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进一步规范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传染病人(以下简称"流浪乞讨危重病人")救治管理工作,日前,济南市出台关于规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危重病人救治工作的意见,由民政、卫生、财政等多个部门联手,通过先救治后依法救助危重流浪乞讨人员,以人为本保障流浪危重病患者生存权,同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意见>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张兴才 《中国民政》2010,(11):42-42
2003年6月国务院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来,泗阳县每年救助县内外流浪乞讨人员300人左右,支出救助经费40多万元,其中每年救助社会精神病人和无主病人40人左右,支出救助经费30多万元。对身体正常、能够说清住址的流浪人员救助较为容易,而对社会精神病人和无主病人的救助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一是救治难。  相似文献   

3.
渝办发〔2008〕34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为进一步保障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下简称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切实解决职业乞讨、违法乞讨带来的社会问题,经与有关方面协商并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06,(7):26-26
湖南省民政厅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助工作的通知》(湘民救助发[2006]2号)。《通知》要求.从五个方面着手切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救助工作:一是要切实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救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文件精神,尽快制订地  相似文献   

5.
《江西政报》2008,(6):41-41
2月23日上午,省长吴新雄主持召开第1次省政府常务会议。 会议讨论并通过《江西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规定》,由省政府颁布实施。会议强调,各级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切实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王子福 《中国民政》2012,(6):35+37-35,37
自从《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办法实施细则》颁布后..救助管理工作实现制度性变革,收容遣送从强制性变为群众自愿性求助、政府无偿救助。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其中对流浪精神病人的救助,成为各级政府部门棘手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多年的救助实践和探索,对妥善解决流浪精神病人的救助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政》2010,(9):59-61
庆阳市安排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 甘肃省庆阳市民政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市、县区各救助管理机构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着眼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深入扎实做好省运会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淮北市政府通过了《淮北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齐抓共管。财政部门负责将救助管理工作经费列八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并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传染病人进行抢救、治疗。公安、城管及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发现或遇到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有责任告知其到救助站求助。对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传染病人及时通知“120“或者直接护送到定点医院治疗。对未成年人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主动求助且符合救助范围的。引导、护送到救助管理站: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为流浪乞讨人员返回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提供交通便利。细则进一步强化了责任追究.规定,对在救助工作中互相推诿或失职,渎职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政纪责任。对因工作不负责任延误救助.送治时间或拒绝收治耽误治疗造成死亡的.要依法追究医院和有关部门人员责任等。  相似文献   

9.
苗家平  赵红 《中国民政》2008,(12):57-58
云南省大姚县出台《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和精神病人救治工作暂行办法》,对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由民政部门给予适当医疗救治。救助管理站加大资金投入,配置标准化的救助设施。根据不同的受助人员,采取不同的救助方法。对儿童的救助,由专人进行教育和管理;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实行监护式管理。并结合救助特点,在节假日,上街服务,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劝导。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对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这部分人的重视和关怀。特别是《实施细则》中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作了严格的界定。所谓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相似文献   

11.
2月23日上午,省长吴新雄主持召开第1次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江西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规定》,由省政府颁布实施。会议强调,各级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切实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西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草案)》,由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相似文献   

12.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l号,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为切实做好我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救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救助管理办法》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对保障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全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政报》2014,(22):22-2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市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机构和区县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9号)和财政部《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社[2014]71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民政厅(局)、编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民政局、编办: 为贯彻执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第381号令)切实保障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下简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就有关机构编制和经费问题通知如下: 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是城市社会救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地方财政、民政部门和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明确职  相似文献   

15.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民政部令第24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已于2003年8月1日正式施行。为了切实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依法认真界定救助对象民政部《实施细则》规定,救助管理站实施救助的对象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受助对象必须同时具备4个条件,即: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很难快速鉴别求助人员是否符合《实施细则》规定的条件,各区县(自治县、市)可结合救助工作实际,依据《救助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的精神灵活掌握,但  相似文献   

16.
《政策瞭望》2003,(8):14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并应当将救助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同时,国家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相似文献   

17.
正一、城市救助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改变了以往收容遣送制度的弊端,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基本权益。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浪乞讨人员的成分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现行的救助工作也出现了新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地方传真     
<正>集安市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吉林省集安市民政局在市救助管理站、各乡镇社会福利福利服务中心设立临时救助点,在各村(社区)设立救助咨询点和信息员,由救助管理站站长带队,每天早、中、晚三次上路巡逻,以车站码头、繁华区域、地下通道、闲置房屋、桥梁涵洞等场所的生活无着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为重点,加大巡查和救助保护力度。对流浪未成年人及时安排人员护送返乡,对精神病人、危重病人按"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给予无偿救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领导,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9号),经省编委办同意,辽宁省将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协调委员会更名为辽宁省流浪乞讨人  相似文献   

20.
短讯     
《中国民政》2013,(8):62-64
社会救助和救灾 ★为保障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四川省大英县采取综合救助,齐抓共管,配套服务措施,形成人性化的救助模式,着力构筑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