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万其刚 《民主》2011,(2):26-29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提出和形成,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蔺相才 《学理论》2008,(11):47-48
今年5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以下简称《价格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纪念日。《价格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之一,是价格法律体系中最根本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巩固和继续深化价格改革,进一步规范价格行为,创造价格合理形成的公平竞争环境,发挥价格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至今,国家已经进行了五次大的机构改革,但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尚没有达到与中国的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层次要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政管理体制的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到底是什么限制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前行?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面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体系的一般性框架可以概括为哲学基础、理论主题、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治国方略)以及具体理论和政策指导等五个层面。以此为分析框架,比较、梳理四版《纲要》,可以得出:一方面,其逻辑体系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尽管四版《纲要》的逻辑框架在表述上并不完全一致,但都回答了大致相同的问题;另一方面,相比前三版《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在逻辑体系的构建上更为全面、在逻辑框架的表述上更为精确、在逻辑主线的展现上更为突出。同时,其体系的创新性体现在以"人民中心"贯穿思想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以"四个伟大"引领治国方略,以"四个全面"构建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7.
8.
民生权利是关涉人之生活、生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权利,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作为一个权利体系,人权存在着权利位阶,民生权利主要涉及人之生存权与发展权,在人权权利位阶中居于优先地位,是处于最高价值位阶的权利,因而是首要的基本人权。民生权利的实现依赖于健全的制度体系,加强民生制度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建构民生权利的保障体系,使民众切实享有并行使各种民生权利,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9.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对于社会主义司法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上一个《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实施以来在与社会主义司法文明有关的人权保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仍存在不足。在部署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的发展目标中,应当加强落实与监督并举、改司法推进方式为司法、立法联动推进方式。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2月23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11年5月1日起施行。作为上海市第一部全面规范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出台将对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职工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锦智 《求知》2011,(1):10-11
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中,民生问题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解决民生问题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最终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杨宗科 《理论探索》2011,(6):127-129
当前,学界对我国法治建设瓶颈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从中华法制文明近代转型的重点难点的角度看,可以说宪政法治的滞后成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瓶颈,其中宪政观念尚未完全确立、宪政立法存在片面性、宪政机构缺乏是突出表现。确立宪法至上的观念,党必须在宪法与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着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切实追究违宪责任,是突破我国法治建设瓶颈、推进宪政法治的基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刘武俊 《团结》2013,(1):45-4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而完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依然任重道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笔者认为,社会立法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立法重心。在我国,相对于日趋完善的经济立法和蓬勃发展的文化立法而言,社会立法严重滞后,社会管理法律体系依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客观地讲,我国现有的社会法体系相当薄弱,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必须加快社会立法步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2000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新《会计法》,是会计法制建设上的又一里程碑,它为治理会计信息的失真,提供了几乎是全方位的法律保障,使这一目前广泛存在、屡禁不止的现象,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彻底的根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在2012年11月2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的就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必须进一步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在2006年12月召开的全总十四届十一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同志首次明确提出,要立足中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牢固树立“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这一维权观,集中体现了党  相似文献   

17.
奚广庆 《理论视野》2008,(11):12-15
本文结合《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从理论上分析并回答了社会上对中国人民解放之路是否符合《宣言》的种种质疑和困惑,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崭新道路,关键在于形成了一个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即正确理解《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任进 《瞭望》2018,(12):30-33
宪法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将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自《劳动法》实施以来又一部重要的劳动法律,也是中国劳动法制建设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为保护劳动者的  相似文献   

20.
祝捷  宋静 《理论与改革》2020,(1):178-18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内法规体系逐渐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党内法规体系与国家法律体系也形成了既功能分化、又结构耦合的关系。党内法规体系自产生之初即包含有自创生性,在系统功能特定化的推动下,党内法规通过已有的党章和党内法规实现持续的自我再生产,直至形成一个体系架构明晰、规范内容全面的逻辑自洽体。随着系统的再分化,党内法规体系以自我为中心,分化形成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和保障体系,各子体系之间既竞争又协同,内部充满相互关联的耦合结构。在系统论研究范式下,正确认知、利用党内法规体系的结构耦合特征对于指导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实践工作,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