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全面抗战的艰难历程中及抗战胜利之后,全国各地树立起相关的纪念碑、塔很多,其中,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黎城县所立的碑塔是极具特殊性和代表性的一座,1965年被山西省人民委员会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塔创立与迁建"抗日三周年纪念塔",现位于山西省黎城县西井镇下寨村西南的土坡上,坐北朝南,塔基为长方形,东西长9米,南北长30米,高1.8米,  相似文献   

2.
崔继东  张维新 《党建》2005,(7):38-40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我们来到太行山革命老区河北涉县。一曲《在太行山上》,把我们带回战火纷飞的年代。19  相似文献   

3.
张晓兰 《党史文汇》2011,(11):48-51
李雪峰出生于山西省永济县,193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同八路军在山西开辟创建了太行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他随刘邓大军南下开辟新区,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中南局、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华北局、北京市委等部门担任重要职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李雪峰的一生中,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年代,他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光荣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4.
张凯支队原是我党领导下活动于山西省永济、芮城地区的一支抗日武装。抗日战争胜利后,又积极地投入了反抗国民党、阎锡山腐朽统治的武装斗争。1946年3月26日,这支武装公开举行反阎起义。后蒋、阎勾结,派来了大批军队,将起义部队打散。从张凯支队诞生之日起,我就参加了这支部队,以后又亲历了该部队起义的全过程。时隔半个多世纪,为了纪念那场难忘的历史事件,我谨以亲历者的身份回忆并撰写了有关此事的全过程。张凯同志是山西省芮城县坎上村(原属永济县永乐区)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最初在牺牲救国同盟会工作。1941年受党的委…  相似文献   

5.
1938年,太行山一带的抗日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位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接壤处的邢台县抗日根据地虽已形成,但抗日政权刚刚实现统一,各项工作尚未进入正轨,加上日军不断骚扰,外来溃兵和当地土匪趁机抢劫祸害百姓,国民党顽固派蓄意制造磨擦,反动会道门势力趁机阻挠破坏,民不聊生,因此,巩固抗日根据地、发动人民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任务就显得十分  相似文献   

6.
盛夏流火,清漳吐翠.为纪念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建80周年,7月30日至31日,"砥柱中流——纪念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建80周年研讨会"在左权县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山西省委党史办、晋中市委宣传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左权县委、左权县政府、晋中市史志院承办.八路军将领朱德、徐向前、左权、滕代远、李达后代,太行根据地党政领导李雪峰、赖若愚、陶鲁笳、池必卿后代,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南开大学、山西大学、山西省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和老八路代表,共60余人参会.  相似文献   

7.
太行之魂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故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相似文献   

8.
李小林约我为纪念她父亲李雪峰写点东西,这使我有点为难。小林的意思,自然是写李雪峰和我父亲纪登奎之间的往事。可是对我父亲过去工作上的事,我知道得很少,对李雪峰和我父亲之间曾经有过什么工作关系和交往,也了解不多。只是从1988年起,我才去看望过李雪峰。不过,从一些不多的接触中,对这位老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我想,我就从李雪峰最初在我心中的印象谈起,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吧。  相似文献   

9.
正地处太行山腹地、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山西省黎城县长宁村,有着一处独特的地形——村庄东北山脚之下是一个难得的一马平川。1944年,晋冀鲁豫边区决定在长宁村修建一个临时机场,以方便美军飞机起降。该机场虽然只有一条极为普通的黄土跑道,既没有指挥塔和导航灯,也没有地勤人员,但在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这个隐藏在太行山深处的不为人知的简陋机场,却为夺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出过大力,也备受中共中央重视——它是受  相似文献   

10.
父亲离开我们近20年了,四舅离开我们也已三年多。然而,他们之间的友谊却深深铭记在我们晚辈的心中。 四舅家和我家同住山西省永济县城西的任阳村。四舅和父亲同上本村小学,自幼便是最要好的朋友和同学。母亲张彩霓和四舅是堂姐弟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锦慧  范绍峰 《党建》2012,(9):46-48
"娘啊——",让我们叫您一声娘。 踏上山西左权这块红色土地,我们来寻访"太行奶娘"。 又见花开牵旧梦,莺啼似母唤儿归。穿行在云雾缭绕的太行山腹地,面立的座座奇峰都仿佛幻化成了"望儿山"。 当年,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相似文献   

12.
刘伯承元帅在《星火燎原》上发表的文章《我们在太行山上》中写到“1944年3月日寇大举进攻河南,国民党四十万军队溃退,豫西沦入敌手。我们又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先后派遣了几支部队,开辟了豫西抗日根据地,扩大了豫东抗日根据地。”这里提到的派遣了几支部队,是从延安陕甘宁根据地和太岳、太行根据地派出的六支战斗部队,其中之一就是太行南下六支队。在南下第六支队中,领导干部都是久经沙场的老红军,连排级干部和班里的骨干大部分是邢台、邯郸和晋东南一带的老八路,支队的普通战士绝大部分是太行山里的年轻人。1944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扭转败…  相似文献   

13.
焦克显 ,小字润生 ,山西省保德县东关人。父被雇佣当店员 ,母以贤慧为人所称。焦克显 192 8年毕业于本县实验小学 ,以优异成绩考入太原国民师范学校。焦家境平常 ,但其父以子天资聪颖 ,遂拼全力供其上学。 1935年焦克显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时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 ,华北危急。焦克显遂于 1936年后半年辍学赴绥远 ,半年后离绥远回到太原。七七事变后 ,受山西省牺盟总会派遣回到保德 ,在县牺盟会工作 ,并任民族解放先锋队保德县负责人。1937年秋 ,焦克显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任中共保德县委组织部长 ,并在牧塔、马家滩举办干部培训班。1939年…  相似文献   

14.
刘鑫炎  刘阳 《奋斗》2022,(11):65-66
<正>七七事变爆发后,词作家桂涛声随游击队转战于太行山的“千山万壑”,见证了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筑就铜墙铁壁,创作了《在太行山上》,传递出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己任,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发动群众,领导敌后抗日军民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为全国的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千百万太行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更铸就了光耀千古的伟大太行精神。  相似文献   

15.
洪泽  张仁衮 《江淮》2011,(6):29
我1928年6月出生,我们党大我七岁。1940年7月,我考入潜山县野人寨临时中学。当时,正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疯狂进犯皖西南时期,我目睹潜山县城被日军炸为一片废墟,而国民党部队却消极抗日,萌发了参军抗日的念头。我们班的19名同学受到学校唐老师抗日思想熏陶,在秘密商量之后,于1942年8月23日到无为集体参加了共产党的新四军第七师沿江支队,我被分配到第三大队当文书。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父亲张甲洲曾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总指挥。而这支诞生于1932年5月的队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学霸"回乡组织抗日父亲1907年出生,天资聪慧,用现在的话说,是一名"学霸"。他5岁上学,1923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立齐齐哈尔第一中学,1928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甲部(理科),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30年下学期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从中学到大学,接受了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17.
1938年2月,党中央派彭雪枫担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带领一部分红军干部和战士,从山西省临汾来到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创办抗日军政教导大队,为党培养一批抗日军政干部。  相似文献   

18.
开刀 1939年深秋,冀南消灭了顽军石友三部,太行消灭了顽军朱怀冰部,打退了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剪除了日顽联合对我抗日根据地的威胁,使晋冀鲁豫地区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步入正常轨道。三八六旅在太行山上又获得短暂的休整时间。  相似文献   

19.
正魏拯民,原名关有维,字伯张,1909年2月3日出生在山西省屯留县王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是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曾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和省委书记、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政委和第一路军政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魏拯民坚持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直至献出年轻的宝贵生命。投身革命,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在学生时代,魏拯民就深受反帝反封建思想影响,追求真理,积极要求进步。1925年9月,魏拯民考入山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位于山西与华北平原之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下,在太行山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当地民众与罪恶滔天的日本侵略者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目前太行山地区留存的大量抗日英烈碑,包括墓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