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吉同 《学习月刊》2011,(21):26-27
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的连续出现,再次敲响了域内道德危机的警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许云鹤们做好事反而成了肇事者,还要拿出巨额赔款,这真是天大的冤枉。以后如果再碰到跌倒的老人,人们还敢扶吗?好事还敢做吗?彭宇、许云鹤们的遭遇,将会使很多伸出来想扶起跌倒老人们的手再缩回去。  相似文献   

2.
《学习月刊》2011,(21):21
当"老人摔倒无人扶"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后,一些人还拿出"彭宇案"作为不去扶老人的理由。广东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被车撞后遭到碾压,18个人路过却视而不见,最后只有拾荒阿姨将孩子救起,路人的冷漠终令国民震惊和愤怒。抛开法律、急救常识以及道德的问题不谈,公民扶起老人小孩,既是承担社会责任,也是一个公  相似文献   

3.
围观     
“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北大副校长吴志攀的几句话被称为“撑腰体”,迅速引起网友追捧。  相似文献   

4.
"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景象,这虽然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导致的短暂社会现象,但也应该引起我们对社会公德和法律冲突的思考,积极探索"扶老困局"的消解路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舒泰峰 《求贤》2012,(1):30-30
“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前段时间.北大副校长的“撑腰体”表态引来热议。即便操作还有困难.这也提醒我们:从政府机构到专业协会、社会团体.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以制度化的方式为道德保驾护航。正如深圳日前公开征求意见的《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助人免责、助人受助...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用“盲人摸象”的故事劝诫那些自以为是、以偏概全的人。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有人就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忘了还有“最美教师”“最美妈妈”“最美消防员”的美德;有干部腐败、医生无良、教师渎职,就因“害群之马”全盘否定基层干部、医生、教师整个群体……现实中,“盲人摸象”的例子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一位八旬老翁摔倒在福州市区道路旁,受伤后无法爬起,多位围观者无一上前相扶,老人最终在“围观”中死去。事后,某网站推出的“在街上看到老人出事,你是否会去帮忙”的调查中。近七成网友将票投给了“不会,给自己添麻烦”。老人猝死街头的悲剧,让人扼腕。而事件暴露的“明哲保身”意识,更让人警醒和深思。如何面对下一位“摔倒的老人”,  相似文献   

8.
<正>11月15日下午,邯郸市一位七旬老人摔倒在联纺路上,在长达半个小时里行人们视而不见。途经此处的出租车司机王铁军将老人救起后,老人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放心吧,我不会讹人!"  相似文献   

9.
礼彬 《廉政瞭望》2011,(3):60-61
初中生万鑫好心扶起摔倒在地的老人,却被对方反咬一口,说他就是肇事者,先后两次将他推上被告席。所幸——  相似文献   

10.
道德观是人们对周着社会群体关系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的内在判断.这种判断影响着人们外在的行为.近年来,中国典型道德事件层出不穷,如,“见死不救”、“地沟油”、“假学术”、“扶摔倒老人”等,这些典型事件涉及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包含了社会、家庭、个人的许多道德伦理的众多范畴,引起了学界和民众的集体反思,出现了一种集体道德危机感.从新中国近六十年的历史变迁视阈下,来探究中国民众及社会道德观的演变,试在探究当下道德危机感与道德观念转变之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声音     
《廉政瞭望》2010,(24):3-3
谢谢你,放心吧,我不会讹人!——河北邯郸一7旬老人摔倒,半小时后才被人扶起,老人这样说  相似文献   

12.
王芳 《共产党人》2014,(9):37-38
正年过半百的他拖着伤腿,30余年如一日赡养自己的婶婶,用朴素的爱诠释着人间真情、大美孝道——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盐池县高沙窝镇魏庄子村的乔生学从镇上卖菜回来时,媳妇已经做好了饭菜,他顾不上吃,赶忙将婶婶扶到炕桌前,随后给婶婶端来热腾腾的饭菜,看着婶婶吃完饭,他又和媳妇把老人扶到院子晒太阳。做完了这些事,乔生学夫妇这才开始吃饭……查生贵,这位87岁的老人虽然眼睛已经视物不清,对过去的事情也已  相似文献   

13.
反腐也时尚     
石勇 《廉政瞭望》2011,(10):38-39
2011年9月6日,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此举立刻在媒体上引起一片哗然。质疑的焦点是:扶跌倒老人方面,中国社会缺的是"道德指南"和"司法指南",而不是"技术指南"。3天后,卫生部回应,这个"指南"是技术而不是伦理问题,且与诸如天津许云鹤案等"扶老人反被诬为肇事者"的近期社会热点事件无关。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时下,正流行健身热,许多老人也积极加入此行列。一日,笔者在公共健身场健身,旁边一花甲老人正在做双杠运动,胳膊有力地支撑着身体一上一下,突然,老人右手一软,整个身体一下摔倒在地,幸好老人  相似文献   

15.
广闻博览     
<正>【网络热词】扶老人险近日,支付宝推出一项"扶老人险",保费为3元,保期一年。投保后,如果发生"好心扶起受伤老人反而被讹"的意外状况,最高可获得2万元的法律诉讼费用赔偿。不过,若是败诉,赔偿金不在保险范围里。该险种上线后,引发网友的激烈争论。据支付宝方面透露,该保险推出3天内已有2.6万人参与投保,其中以80后和90后人群为主。  相似文献   

16.
2009年8月9日,是市民马祥谦老人的80岁大寿,儿孙们把举行生日家宴的地点选在了登瀛楼饭庄。巧的是,60年前老人就是在这家饭庄办的订婚宴。  相似文献   

17.
老龄化是目前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如何让老人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舒适,多一些关怀和人情味?看看国外在打造"亲老城市"方面是怎么下功夫的。英国利物浦:不会跌倒的城市在英国,有三分之一的老人表示自己曾有过"摔一跤"的经历。除身体原因外,城市设计存在问题,也是导致老人摔倒的主要因素。为了不让类似情况进一步扩展,英国港口城市利物浦竭力让这座城市成为"不会跌倒的城市"。  相似文献   

18.
<正>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天气寒暑,在农七师一三0团团部共青镇的一条街道上,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风雨无阻地匆匆走着,每天都可以看到他来到朝阳里小区一户人家后,首先吃力地帮助一位老人穿上衣服,然后来到厨房,熟练地烧上一锅大米粥,炒了两个小菜,将两位老人扶到桌前坐下后匆匆出门,向着距离团部一公里处的十七连走去。这位中年男子名叫周新义,两位老人分别是他的父亲周登芳和母亲刘瑞玉。1998年,75岁的周登芳突患脑梗塞,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从此生活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月31日,市民韩先生驾驶电动自行车在徐州贾韩公路某厂门南20米处,因一边骑车一边打手机,不慎被路面上的一道沟坎绊倒,韩先生摔倒后住院治疗22天,  相似文献   

20.
近日,有网友称四川省简阳市的公交站牌太高,"是给长颈鹿看的",并附了一张站点密集的站牌图片。经有关记者走访发现,该市内的两种公交站牌一种高约2.6米,另一种高达3.48米;一些线路30多个站点挤在宽约40厘米区块,市民抱怨"站牌高,字又小,想看清楚真的很费劲"。毫无疑问,此等高度已经超出了一个中等身材男性最佳的视线范围,更别说视力不好的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