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全球化是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的历史过程。而文化全球化亦是大势所趋。一国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外一个民族的特征,亦是一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全球化进程将加快我国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中国要在保持民族文化相对独立性的前提下,推动文化更新和融合。因此,在提升文化的世界性的同时确保其民族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当代民族国家的构建。前两节从理论上讨论了民族国家和民族国家构建的一些基本概念。作者认为,尽管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纯粹的”民族国家,然而,只要多数国民认同为一个民族,效忠自己所属的国家,同时政府能够有效地管理国家,这个国家就是一个正常的、稳定的民族国家了。文章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民族国家构建是一个长期且无终点的过程,其目标和方向是同质化、国族化;而国家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实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和文化认同,这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文章还指出,“民族国家构建”还可以分为“构”和“建”两个部分。一个国家只要建立起来,“构”就基本完成了,而“建”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目的是要努力使这个国家不断向理想的“民族国家”靠近。文章从民族国家构建的角度,分析和介绍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在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其中包括土耳其、美国、印度、前苏联、前南斯拉夫、阿拉伯国家、南美国家,还讨论了跨境民族、国家移民与民族国家构建的关系。文章最后两节是关于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内容,包括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时间和方式,中国民族国家的特点,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近百年来中国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作为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其独立前的民族政策属于原苏联民族政策的一部分。而原苏联民族政策的焦点主要是民族自决、国家结构形式与俄罗斯化问题。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吸取原苏联民族政策的一些经验教训,同时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积极推行强化哈萨克族主体性的政策,倡导文化多元化、努力淡化民族意识。哈萨克斯坦的民族政策总体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较好地维护了哈萨克斯坦稳定、和谐与发展。其民族政策中的强化哈萨克语政策、强化主体民族历史传统的政策、国家统一前提下的民族文化自治政策、强化公民意识的政策、塑造统一哈萨克斯坦文化的政策等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对民族的每个成员的成长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和深刻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形势下,能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挥民族精神的功能,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加快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和交融,但并没有改变多元文化并存这一世界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文化全球化"为名进行文化扩张,宣扬未来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都将消失在单一的"全球化"文化中,其实质是推行文化帝国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的多元性与保持民族的独立性密切相关。中国要在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和"魂"的前提下,进行文化更新和融合。  相似文献   

6.
曹沪华 《党政论坛》2009,(20):40-41
加拿大作为世界上的主要移民国家,英法两大民族体系之间,以及其他小民族之间的共存、对抗一直是个大问题,加拿大的民族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比美国还要敏感。不过,1960年代起,加拿大实施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找到了一根民族间和平共处的平衡木。从此,每一个族群都是国家的平等一分子,这对恢复少数族群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地位带来了革命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由56个民族汇成的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党十分重视的问题,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马克思民族理论在我国实践的基本经验有四: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工作;完善民族法制建设;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实行多元民族文化政策;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国家文化安全中,民族地区文化安全具有特殊意义。从三维分析看:价值是灵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的实质所在;制度是载体,社会治理制度化是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人是根本,全面改善人民生计是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9.
马列理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著述,洋洋数千万言,怎样让全党和全国人民理解,使之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对这样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大课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有独特的诠释。古往今来,无论中外,面对诡谲万变的局势,领导一个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家,能把“实事求是、韬光养晦、与时俱进”三句成语,用得出神入化,作为安邦治国之策,指引革命、国家、民族走上兴旺,这是前无古人的智慧结晶,是超人的文化魅力。本文从领袖与民族文化的联系,浅析“实事求是、韬光养晦、与时俱进”的源流,谈谈对领袖与民族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写照和依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是当代中国的全景式、多维度、综合性的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张成豪 《学理论》2012,(5):13-14
全球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争论中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在这些争论中,关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问题是一个焦点。全球化正日益从国家主权、国家认同等方面对民族国家发起巨大的挑战,一些学者认为民族国家将最终退出世界舞台,取而代之的将会是世界政府、世界公民社会。尽管如此,认为民族国家将会终结的说法仍然显得为时过早,而"世界公民社会"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任何文化形态的创造都不能够脱离民族根基,文化品牌的内涵也必然具有一定的民族性。民族文化品牌的建设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助于加强民族文化自觉;有助于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要发挥民族文化品牌建设对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影响作用,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上重视和强化我国民族文化品牌的建设;在品牌创建过程中着力把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丰富和强化民族文化品牌的精神内涵;同时要进一步扩大我国民族文化品牌的对外传播力和影响力,让品牌的力量能够更广泛地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过程中弱势民族的文化发展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隽 《理论探索》2003,(3):21-22
文化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对于全球化过程中的弱势民族来说更是如此。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全球化时代 ,弱势民族文化发展的出路和途径主要有 :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弱势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提高“文化自觉” ,立足本民族文化的民族性 ,坚持并发展其文化特质 ;促进本民族文化的调适与转换 ,使其顺应世界文明的潮流 ;积极推进文化整合 ,使弱势民族国家的文化得到动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南亚国家大都是在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及实现国家独立的民族主义运动中,逐渐建立了民族国家。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这些民族国家建立伊始就面临着复杂的民族问题。面对着多民族多文化的客观事实,有的采用了符合国情的民族理论,也实施了符合现实情况的民族政策,而有的无视客观现实情况,对民族国家经典理论进行歧解和误读,进而实施了错误的民族政策,因此效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葛数金 《学理论》2013,(24):385-38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意义重大,本调查以藏族大学生为样本,运用调查问卷结合个别访谈方法,对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探索提高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在世界尤其是西方得到了充足发展,但在当今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民族国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哈贝马斯基于对民族国家的分析,提出后民族国家结构,旨在解决民族国家在全球化环境下遇到的问题,维护社会一体化程度。然而,后民族国家结构的可行性,哈贝马斯并未给予充足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民族国家并不完全是想象的共同体,仅仅通过教育和宣传难以达到构建国家认同的目的。如果民族利益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受到损害,民族的国家认同感就会减弱甚至丧失。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国家认同构建必须以民族利益作为基石,充分维护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18.
麻文连 《学理论》2008,(10):70-70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主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现代人要积极汲取传统民族文化之精华,使其融入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中来。  相似文献   

19.
浅析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代艳 《学理论》2012,(29):150-151
社区文化建设是当代中国进行现代化城乡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工具,是维持社会长治久安的有力保障。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又民族地区具有特殊性,决定了民族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来建设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20.
尹旦萍 《学理论》2010,(12):134-136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的灵魂。民族旅游规划者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还原和强化,营造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而民族旅游地民众的真实生活实践却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偏离民族文化的趋势,因而在一个族群中形成了旅游文化和真实文化不一致的两种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