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农村消费文化呈现出诸多鲜明特征,例如,注重"实用型消费",日常开支通常以"量入为出"为基准,储蓄现象蔚然成风;"人情消费"现象普遍存在,"集中性消费"尤为突出,并存在盲目攀比行为;不合理消费观念尚未根除,"绿色消费"、"生态消费"理念严重匮乏。这些鲜明特征是历史文化因素、现实因素及农民个人素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阶段探讨中国农村消费文化进一步发展的路径选择,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优化农村消费结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今,市场经济大潮席卷九州,我国经济建设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南方频出新招,边贸异常活跃,中原隆起"低谷","龙头"开始扬威.形势使人鼓舞,促人奋进. 在经济迅猛发展、国门更趋洞开的同时,社会上确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消极现象.这类消极现象若不采取断然措施阻止其蔓延扩展,它将无情地销蚀我们健全的肌体,污染人们的心灵,搅乱社会正常的秩序.到头来,迅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有可能迷失航向,覆舟颠车. 不难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上出现了一股追求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和拜金主义的思潮.越是昂贵的商  相似文献   

3.
《求知》2021,(9)
正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要积极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持续增长我国旅游消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及市场客群的精准细分,旅游已经逐步告别了"到此一游"的消费追求,取而代之的是更有意义、更具个性化的出游需求。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消费异化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霞 《理论探讨》2008,1(3):59-62
马尔库塞以其敏锐的理论洞察力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消费异化现象予以分析和揭露,并指出这种不健康的消费方式所带来的多种危害及其凭借艺术和审美形式作为扬弃消费异化的手段.尽管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观具有一定的理论局限性,但它仍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Mall作为一个特殊的商业业态,具有多业态、多功能、多形式特征,它是一个以购物为切入点,集"吃、住、行、游、购、娱、健"为一体的消费中心.它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协调.政府行为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着Mall发展的规范性和健康度.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应该按照市场规律和中国国情对其行为进行合理的"取"与"舍",从而充分发挥政府"适当"行为的推动效应,避免其"失当"行为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生产亦称社会生产,是人们利用生产工具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用人均国民收入的多少来衡量。消费是人们消耗物质资料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过程。它包括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两个部分,居民个人生活消费是其主要部分。生产与消费相互制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7.
《求知》2017,(2)
<正>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村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农村电子商务是农村生产、流通和消费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业态,它既可以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又可以带动农产品进城,还可以促进农村创业就业,对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农业经济竞争力、切实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对于有效破解"三农"问题意义重大。一、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Kidult现象是当前流行的青年亚文化现象之一,此现象可追溯到古代的"赤子"道德和情怀,它本身有久远的文化渊源和社会传承,并且在现代社会衍生出不同的形态和特征。本文从现代媒体传播与大众消费文化背景、后现代文化影响以及文化分析中的功能主义、冲突论和文化生态学视角等方面对kidult现象进行了文化解读,阐述了现代kidult现象产生发展特征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9.
从"月光族"到"年清族"--都市白领阶层消费理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庆真 《青年研究》2005,(11):22-26
本文从社会变迁的视角,以"从‘月光族'到‘年清族'所隐含的消费模式的连续性"这一社会现象为载体,解析现代都市白领阶层的生活价值取向和消费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消费作为认同的行为和符号,它既是建构认同的"原材料",又是认同表达的符号和象征。女性身体消费逐渐成为女性建构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并且是一种多元的自我认同方式,它包括职业形象认同、性别认同、身份认同与社会地位认同四个方面,但是在消费社会背景下,这种通过身体消费来表现的自我认同达到极致时,女性的身体成为消费对象,产生身体消费的异化现象,女性的身体深受"美丽暴政"的凌辱。  相似文献   

11.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内外部失衡现象愈加明显.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巨额的外汇储备以及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调节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对策建议:促进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建立;切实扩大内需,培养长期的消费倾向;力促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鼓励企业"走出去";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等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的经济开销也在增加。如果在家庭消费中,能做到适时、量力、实用,就算得上理财有道了。但在消费支出中,还必须有卫生与健康方面的观念,即考虑在吃、穿、用诸方面的消费是否有益于健康。目前,家庭消费中卫生意识淡化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主要...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以来,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出现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我国消费增长发生了诸多新变化: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逐渐显现;传统的消费热点增幅持续回落,增长渐趋平缓;消费渠道和结构持续改变,新兴消费增长迅猛;农村消费连续快于城镇,消费品市场的区域差距持续缩小。经济的增长必须要扩大消费需求,而消费的增加则要大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依靠创新供给来引导消费。具体可以在强化产品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和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运用市场机制化解产能过剩、规范竞争秩序与消费环境等方面制定实施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杜亚泉"奢俭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节俭"。首先,"节俭"对人类文明有着重大促进作用;其次,奢、俭之判定应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水平及消费所产生的影响;"节俭"并不等于悭吝;第三,根据国情,中国仍需秉持"节俭主义"。杜亚泉倡导的"节俭",实质是理性消费。他强调消费要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并结合近代中国实际,强调"节俭"对于经济发展与安全、政治清明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在消费旺盛、物欲横流的今天,倡导理性消费这一宝贵的思想遗产仍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6)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主要分为: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在"低头族"现象中也体现的日益明显。想要将人从这种"低头族"现象的异化中解放出来,则需要:首先,提高人们对异化问题的认识水平;其次,丰富人们的生活,从单一化到多元化;最后,提高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总之,就是要关注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也伴随而生,即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本刊记者就此所作的调查表明,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妨碍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杜敏 《求知》2013,(8):50-52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整个社会的文化消费能力也日益强劲。文化消费已成为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手段。当前,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理性分析文化消费领域的不良现象,探讨如何利用生态文明理念引导文化消费,构建生态的消费观,培育健康的消费习惯,对于保持文化消费产业的循环、可持续发展,满足人  相似文献   

18.
一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理论"联系"实际与理论"脱离"实际的对立和斗争,实质上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按理说,经过新民主义革命,我们党已经自觉地按照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来指导社会主义实践了.然而前三十年的实际进程并不平坦,并不理想,出现了非常复杂的波浪曲折发展的情况.有时就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口号下出现了严重失误、目标偏离,甚至谬误与后退.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张力 《理论探索》2007,(6):138-141
城镇公用消费合同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存在合同风险的高发性,但是在实践中,公用事业以一定区域内的"用户集体"为合同履行对象的通行做法,使其对公用消费品实际使用人的履行地点提前,从而存在向实际消费者转嫁合同风险的严重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公用事业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公平分享,因此,必须立法明确规定公用消费合同中消费者的"个别"地位,令公用事业主要承担消费公用合同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高晓敏 《学理论》2013,(24):186-187
立意于后现代主义、视觉文化和消费社会的角度,探讨当下出现的"身体"美学化转向。"身体"取代了传统社会中理性和灵魂的位置而独占鳌头,人们将追求"身体"的美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准,然而对身体的崇拜却脱离不了消费社会经济操作的"名牌"效应,走向标准化和统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