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信网络诈骗在我国刑法中不是独立罪名,而是诈骗犯罪的手段与目的行为所涉及的一种特别的、可类型化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电信网络诈骗的链条化趋势使同一链条不同环节中的实行行为分别符合电信网络诈骗的上游犯罪和下游犯罪。故而,在刑事司法认定中应以犯罪链条为线索,对此类犯罪不仅要追根溯源还要考察犯罪的下游流向,明确电信网络诈骗关联行为的具体样态,从司法层面上准确认定关联行为的罪与非罪、罪名竞合关系以及共同犯罪等问题,在坚持全面"从严"治理刑事司法政策的同时,保障罪刑法定及刑法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探究如何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对维护国家安全、构建新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当前社会中备受关注,但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工作仍面临现实困境,主要是受害者缺乏识别能力、反诈技术缺少创新、犯罪手段迭代升级、电信网络诈骗形成产业链、跨国电信网络诈骗增多以及治理能力存在不足。为了解决治理困境,需要以前置预防为抓手、以涉外警务建设为重点、以构建治理共同体为保障,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出了六个优化路径:建立全方位防范机制、加强技术手段支持、构建协同治理体系、强化与外国警方的警务合作、提高公安机关治理能力以及进一步完善《反电诈法》。  相似文献   

3.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有由电信诈骗向网络诈骗转变、诈骗手法更新迅速、诈骗对象选择更加精准、犯罪上下游产业化链条化突出的特点。应当运用协同治理理论,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协同治理机制:发动多元主体广泛参与治理;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公安机关强化侦查打击;强化行业治理压实主体责任;充分调动多方主体联动进行反诈骗宣传,以期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综合治理提供建议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传统刑法共同犯罪理论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出现诸多异化,对其共同犯罪认定主观上需具备"明知"或可以推定"明知",依照限制从属说观点,"明知"的内容不要求具体认识到他人实施的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程度;除事先存在共谋外,电信网络诈骗共同犯罪应仅成立于本犯实行既遂前,至于犯罪既遂的认定应当区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采取诈骗模式的不同而准确认定行为人是否实际取得了财物。在平行式和分工式两种典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模式中,帮助犯承担责任范围存在差别,应辨别情形分别认定帮助犯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对于平台经营者实施的严重脱逸社会相当性的中立帮助行为应予以限制性处罚。  相似文献   

5.
网络诈骗犯罪案发数量多、危害性大,在国家严打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的政策背景下,网络诈骗仍高发、多发且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网络平台诈骗犯罪低成本、高收益的属性令刑罚效益较低,案件数量与犯罪金额居高不下。防控网络平台诈骗犯罪,应转变治理思路,明确事前预防优先原则。从情境预防视角出发,通过增加犯罪难度、增大犯罪风险、减少犯罪收益、减少犯罪挑衅和消除犯罪借口等策略防控网络平台诈骗犯罪,提升该类诈骗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背后又有许多帮助行为定罪困难。应结合刑法及其修正案九、2016年12月20日出台的《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法律法规,科学合理理清电信网络诈骗帮助行为定罪量刑的思路,严格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帮助行为,形成对该类诈骗犯罪全链条打击的高压态势。  相似文献   

7.
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资金流贯穿于整个犯罪过程,将资金查控作为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从案件流出发,发现资金查控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治理中存在证据层面、数据层面和人才层面三方面问题,由此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预防、打击、被害人资金返还及案件证据链构建产生消极影响。上述问题及影响的成因主要与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证据认证体系、数据管理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存在密切关系。未来应建立区块链证据认证体系、建立违法资金查控专业数据库、建立资金查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资源、技术共享交流平台、建立公安机关与金融单位的合作机制相结合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技术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更新频率极快,普通网民对犯罪分子精心策划的骗局很难有效防范,网络诈骗引发危害后果愈发严重,严重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当创新打击治理网络诈骗犯罪模式,从电信网络诈骗的现状、危害和新特征出发,汇集政府部门、公安、银行、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社会公众等多方力量,构建"多位一体"共同治理模式,发挥各自优势,及时预警、处置、化解电信网络诈骗风险。  相似文献   

9.
对近年来Y省33个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例的分析显示,Y省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化、隐蔽性特征显著。这是共同犯罪与犯罪明知认定困难的重要原因。对共同犯罪进行认定,涉及诈骗犯罪关联犯罪行为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行为的定性问题,情形较为复杂,视具体情形具体裁判。犯罪明知的认定应明确的是,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具体犯罪类型,只要其认识到自己在为犯罪提供帮助、支持,即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明知进而认定其应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0.
电信网络诈骗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诈骗犯罪的新型犯罪行为,又称为“虚假信息诈骗”“通信诈骗”或“网络诈骗”,同时也被形象地称为“钓鱼诈骗”。在司法实践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取证难、缴赃难、定性难、惩治难的特点。针对这些治理疑难点,应当加强刑事司法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司法氛围;健全电信诈骗法律法规,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构建社会联动作战体系,提升联合作战能力;提升防控技术水平,加强自身硬实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受到严厉打击,但依然猖獗,犯罪活动不断演化、升级,网络化、虚拟化、牟利大等特点更加突出,严重污染网络空间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亟需加强治理。目前新型网络诈骗犯罪治理面临机制建设有待健全、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宣传防范缺乏针对、行业监管积弊较多和打击难度不断增加等问题。对此,应着重从以下方面提高治理水平和能力,一是党政主导、共治共管,探索新型网络诈骗犯罪切实有效的基层治理办法,二是动态治理、因势利导,探索新型网络诈骗犯罪切实有效的社会综治效果,三是创新宣教,打防并举,探索新型网络诈骗犯罪切实有效的打击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相关司法解释作出了专门规定,但不少问题仍存有争议。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相关疑难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社会各界对相关法律问题达成共识,从而更加有力地打击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13.
根据刑法教义学,利用合同实施网络诈骗犯罪,应当定性为合同诈骗罪.然而,司法实践却突破教义学的框架限制,将网络合同诈骗行为认定为诈骗罪.这一突破教义的现象,源于司法者对惩治电信网络诈骗"从严从快"刑事政策的误读."从严从快"刑事政策仅针对利用电信网络技术的普通诈骗罪,不能扩张适用于网络合同诈骗.在互联网场域中,利用合同实施网络诈骗行为的定性必须立基于刑法教义学的规范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加速迭代,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双层社会"逐渐形成,传统犯罪向网络空间发展蔓延,且随着犯罪手段不断升级,打击治理难度越来越大.结合武汉实际,从网络犯罪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层面,以探讨提高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效能为着眼点,对新型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预测,提出针对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难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非接触式、远程化作案等一系列特点,跨境追查、收集证据、打击治理等方面存在的种种制约因素和困境,决定了单纯依靠一个国家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治理,必须切实加强各国之间的执法合作。目前,相关国际法及国际条约的规定、有关联合执法活动的实践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共同需求为国际执法合作提供了可行性基础,能够保障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的执法合作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6.
网络短视频平台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新的环境,网络短视频平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链条延长性、犯罪数额累积性、犯罪手段隐匿性、犯罪对象广泛性等新特征。上述新特征与犯罪机会紧密相连,应借鉴新机会理论中的犯罪模式理论、理性选择理论与日常活动理论来探寻网络短视频平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生成机制。针对网络短视频平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应在减少新环境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机会的前提下,强化网络短视频平台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责任,提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主体的犯罪成本与风险,营造安全规范的网络短视频平台环境。  相似文献   

17.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位运行,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现有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因的研究大多应用思辨方法,从不同理论视角进行研究。在获取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扎根理论,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因进行质性研究,能够较为客观地建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因分析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主范畴和概念的权重,确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因中的关键要素,从而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因的质性+定量研究。研究结果对于正确认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防、管、治、建、宣”综合治理成效,合理调整政策导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表现出新形态新特点。不同于传统接触式犯罪的侦查工作,互联网时代的侦查工作不仅要重视犯罪活动的特征,也要重视信息活动的特征。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策略上要以公安信息化为依托,以联合作战为主导,以部门联动为抓手,利用情报信息与大数据技术的“双轮”驱动,融入综合治理理念,不断提升打击治理的能力;在方法上要重视对诈骗窝点、资金流、信息流和网络流的侦查取证,抓住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中的主要矛盾,深入推进犯罪侦查和犯罪治理的一体化,强调全要素综合治理,构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犯罪重点地区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对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第一批重点整治地区——茂名市电白区的电信诈骗犯罪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基础上,分析当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犯罪手法迭代迅速、诈骗剧本更新频繁,犯罪集团分工明确、组织程度相对较高,本地警方高压打击、诈骗集团外流明显等特点,进而提出当地政府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四条重要经验——以打开路、方针指引,大局意识、积极协外,电信管控、阻击犯罪,釜底抽薪、控制源头。茂名市电白区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功经验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整治地域性犯罪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的帮助取款行为进行准确定性有利于把握整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提高对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打击力度和相关犯罪的打击精准度。对帮助取款行为的定性,应当重点从诈骗行为既遂时间点、帮助取款人主观“明知”的认定、“事前通谋”的认定等关键要素来分析探讨,结合承继共犯理论对帮助取款行为进行分类认定,以此在司法实践中厘清帮助取款行为是成立诈骗罪共犯还是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