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指导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逐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把握和落实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仍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 进一步稳定党的农村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2.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确保农村稳定和经济全面发展李启明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强调: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五大精神,确保农村稳定、农业和农村经...  相似文献   

3.
兰日旭 《长白学刊》2013,(1):96-100
1921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经济变迁过程中的政策取舍尽管充满曲折、出现过某些悲剧性事件,但基本遵循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路径方式。在政策的重要转折关头,党和政府采取了某一时期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倒逼"农村经济政策择取的策略,以使农村经济服从核心目标;而农村经济政策一旦选定,又会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在政策的推行上持续深化发展下去。农村经济政策的择取,显然受制于中国工业化或自我重塑过程中的资源转移和矛盾转嫁,具有中国经济现代化特色特征。  相似文献   

4.
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陈达恒农民是我国人口的主体,是农村的主体,也是农业发展的主体。国家的小康、农村的小康,都有赖于农民的小康。党的十五大强调指出:“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确立的重大政策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决“三农”问题要着眼于通过深化改革,从体制和法律上建立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大幅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机制;加快城镇化的发展,切实打破城乡隔阂,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赋予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国民待遇,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在理顺城乡关系的基础上,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农业和农村经济自身良性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明确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措施时,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深刻变革,它不仅可以满足市场对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要求,增加农民的收入,还有力地支撑农业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如何从法律上保障这一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法律体系,笔者结合国家和我省的立法实践,谈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环境总体状况形势严峻,不断考验着农村环境的承受能力,同时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农村环境的保护,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体系化不强,地位边缘化等问题。现行农村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也存在数量不多、不能涵盖农村环境保护的全部内涵、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这直接导致农村环境保护过分依赖政策,而相关法律缺失的局面。因此应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提高其在经济建设中地位的同时,将一些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转化为法律,完善相关法律的体系建设,并重视村民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健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繁荣农村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前沿》2007,(2):207-209
在新世纪新阶段,要繁荣农村经济,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但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发展中却存在许多问题,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法律上肯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地位,完善运行机制,坚持农民是合作经济组织主人的原则,制定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惠政策,以促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理论及实证分析,探讨在市场状态下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一、农村劳动力流动分配的理论分析在我国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民工潮”,农民工为实现自身劳动力价值而非为了改善个人福利进入城市。从经济  相似文献   

10.
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心内容是坚持和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不动摇,继续推进和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更大发展。《决定》在总结农村改革二十年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必须坚持的十条方针,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方针是“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具体内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在这个基础上,按照建立…  相似文献   

11.
巢陈思 《前沿》2010,(16):60-62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很多学者意识到了完善农村民间经济组织对于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的积极作用,纷纷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开展研究。但是目前对于农村民间经济组织法律问题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农村民间经济组织的法律性质和地位还没有明确,并且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这极大阻碍了农村民间经济组织的发展。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民间经济组织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的法律问题并进行分析和完善,使其更好地发挥促进农民增收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李铁映最近,我到苏北等地进行了一次调研。农民的实践和探索,使我深深感到,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村两个根本转变,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发展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不变,坚持联产承...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国家先后出台了农业法等13部法律、农药管理条例等18部行政法规以及96部农业部规章,出台了多项对农业补贴和扶持政策,极大地保障和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正> 荆门市沙洋区人民检察院刘天尧来稿指出,检察机关为农村经济服务,就是要依法办案。即通过实现法律监督职能,积极查处农村经济中的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千方百计把破坏农村经济建设、危害农村稳定的各种害虫挖出来,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工作改革的进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最基层党组织的班长,是直接与农村群众打交道的基层组织领导者。党支部书记履职好坏是关系到党支部能否带领群众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带领农民群众深化农村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能否正确体现党的形象和树立党在农村的威信;关系到农民的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能否提高的重大问题。本文对怎样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亟需政府给予经济、政策等方面支持和法律层面的保障。对此,要加快城乡一体化环境立法,深化农村环境执法;对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增强专门性法律;加大在农村环保方面的投资,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强化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及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7.
章猷才 《湖湘论坛》2002,15(1):60-62
一、党的经济政策领导着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建国以来党的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是在民主集中制原则下的集体的组织行为,相对于日常的各级领导活动来说,它又是一个规范性的活动,是指导和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方针、路线和准则。党的经济政策的落实和实施所产生的客观效果,具有宏观的全局性,影响着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另一方面分析,党的经济政策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产生的,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理论和实践相互联系的产物,还有待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我们联系历史活动的过程及其效果,才…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我国农村原来的人民公社体制日趋解体,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体制逐步确立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怎样认识合作经济在农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合作经济的质的规定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关系的变化,有三点突出的表现:一是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合作经济形式;二是出现了  相似文献   

19.
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是新农村建设在现阶段的核心要务。农村党组织是农村经济建设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如能实现农村党建资源和经济资源优化整合,进而实现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融合,以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党组织建设,可取得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福祉、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经济基础和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0.
郭小龙 《湖湘论坛》2002,15(4):43-44
我国农村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历了20多年的长期社会实践。反思这段艰难而光辉的变革历程,运用价值尺度审视和评析这场变革实践的效果和意义,有助于加深对党的农村基本经济政策的理解,有助于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农村联产承包制,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广大农民的利益和需要出发,体现了主体需要与客观必然的统一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某种满足。人们总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在准确把握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寻求和选择那些有利于自身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