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中国学界,和谐及和谐社会已成为十分凸现的论题。“情理法”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法律研究中的重要论题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和谐思想的重要体现和中国人建构其所认同的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情理法”抑或“情”“理”“法”进行语义上的分析和梳理,再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情理法”的相互关系及其功能角度进行考察,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社会是如何建构和谐社会的,从而启示我们对当下我国学界和谐社会的研究进行反思。这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八议、官当     
何进 《江淮法治》2008,(8):37-37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官员和贵族总是会堂而皇之地得到特别的优待、享有特别的权利,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这些“优待、宽宥、特权”都是有法律依据的。中国古代社会是宗法等级社会,法律中贯穿着不平等的精神和原则,规定了很多的特权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八议、官当”制度。  相似文献   

3.
“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主义者毕生的信念和追求,人的“自由自觉”活动及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所在,也是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和衡量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的.从“为人民服务”思想到“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中国传承和发展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高度提炼和升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理想和毕生追求.  相似文献   

4.
《法律科学》2015,33(1)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哲学观念.“仁”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仁”源于东夷民族母哺其子、抵足而眠等风俗习惯.“仁”的基本精神是“相人耦”(人相偶)即人与人相互友爱、尊敬和合作.“相人耦”精神在殷周政治法律实践活动中有所体现.孔子把朴素的“相人耦”习俗加工成为“人己和”思想,完成了“仁”的哲理化.同时形成孔子法律思想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亲属相和的礼治思想,君民相和的德治思想,君臣相和的贤哲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在社会中生活的每个人都处在社会关系之中。法治化作为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内涵,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现代化的法制在中国是由西方植入的,并不是来源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经验,而且在中国的法律实践过程中,常常会看到“人情关系”的出现。而”人情关系”会影响到法律的客观性和执法的公信度。本文首先通过一个案例展示了法律实践中的“人情关系”的具体体现,随后分析了中国法律制度与“人情社会”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论窝藏、包庇罪的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群  时红 《行政与法》2009,(9):90-92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310等的规定,窝藏、包庇罪的对象就是与其事前无通谋的“犯罪的人”,、但对此处“犯罪的人”不能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来理解。而要正确地理解“犯罪的人”.主要是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对“犯罪的人”由谁来判断?二是对“犯罪的人”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客观上看我们赞成犯罪嫌疑浓厚的人才是“犯罪的人”的观点,只不过这里“客观上看”应理解为.行为人特剐认为或社会普遍观念认为。、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刑法理论.对一些特殊的窝藏、包庇行为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巨变的社会,共识达不成,任何一个深陷困境中的父亲都可能是罗尔,任何一次个体求助都可能变成闹剧甚至悲剧. 一个曾经鲜活、可爱的小生命,至今让人难以忘怀——她可能是迄今最为人所知的白血病患者.她的父亲罗尔因在微信上为其“卖文”治病而成名,由此引发的“罗尔事件”成为2016年度最火热的公益慈善事件之一,入选2016中国公益年会评选出的“2016年度中国公益十件大事”.很多人将该事件与曾经轰动一时的“郭美美事件”相提并论,认为其将影响中国公益慈善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2022年是中国农历年中的虎年。“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很“正能量”的.既有骑着老虎的财神赵公明,也有各路“五虎上将”;形容小孩子可爱用“虎头虎脑”,形容一个人有气势用“虎虎生威”。现代社会中的你,喜欢老虎吗?“五虎上将”,谁堪大用?现在,笔者给各位提供--个小测试,虽不正式.但希望各位朋友还是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9.
“我能搞定中国!中国一直是我的手下败将!”这是唐纳德·特朗普(以下简称特朗普)的大选名言之一. 然而,铁的事实是,特朗普跟中国人有证可查的商战,是他被中国人搞定了.这个中国人就是中国香港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一位名副其实的“创二代”企业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自身独有的精神和样式.中国法律起源于部落联盟时期,而初级形态的法律文化则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时期.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脉络是:“众议法”文化—神判法文化——先例法文化——定式法文化——制定法文化——混合法文化.中国法律独有的伦理主义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组织、政治运行和思想意识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人本”主义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积极、中性、消极三方面的价值,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发扬光大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遗产,对我国的法治理论建设和立法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毛泽东堪称这样的人物,他讲起话来妙语连珠、意趣横生、深入浅出、阐幽发微、振聋发聩、荡气回肠,足以让世界为之震撼,对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他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卓立绝顶,独领风骚,令人倾倒.听他讲话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让人心旷神怡,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误”.请看他说文解字故事三则,趣解“工、毛、饭”三字!  相似文献   

12.
郭鹏飞  李琳 《法制与社会》2010,(28):137-138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它有利于进一步健全社会监管体系,完善司法制度,使服刑人由“监禁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我国的社区矫正刚刚起步,尚处在摸索阶段。本文就矫正试点实践的现状、问题和完善对策三个问题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5月22日,中纪委官网头条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引起各方关注和社会热议.2000多年来,“以孝为忠”“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将家庭伦理扩充为修齐治平,是为中国优秀传统和社会共识,今日应得到继承和发扬. 中国文化经典《周易》云:“正家而天下定矣.”即指优良的家风能够转化为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技艺.因为,政治生活不是冷漠的统治,而是维护人伦、美化人心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私人关系构成了一张张“关系网”。在求人办事时,人们往往倾向于寻求已有的和正在建立的各种“熟人”关系。“有熟人好办事”便是“熟人社会”的经典话语。“人情网”对制度执行的干扰,是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因此,当我们在对反腐败制度设计与实践进行反思时,就不能不研究这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对廉政制度建设的影响,并设法破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众多思想流派空前活跃,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法治”、“德治”等治国主张,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梁燕亮 《法制与社会》2010,(13):293-293
自由是马克思哲学架构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为我们理解马克思的“人”和“社会”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点;对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自由”这一基本概念入手,从人的本质和人的实践这两个基本点来考察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的理论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上访救济的功能转化及其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哭诉的权利上访的话语和语境,无论在传统社会,抑或当代中国,都包涵着特定关于救济的内涵和信息。几千年来,上访承载着普通民众对国家权力的企盼,是中国人传统的权利救济方式,也是中国人实现正义的原始路径。如果说中国人有什么天赋权利的话,那么上访则是那种至少在程序意义上不可也不能剥夺的权利,从传统社会的“京控”到当代社会的“信访”,无不贯彻了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变迁、时代发展,中国已从一个“熟人社会”过渡到一个“陌生人社会”,社会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与人之间也变得不同。我们要维护这种“和而不同”,保障社会结  相似文献   

19.
王瑞山 《犯罪研究》2012,(2):12-23,30
杀伤人命、取人钱财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犯罪,中国传统社会法律规范中称之为“贼”、“盗”。在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盗”、“贼”犯罪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历代统治者均将其作为社会治安治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的本土化与现代化、国际化田成有本土化与西方化的问题,是中国近现代文化论争经久不衰的主题,是深藏于中国人内心的无意识情结。本世纪以来,围绕着这一问题,就曾展开了“中体西用”、“中本西末”或“器”与“道”的激烈论战,尽管概念和表述方式不断更换,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