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明 《侨园》2011,(4):16
经常听一些"海归"们"诉苦",说是在人才市场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应聘时屡屡碰壁。早些年,出国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国内一些高素质的人才为了开阔眼界,接受国外的先进教育,纷纷出国深造。完成学业又在留学国家工作几年再回国就业。由于出国前就具备很高的素质,加之在国外工作几年又增长了才干,回国后必然受到各大企业的青睐。这些既有学历、又有工作经验的"海归"当然不会为找到高薪工作而发愁。但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与国外大学入学条件的宽松,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也希望孩子能"出国镀层金,回国拿高薪"。可由于许多孩子自律性、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都不强,造成了"海归"的素质良莠不齐。很多"海归"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缺少真才实学,认为自己拿到了一个"洋文凭",归国后就可以进大企业、拿高薪。当回国时,却发现与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企业提供的工资与他们出国花费的巨额费用完全不成正比,因此根本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6,(7)
正2009年印发的《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关于华侨子女回国接受义务教育相关问题的规定》,其中规定今后华侨子女如果想回国接受义务教育,将与大陆居民的子女一样,依法免缴学杂费。规定要求,接受华侨子女的学校,要积极做好华侨子女的教育培养工作,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和形式设立针对华侨子女经的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按照这一规定,华侨子女今后在其国内监护人户口所在地就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  相似文献   

3.
归国留学人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做好归国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是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归国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形势变化认识还不够,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工作机制有待健全。因此,新形势下做好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要积极完善促进留学人员归国服务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服务体系,有效实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重点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4.
不做振兴中华的坐享其成者陈雅妮采访整理5岁的留日博士陈刚,归国后走的是一条超理想状态的“绿色通道”。他1997年8月28日回国,9月1日到上海浦东新机场指挥部上班。步入办公室,一纸《任命书》赫然在目:“任命陈刚同志自197年9月1日起担任浦东国际机场...  相似文献   

5.
"说来也巧,恰恰是三年前的今天,我背负着国家与人民的嘱托来到日本工作。当时,中日关系正处在一个严峻的局面。"9月10日,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在使馆举行的离任招待会上说。他定于本月21日结束任期回国。时光拉回到3年前的同一天,  相似文献   

6.
最近,由于在日留学生大量归国,一些日本大学在经营上发生问题,日本政府为此采取各种紧急措施,支援回国的留学生返日。1.日本文部科学省最近决定,对于《灾害救助法》中指定的需要继续救助地区的日本国费留学生,免费提供返日的机票。对在震灾地区学习优秀的留学生,追加募集外国人学习奖励金申请者。2.日本法务省对这次没来得及办再入境手续的留学  相似文献   

7.
夫妻离婚,其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一方,就成了单亲家庭。我国的离婚率在日益增长,罕亲家庭在日益增多,社会一再呼吁不要离婚,皆无济于事,而如何解决年余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一、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不单要靠家庭,更多的要靠全社会在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教育子女的责任,主要由家庭承担,孩子受教育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父母的素质和文化程度。出生在父母素质比较高的家庭,相应的子女素质也比较高,出生在父母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家庭,子女文化程度也相应比较高。孩子的接入持物、道德品行、…  相似文献   

8.
正侨务扶贫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两年倒计时,侨务扶贫进入攻坚阶段,依法帮助侨胞脱贫,实现进入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的奋斗目标,是侨务工作重中之重。辽阳市的归侨大部分是从朝鲜归国,属于早期响应国家号召回国参加国家建设的侨胞,这些归国的侨胞绝大多数被安排在企业生产一  相似文献   

9.
《侨园》2003,(6)
为适应在日华人学子和中国国内用人单位的需要,一种新的留学人员和国内单位合作以及回国工作的方式渐成主流,即“软着陆”模式。所谓“软着陆”,也就是多见面、常联系、只合作、不定位,在合作的基础上,再由留学人员和用人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去留。为达到这一目的主要有三种途径:其一,组织留学人员有目的地回国与国内单位建立联系。近年来在日留学人员的主要团体“留日同学总会”就召集组织了29次回国服务团,组织了800多位在日学子和国内的27个科研单位直接建立了联系,并  相似文献   

10.
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学名玄瑛,曼殊是学佛时的法号。原籍广东香山县,父亲是商贾,母亲是日本人。他诞生于日本,六岁时归国,青少年时又去日本留学,因受到留学生中爱国主义思潮薰染,倾向民族民主革命,与留日的中国革命志士颇多交往。1903年返国,同年出家为僧,往来于中国、日本、南洋,为反清的革命斗争奔走效劳。 曼殊聪颖绝顶、才华横溢,早年曾随西班牙籍应湘牧师学习英语、法语,阅读了许多英  相似文献   

11.
让流动人口子女也有学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日前称,国家当前关于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相互配合,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和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的工作机制,使这些孩子接受义务教育能够“进得来,读得起,学得好”。  相似文献   

12.
赵文娟  英淼 《民主》2015,(3):42-44
<正>健康孩子可以在普通的学校接受教育,特殊孩子可以在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可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也有花蕾般的年龄、天使般的笑容、问不完的"为什么",却因为免疫力低下不能进入普通的学校,因为健康孩子可以携带的细菌对他们来说却可能致命。为了让这样的孩子们能够上学,欧雷废寝忘食地查阅资料、四处联络、走访调研、撰写材料、奔走呼吁……整整三年。  相似文献   

13.
王永贵 《侨园》2013,(9):68-69
<正>(接上期)旅居朝鲜的华侨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日帝统治时期,华侨身在国外,生活贫困,但仍想方设法让儿女读书识字。华侨们亲身体会到不识字的苦,总想在居住地能创办自己民族的学校。虽然日本人在朝鲜各地都设立了日本学校,但作为中国人华侨不愿把子女送到日本学校,因此当时各地华侨迫切要求创办华侨子弟学校,特  相似文献   

14.
易杳 《瞭望》2000,(30)
许多父母“恨铁不成钢”.却不懂如何使“铁”变成“钢”。父母投入的是时间与爱心,子女是否成才则靠他们自己有无健全的人格比学习成绩好更重要 怎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无论什么时代,这都会是一个常新的命题。 学校是孩子受教育的主渠道,家庭及其构成的社会则是孩子成长更宽广的课堂。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家庭教育是基础的基础。 中国的人口出生率率自然增长率都已进入较低增长国家行列,家庭的关注重点也随之转移到子女的教育上。虽然家长对子女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但是却因正确的教育观念急尚未树立、科学的教养方法尚未掌握,家庭…  相似文献   

15.
东京专电 鉴于裕仁天皇自9月下旬以来病情严重,日本内阁会议已作出决定,把天皇的国事活动委任给皇太子明仁。 裕仁天皇于1901年4月29日生于东京,先在贵族学校读书,随后又在专门为他创办的学院接受教育。1921年,他以皇太子的身份在欧洲游历了半年,回国后不久赶上父亲大正天皇病倒,便开始摄政。1926年12月25日正式登基,成为日本第124代天皇,改大正年号为昭和。  相似文献   

16.
人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毫无选择地要接受家庭的教育 ,具体说就是父母的教育 ,而这些教育是其人生成长及形成个性品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志趣爱好和道德素养的重要因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 ,父母能帮助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条件 ,在人一生中任何人对自己家庭教育是无法摆脱和选择的。父母教育对幼年的子女影响最大 ,子女愈小受父母教育的影响愈深 ,父母的不同教育对子女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为人处事时时处处都在影响着子女 ,事实上一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就是这个家…  相似文献   

17.
正梁思成是20世纪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日本归侨,他和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爱情故事广为人知。作为近代名流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1901年6月生于在日本接受了幼儿园和初小教育,1913年随母亲回国,此后入清华学校学习整整8年。1927年,26岁的梁思成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并获硕士学位,随后进入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就读。第二年,就在与林徽因完婚后不久,一个偶然的机遇,梁思成肩负起创办中国第一个大学建筑系的使命。在父亲流亡日本期间。他  相似文献   

18.
高恩承 《侨园》2002,(5):4-5
1996年金秋10月,在沈阳市北郊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一座漂亮的乳黄色五层大楼临街耸立,楼面上醒目地纵贯着6个大字——“何氏眼科中心”,上方镶嵌着他们的徽标是一只硕大的眼睛,眼球中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雄鸡图。这座漂亮的建筑真是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它不仅建筑风格处处体现主人的独具匠心,而且这里是当今中国医学界最先开设的科研、教学和交流活动的多功能眼科基地,这基地终于圆了年轻的医学博士何伟的归国梦,进而展示着一个海外学子东渡归来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一个令日本医学界刮目的中国留学生 1987年春,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生何伟告别家乡和亲人,前往日本九州大学攻渎博士学位。他是国家教委公派留日的第一个眼科博士生。入学考试时,25岁的何伟不负众望,在几十名各国考生中成绩居于首位,受到了世界著名的眼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发展使中国对日本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在今后的几十年,中日经济将在竞争中更多地合作,双方继续维持互不敌对的政策,对中日双方乃至对世界都至关重要,”近日,行天丰雄理事长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相似文献   

20.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强震。灾难发生后,众多中国公民纷纷从日本东京等地乘机回国。然而,航班有限、一票难求的窘境困扰了归心似箭的中国公民。对此,南航北方分公司紧急调配运力,更换大机型并临时加班,全力以赴接回在日本的中国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