度仍然面临法典化缺位、具体规范缺失、深入推进不足等问题。应当通过制定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建立健全社区矫正执行体系,完善社区矫正保障机制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杨学农 《唯实》2014,(8):56-59
社区矫正是将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四类罪犯放在开放的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对其进行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促进他们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相似文献   

7.
李敬瑶 《世纪桥》2014,(9):28-29
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种非监禁性刑罚的执行方式,是刑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保障人权,是世界刑罚轻缓化的重要体现。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与英美等国家相比,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立足于我国社区矫正的实践,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加快完善立法进程、扩大财政支持、健全社区矫正制度是未来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过去,我国对青少年犯罪的刑罚处罚方式采用的是传统的监禁方式.然而,实践表明往往传统的监禁方式容易使青少年受到更多更深的“交叉感染”,也不利于他们的再社会化。鉴于此,我国在对犯罪人(尤其是青少年犯罪人)的矫正方式上积极借鉴国外的经验,于2002年开始引入非监禁的方式也即社区矫正的方式对一部分犯罪人进行教育改造。到现今几年过去了。社区矫正的实践证明它的效果是良好的。社区矫正的必然性、优越性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和不良行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未成年犯,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手段,包括惩罚手段也包括矫正手段。以非监禁刑罚为特点的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未成年人刑罚执行制度,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促进未成年罪犯回归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还处在摸索阶段,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完善未成年犯矫正立法,加强矫正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设立适合未成年犯的矫正措施等,来帮助未成年矫正对象进行价值观的重建和社会关系的恢复,有效地矫正他们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从而促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0.
夏雪 《学习月刊》2016,(2):18-19
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有助于规范社区矫正执行等相关机关的行为,依法保障被矫治人员的合法权益,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一、当前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缺乏广泛的宣传。在我国,长期以来偏重于监禁刑,将犯罪分子予以关押进行惩罚改造。而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的刑罚执行方式,即让特定的犯罪分子在社会上服刑。相对于监禁刑来说,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方式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1.
哈洪颖  马良灿 《探索》2014,(1):160-165
社区是一个集认同、安全、凝聚力、意志、关系链接、非正式组织性、公共性等多重属性为一体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作为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个人与社会间的中介性力量,社区是社区矫正的存在根基。社区惩戒、教化与帮扶既是社区矫正的应有之义,也是社区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当前中国城乡社区发展遭遇的"内卷化"困境使社区异质性增加、社区总体性功能衰竭、社区公共性衰落、社区组织"空心化"状况日益严重,导致社区矫正制度运行之初便面临先天不足的缺陷,表象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层的社会风险与社会危机。因此,社区矫正倒逼城乡社区建设既是一个关乎社区矫正事业成败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破解当前社区矫正困境的重要途径。同时,社区建设不仅是社区矫正制度得以运行的前提,更是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社会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2.
龚卫东 《探索》2007,(1):185-189
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单元。无论从人权保障角度,还是从国际发展趋势看,把罪犯与社会隔离开来,完全由国家机构进行改造的传统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社区应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功能。通过对罪犯分子适用社区矫正,消除他们继续犯罪的条件,使罪犯永久性地放弃犯罪意识,消除犯罪心理,有效地防止其重新犯罪,将其改造为守法公民。同时为了预防犯罪,用非监禁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惩罚性威慑社会上的不安定分子及潜在的犯罪人,防止他们走上犯罪之路。实践证明这不仅可以及时消除隐患,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提高司法的公信度,增强社会稳定,而且可以促使广大的市民对矫正对象的关心与支持,自觉营建起一种参与管理、文明向上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徐迁迁 《学习月刊》2009,(22):143-143
社区矫正就是指通过各种非监禁刑罚使罪犯得以留在社区中接受教育、改造,以免监禁刑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参与犯罪矫正的一种罪犯处置制度。社区矫正在世界各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欧美国家更是发展迅猛。如美国.目前实际在社区服刑的罪犯。已占所有接受审判人员的3/4.且有持续扩大的趋势:而加拿大.罪犯在监狱服刑与在社区服刑的比例为2:1……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国自2003年下半年也启动了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于2004年5月31日正式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杭州市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面对现实,杭州市继续坚持"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实践,着力提高矫正质量,采取落实社区矫正工作保障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矫正质量评价、危险评估和互相制约的体系,组织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参与等措施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作为国家一项刑罚执行措施与罪犯改造制度,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社区矫正的特殊组成部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体现了行刑人性化。通过社区矫正与未成年人服刑工作的结合,可以矫正未成年人的行为及心理,解决未成年人服刑引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政法工作的重大主题,也是理论界的重大课题。在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性得以凸显。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性包括社会服务性、社会参与性、社会动员性、社会治理性、社会控制性和社会引导性等方面。要注重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性和群众性,牢牢牵住社会管理创新这个"牛鼻子",牢牢把握司法行政社会工作这个抓手,提高对司法行政工作社会性的认识,提升法律服务、普法和依法治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戒毒管理的社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推行社区矫正制度,不仅是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更是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有效举措。但社区矫正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矫正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低,矫正制度缺乏法律保障、经费保障制度和有效激励机制,致使社区矫正的效果大打折扣。基于矫正制度的不足,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应从转变保守观念、制定社区矫正法、加强矫正机构和队伍建设、保障经费和建立激励机制出发,才能推动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张秀启  刘克文 《求贤》2011,(10):10-11
社区管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工程。近年来,以社区发展为标志,城市社会基础服务与管理的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以社区创新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不仅是适廊和推动社会转型的实践过程.而且成为理论探索城市社会化发展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6,(2)
正自治区司法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社区矫正制度、狱务公开制度、律师管理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项改革,实现司法行政职权配置科学化、执法执业规范化、工作机制精细化的工作目标。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自治区司法厅与自治区高院、检察院、公安厅联合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社区矫正体系,切实承担起社区矫正工作职责。将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纳入志愿者服务计划,加强社区矫正力量。建立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作为一项人性化的犯罪处罚模式,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福州市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开展三年多时间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应从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增强部门协作以及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