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     
<正>让我们了解哲学爱上哲学对很多人来说,专业学习都比较上心,因为它是谋生手段和就业技能,但却往往忽视学习哲学,并视哲学为无用之学。事实上,如果没有哲学思维能力,我们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种种问题,就像散落一地的铜板串不起来,永远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水平,而不可能高屋建瓴。  相似文献   

2.
论读书     
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渊之别。今天多学一点知识,明天就少一句求人的话。  相似文献   

3.
最近,江泽民主席多次强调要加强学习,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而且还要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和现代史。读书学习不仅是实践“三个代表”对一般党员群众的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对党的领导干部的要求。加强学习,提高知识,增长才干,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贯思想。他们是这一思想的倡导者,也是这一思想的忠实实践者。毛泽东自己就是很好的例子。一毛泽东自幼勤奋好学,酷爱读书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就像牛进…  相似文献   

4.
读书阅人生     
林晓英 《人民公安》2013,(15):33-33
我并非出生于书香世家,父母的文化程度也十分有限,家里也没有什么书。值得"庆幸"的是,我家楼上住着一位英语老师,她收藏了许多读物,如《三毛文集》《穆斯林的葬礼》等等。于是,寒暑假里,我就专心做了三件事,到楼上老师家一批一批地搬书,然后晚上通宵看书。军校时代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在读书方面也是如此。那时每天的作息都很规律,心境也比较简单,于单调而重复的生活中甚至可以体验到一  相似文献   

5.
读书的境界     
正自古读书无外是为了明理、修身、增智、广才。然而时代变迁,读书变得越来越功利化,生存功能似乎要压倒一切,本来最重要的前两个目的反而越来越被漠视,被奉为中国儒家传统精华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逐渐遭弃。正因如此,有能力没道德,有学历没学识,有知识没文化,有技术没思想也就不难理解了。当今社会,几乎每个人从小就开始读书启蒙,之后是学习知  相似文献   

6.
张小雷 《传承》2009,(5):32-32
徐特立好读书,一生坚持学习,始终不懈。读书、买书是他一生当中的一种特殊爱好。他这种孜孜不倦、认真看书学习的精神,一直坚持到晚年也没有懈怠。  相似文献   

7.
读书有益     
“待饭未来还读书”是大诗人陆游刻苦读书的真实写照。古往今来 ,凡成大器者 ,无一不是好读书之人。诚然 ,学习不仅是读书 ,但读书无疑是学习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只有认真阅读和积累 ,方能取书之精华 ,采众家之特长 ,激独有之想象 ,说话办事才能出之有据 ,思之有成。读书能增长知识。博学之 ,明辨之。读书人以书为乐。我读书写作多年 ,几乎每天都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我一直牢记古人的话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虽说我不谙读书之门道 ,也没有窥破书中之奥妙 ,但我却乐此不疲 ,在书中寻找知识 ,开阔自己的眼界。读书能感悟逝去的名人。在…  相似文献   

8.
书是我永恒的老师,从小受家境和社会办学条件的影响,上学按部就班念书不多,但业余读书却不少,有位外国记者曾问我:“你在六所大学兼职,去过20多所高校讲学,自己读了多少书?都读了哪些书?”我无言可答,因为读书时没有像当今的产值一样进行统计,实在记不起读了多少书,读的书很多很杂,要说破书万卷,恐怕也不能算虚报浮夸。童年时在老家王庄乡下,洛阳纸贵,买书很少,见书就借,读完就还,  相似文献   

9.
<正>古代官员的选拔,是采取"学而优则仕"的入仕制度,没有若干年寒窗苦读,是不可能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这样一来,古代官员有一点读书的天赋,后天又长期熏染于人文知识的气氛和训练,也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入仕以后也往往离不开书册。北宋寇准罢相后,以刑部尚书知陕州,蜀帅张咏还朝时途经其地,寇准尽东道之谊,临别时问张咏:"何以教准?"张咏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澄迈县委书记吴亚荣,近10多年来先后4次变换工作岗位,但都保持着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不仅学习成绩可喜,而且政绩卓然,受到了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题词鼓励。在吴亚荣书记的带领下,该县领导班子成员读书学习蔚然成风,领导水平明显提高,各种会议明显减少变短,一些领导干部过去那种“一上会个把小时讲不完”的现象没有了。仅去年一年,这个县就减少  相似文献   

11.
从政与读书     
范东波 《当代广西》2011,(16):47-47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读书历来都是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人品官德的重要标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读书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前途命运的大事来抓,几代领导人都对读书学习作过重要指示。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把读书学习提升到党的建设层面,这对于在全党、全社会掀起读书热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读书的选择     
我比较喜欢读书 ,不几天总要逛一趟书市 ,或到新书店转一圈。面对如林的书架和各式各样、成堆成排的新书 ,就有一种惶恐之感 ,深深感到读书太少。但静心一想 ,计算一下你的生命 ,即便不吃不睡、不干工作和家务 ,将所有时间都用来读书 ,也不及这里的万分之一。说到读书 ,重要的是对书的严格选择。别看有些书包装精美、华丽 ,翻开里面没有多少可汲取的东西 ,充其量不过是文化垃圾。这样的书读多了 ,非但不能启发心智 ,误事害人且不说 ,甚至将正常人变成书呆子。鲁迅先生就主张读者要用挑剔的眼光来进行阅读。他说 :“如果仅仅是克日速成的草稿…  相似文献   

13.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  相似文献   

14.
读书,使我们睁开双眼,树立了远大理想。从书本中,我们知道了海洋之阔,空间之大,时间之远。知道的越阔、越大、越远,我们树立的理想就越远大。正因为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他才为全世界世世代代的共产党人确立了远大理想。高尔基在谈到他的人生经历时,也对青年们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呛死。”  相似文献   

15.
非正规读书     
不知多长时间没有从头到尾读过一本书了。这对于号称读书人的我来说,无疑是件难堪的事情。所以我特别佩服像止庵这样的朋友,他说要读某一位作家的书,比如纳博科夫罢,就一口气把他所有(已经翻译)的著作通览一遍,我没这么长的气,所以到目前为止,哪个作家都没拿下。 人有的时候需要一点自卑感,和止庵、孙郁这些朋友们在一起谈论书的时候,我身上就能够分泌出适量的自卑感,  相似文献   

16.
正一面贴满了家里4个孩子奖状的"奖状墙",是陇法屯贫困户罗启芳家新屋里最亮眼,也最引以为傲的装饰。窗口没玻璃,全屋清一色的水泥,楼梯还没有安装护栏……这么一间简陋的屋子,还是罗启芳去年通过危房改造补贴才盖起来的。他家的旧屋就在旁边,已经住了几十年。典型瑶家的楼房式木屋,下屋养牲畜,上屋堆杂物。家里最新的家具是书桌,上面摞  相似文献   

17.
读书札记     
星期六上午,我在西单图书大厦买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季羡林人生漫笔》。季羡林是个大学者,曾经当过北京大学副校长,现在已经快90岁了。这本书,有不少文章是他最近几年来写的,有写人物的,有回忆老师、同学,包括对胡适的评论。还有不少是感想,随笔,就象书名所标明的叫漫笔。我喜欢读季羡林的文章,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读他的文章就象你坐在他的面前,听他讲故事一样。以前,我在上学的时候,就听说过,学问越大的人越没有架子,讲课、写文章越通俗,越好懂。《莱根谭》里说,“文章极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就是说,一个人写文章写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按照中央部署,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将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三讲”首先是“讲学习”,这是“讲政治、讲正气”的前提和条件。学习有三条途径:一是向实践学;二是向社会学;三是向书本学。这里只就向书本学习谈一点粗浅的认识。读书好书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结晶。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离不开读书。宋人尤袤说过读书的妙处:“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袤;孤寂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不仅如此,书是药,“善读可以治愚”;书是船,“带着我们从  相似文献   

19.
当今的领导干部,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能力强,很多同志有自觉读书的习惯。然而,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干部在一年中没有读过一本书。不少干部平时基本上不读书、不看报。究其原因,一些同志对读书抱有不正确的观念。有的认为自己现有的知识差不多了,不用读书也能应付工作;有的认为干比学重要,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认为社会上潜规则太多,需要的是关系而不是知识。正是这些“差不多”、“无所谓”、“会吃亏”的观念,影响了一些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  相似文献   

20.
著名作家苏童说:"读书,尤其是青年时代的读书,或许不能解决你短期内的任何问题,比如思想迷茫、专业选择,等等,但在未来,却有可能创造一个连你自己都想象不到的奇迹.而我,就是一个例子."谁渴望读书有立竿见影的收获,恐怕就很难静下心来认真读书. 苏童说起第一次阅读经历,可以追溯到小学时代.那时,家里没有电视机,没有收音机,甚至没有小人书,苏童所能接触到的就是印有繁体字以及外文字母的书籍.而他所读过的书,在当时大多都是被没收的,很多打着收购站的印章,有些甚至没有封面.对于那个时期的读书,苏童加了一个限定词:没有功利性的读书,"就是漫无目的地读小说,最好是长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