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最近,中国国际法学会在北京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引起了国内外国际法学界的重视。它对于促进我国国际法科学的发展,适应我国当前国际斗争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及进行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将会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法学会1988年年会于6月6日至6月9日在北京举行,近2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国际法学会成立于1980年2月,是我国研究国际法的全国性学术团体。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合作日益扩大,我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国际法的研究工作愈来愈受到广泛的重视。本届年会正是在此背景下召开的。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一些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教授、学者和研究人员,有来自外交、对外经济贸易、政法、金融等部门的专家和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其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国国际法学体系。仅就80年代以来的教材建设而言,已正式出版的国际法教科书即有10来种。在中国国际法教学与研究的春天里,我们又看到由梁西教授主编的《国际法》问世了!  相似文献   

4.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八年来,在国际交往中,始终不渝恪守现代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在国际关系中,大力倡导和积极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反对霸权主义,支持第三世界各国维护本国的政治、经济主权,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国际法的具体规则,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认真总结我国对现代国际法的实践和贡献,对于进一步发展国际友好关系,发挥国际法在深入对外开放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和平发展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而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国际法的保障。本文通过对国际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提出中国的和平发展离不开国际法,进一步阐述了我国法律如何与国际法接轨。  相似文献   

6.
国际法作为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规范,它对于中国的影响也在日益加深。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中国的切身利益也与国际法紧密相关。随着中国各个方面的发展,我国必将对推动国际法的完善和发展发挥更加令人瞩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何志鹏 《中国法学》2023,(1):283-304
中国国际法理论的探索与建构已取得长足进展,但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法治的实践需求仍有较大距离。中国国际法学界有必要密切关注、细致观察中国国际法实践的导向,推进中国国际法理论的发展。从中国国际法理论的结构性定位上看,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坚守主权独立、维护世界安全、实现民生幸福、崇尚法律制度、促进开放协调、应对风险挑战,应塑造由公正、和谐、人本、秩序、发展、创新构成的价值体系。中国对世界秩序的倡导和承诺为未来中国国际法理论的基本范畴确立了指引方向与参照体系。可以期待,中国国际法理论会在人民中心、互利合作、多边主义、创新发展、绿色低碳等维度上展开,体现历史厚度与世界视野,展示中国与世界法治及政治的互动。未来的国际法中国理论是既能有效解读和阐释中国,又能充分评价和指引世界法治秩序发展的概念、论断和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8.
刘显娅 《行政与法》2006,(11):103-107
国际法学作为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产物于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由于国际法学和中国近代国情的特殊性,国际法学在中国近代的成长缓慢而艰难;随着民族运动的高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法主体,国际法学在中国的成长迈出了新的步伐,逐渐有了自己的国际法学体系,并对国际法学的理论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法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日益加深,成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量。在法治理念层面,法律至上原则逐步确立,公平正义理念得以养成;在法律制度层面,国际法已经成为中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了中国法律制度的成熟;在司法实践层面,国际法加快了中国司法实践涉外化的步伐,国际法的发展要求中国改变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何勤华 《法学家》2004,(4):49-60
本文通过对清末与民国时期我国国际法文献的系统梳理,对该时期国际法研究领域中若干代表作品的评述,以及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科诞生与成长过程中之基本特征的分析,阐述了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外交史的一个缩影,国际法学科的成长与进步既是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结果,也与学术界的自强不息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非正式国际法”是指国家间签署的不具有法律拘束力,但确立了国家间行为规范,因而具有法律意义的国际文件。由于在非正式国际法项下作出的承诺不构成法律义务,签署国可以自由决定是否以及如何实施非正式国际法,这使得各国普遍没有规定此类文件在本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也使得非正式国际法的国内实施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在多数情况下,非正式国际法由行政机关实施。非正式国际法对于崛起中的中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此类实践日益增加。从逻辑与实践角度看,中国行政机关实施非正式国际法采取的形式有三种。为了更好地推动与规范我国的非正式国际法实践,尤其是规范行政机关实施非正式国际法的行为,除了“适用”或“参照适用”现有法律外,我国可以考虑针对非正式国际法的谈判与实施,制定专门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国制定的外交路线、方针和政策 ,使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在世界上赢得了信誉 ,同时也使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国际法实践取得了富有创造性的成果 ,为国际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了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我人员重大伤亡,馆舍严重毁坏。这一暴行严重践踏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5月10日,我国国际法学家在北京召开座谈会,从国际法的角度层层剥开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借维护人权之名,行霸权主义之实的真面目;并严正指出这是国际法上的严重罪行,施暴国必须承担国家责任,行为人必须承担刑事责任,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国际法学家的正义声音。端木正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的国际法学界得悉以美国为首的侵略暴行,非…  相似文献   

14.
评菲律宾对南沙群岛部分岛屿的主权主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菲律宾非法侵占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屿 ,将之命名为“卡拉延群岛”。菲律宾为使自己的侵占行为合法化 ,为其对南沙群岛部分岛屿的主权主张提出了种种理由。本文依据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论证菲律宾的种种理由均不能成立 ;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国际法原则 ,证明了中国对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拥有主权。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国际法研究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国时期的国际法研究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诞生了一批国际法学大师,在我国的国际法研究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其注重实际的研究方法,有针对性的研究特点,为中国国际法研究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中国国际法体系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论国际法在我国国内法上的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NTHEEFFECTOFINTERNATIONALLAWONOURNATIONALLAW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有联系的法律体系。这种联系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国际法在国内法上的效力问题,或者说国际法在国内(法院)的适用问题。我国宪法对于国际法在国内的效力没有明文规定,但在我国若干部门法中为此设有专门条款。由于国际法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因此,本文拟根据我国国内法的有关规定,分析我国对待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的态度,进而探讨国际法在我国国内法上的效力。一、我国国内法对国际法原则、规则的立场国家对国际法原则的立场集中反映了国家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际法学会年会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六日至十九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年会是中国国际法学会成立以来的首届年会,它的主要任务是,就国际法如何为和平和发展服务、国家豁免、我国对外开放及涉外经济立法等三方面的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知名法学家与有关方面的领导人黄华、宦乡、张友  相似文献   

18.
梁西 《法学研究》2004,26(2):126-127
目前,我国国际法学正处于充满挑战的历史时期。一方面,中国在加入WTO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内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原有经济体制与法律制度处于不断变革之中,各种国际条约与国际组织正在越来越多地扩展到中国内部,许多在过去看来纯属国内法上的问题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国际法的影响。另一方面,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国际恐怖袭击事件,2002年7月国际刑事法院的成立,2003年3月爆发的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事件,均对传统国际法理论和国际关系秩序提出了重大挑战。中国作为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也应对国际社会的和平、安全与繁荣负担起重大责任。这一切都对我国的国际法学研究提出了更多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为此,《法学研究》编辑部与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合作开辟了国际法研究专栏——《国际法论坛》,希望比较多一些,也更加集中地刊登国际法学方面的文章。在这一期里,我们邀请了一些学者就当前国际法学界最为关心的问题进行笔谈。以后,我们还将就一些专题问题进行类似的笔谈。欢迎海内外学者来信或来稿积极参与讨论,为提高我国国际法研究水平贡献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9.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现实的国际关系已经有了深刻的变化,但现有的国际法的理论仍然发展缓慢,可以说国际法理论已经滞后于国际关系发展的现实,仍未走出奥本海国际法体系。因此,当前国际法理论建设的任务是艰巨的。国际法的理论创新是时代的需要与反映,国际法理论创新的起点在于概念与范畴的建立与创新,国际法理论创新需要运用现有国内法理论,与国内法“接轨”,东方文化包括中国的儒家文化是国际法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源泉,国际法理论的核心是建立对主权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忠海 《法学研究》2004,26(2):131-132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而我国国际法的研究和我国的大国地位相去甚远。需要研究的问题太多了,如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主权原则、不干涉原则;条约法问题;外交、领事、国际组织的特权与豁免;国家责任;司法协助;人道主义法;海洋法;环境法方面的问题以及欧盟法律制度研究等,而我认为我国目前急待研究的问题是国际法在中国国内法的地位和在国内适用以及海洋法中的剩余权利及空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