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但不是封闭的学说,而是反映时代精神精华的科学思想。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的成果,并没有超出唯物辩证法揭示的规律,而是象列宁早就指出的那样:“灿烂地证实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1、现代科学技术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无比正确性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其创立时的自然科学成就,描绘了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图景:“我  相似文献   

2.
张楠 《前沿》2013,(9):65-66
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常出现两个误区:一是对马克思哲学做过于实际的理解,缺乏理论思维和形上性;二是将马克思哲学构建为体系哲学,做实证化和教条化的理解。这两种理解方式都不能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思想真义。避免将马克思哲学构建成僵化的体系哲学,同时,也要从体系的角度理解马克思哲学。这其中包括对体系问题本身的理解,以及马克思哲学是否有体系及其有怎么样的体系等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前提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言说模式误读和曲解了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它哲学在言说方式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别.本文从哲学言说方式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提出了几点思考,如系统性、简明性、准确性、生动性等.  相似文献   

4.
张珍为 《传承》2012,(18):28-29
现代科学技术更加侧重于工具性的发展和研究,科学技术的工具性越来越凸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技术提供价值支撑,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只是人发展的条件和工具,我们追求的应该是人的自由,人的发展。科学技术是末,人的发展是本,我们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逐末。  相似文献   

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雨辰同志推出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继易克信、吴仕康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之后的国内又一部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力作。《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共分八章,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性质、特点以及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的问世,拓展了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视野,将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一)梳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从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中国,至今已有20年的时间。20年中,西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一、认识论问题美国马克思主义者十分注意在列宁反映论的基础上研究认识论问题。他们认为,意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的属性,是对客观现在观念上的再生产,是对它们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形象。(参阅乌尔斯:《精神分析学的破产》,1957年俄文版)伯尔索斯在分析意识的本质时指出,意识虽然不存在于个体的人们之外,但按其本质它具有社会性质。思维活动是整个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并在社会历史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他说:“我们把理性活动看作为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7.
一、唯物辩证法问题科学的社会职能和社会作用在讨论现代科学发展问题时,西德马克思主义者强调科学的社会决定论:“科学活动越来越被社会个人、集团和阶级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科学史和社会史不能看作为毫不相干或平行现象,而是形成复杂的相互关系系统。”(斯莱弗斯坦:《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导论》,法兰克福出版社1975年第19页)他们认为,科学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地位以及它的各个领域的关系,超出了科学理论的范围,不可避免地与世界观、政治相联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奥地利发展的特点在于同实际问题,同政治上意识形态上的迫切问题相结合。它在自己的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5年奥地利解放和奥地利共产党合法化时起至六十年代中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共产党人参加政府,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宣传工作,应用其规律和范畴于分析奥地利现实,制订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某些问题。在第二阶段——从六十年代中期至1970年——奥地利  相似文献   

9.
南斯拉夫哲学界,自一九六○年分裂为两大派:“实践派”和“辩证法派”。“实践派”自称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主要代表人物有米·马尔科维奇、迦·彼特洛维奇、晋·弗兰尼茨基。“辩证法派”被认为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派,又称本体论主义派。代表人物有安·斯托伊科维奇、博·舍希奇、杜·涅德尔科维奇。在六十年代,实践派占压到优势,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从六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问题 1967年,东德科学院院士阿·柯辛在其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首先必须从理解人的本质出发来加以规定,这和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有关提法存在明显的差异。《哲学原理》说: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学问题:研究对象、结构概念和方法论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初,保加利亚对社会学的对象和内容展开了讨论,反映了社会学与哲学分离的自然过程。在辩论中形成两种基本观点:一派坚持认为社会学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同一  相似文献   

12.
一、对社会发展的迫切问题的制订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的理论制订,首先是他的“领导权”观念成为大多数现代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的基础。葛兰西以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最薄弱环节突破的理论为依据,提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也有薄弱环节,意大利曾是一个实例。葛兰西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学说的核心在于上述这个原理。他得出了关于在意大利进行步步为营的斗争形式,也就是夺取政权和平道路的结论。他也不排除武装起义——“运动战”,如果这被具体的历史时机所引起。在葛兰西看来,工人阶级还在夺取政权之前就应成为领导力量,并且这种领导应是  相似文献   

13.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连续刊载马积华同志依据苏联著名哲学家梅斯里弗钦科主编的《现代国外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一书(1984年俄文版)以及其它有关资料编写的欧美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情况的综述,供理论工作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代宇宙学作为人们对宇宙认识发展的一个环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正如有些同志著文所说,现代宇宙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宇宙观。(见王传宗《现代宇宙学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载《求索》1982年第二期)但是,也有的同志,对现代宇宙学不甚了解,抓住其个别结论,横加指责。我们认为以这种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态度对待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尤其是现代宇宙学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5.
辩证唯物主义问题霍夫曼反驳实践派对列宁的反映论的攻击。他认为:“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哲学核心”,“外部世界的客观独立性是任何人类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人有效地作用于外部世界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在自己的头脑中复制他必须在外部世界中改变的对象。如果人不能相当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人的实践从一开始就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反映,就不可能区别、认识,从而改变事物。”而实践派理论“由于否认意识反映客观世界,它使理智从属于任性和主观主义,使人的实践成为一种神秘的‘神物’,使科学变得完全不可能。”(《马克思主义和实践派理论》,参阅《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2年第6  相似文献   

16.
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都塞是法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从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的愿望出发,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认为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意识形态到科学”的认识论断裂的转变过程。从这一观点出发,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解。一阿尔都塞坚决反对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解释。甚至取代整个马克思思想的做法,强调马克思是同以往的意识形态哲学决裂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并进而创立一种新的哲学的。据此,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7.
18.
在以哲学的方式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大问题的过程中,李达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新发展。李达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构建了唯物史观的框架体系,构建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建了唯物辩证法的框架体系。李达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不仅融会了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成果,而且与近代中国社会特定历史时段的实践活动紧密相连,还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贯穿到各个社会科学门类的研究之中。李达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不仅"形塑"了中国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自由与解放。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得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计算机技术所导致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不仅给人类带来了体力劳动上更大解放,而且带来了脑力劳动上的解放。但是,在现代技术为人类谋福祉的同时促成了自身对自然世界的"促逼",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伦理诉求。发展现代技术理论,丰富科学技术哲学价值伦理,是科技发展的时代要求。当然,考察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并非指定某种具体理论是治疗现代技术弊病的良方,我们的目的旨在认识现代技术文明的某些负效应并有针对性地下药,以使在建设现代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时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20.
苏联哲学教科书是长期在包括苏联、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读本。它从上世纪30年代传人中国后,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发挥了直接的中介作用,特别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