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期待可能性理论因其立足人性,符合刑法谦抑原则等而具有相应的合理性。结合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大力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新形势,借鉴其“合理内核”对我国当前的刑事司法具有特别意义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伟 《法治研究》2014,94(10):82-8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在构建和谐社会时代主题背景下提出的指导性刑事政策,该政策的正确定位对刑法理论与实务操作意义重大。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主体、历史继承、具体语境、应有内涵等方面都说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基本的刑事政策,而非具体的刑事司法(审判)政策。"基本刑事政策"的定位对我国刑事立法的反思与结构性调整、刑事一体化方向的整体性变革、行刑方式的创新、和谐社会的全面实现都将发挥有益功效。无论是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实施都将获得积极性功能,只有照此运行,才能真正契合该刑事政策提出的本意。  相似文献   

3.
杨国章 《政法学刊》2008,25(2):9-13
在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大力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刑法理念的更新以寻求情、理、法的统一。期待可能性理论因其立足人性,符合刑法谦抑原则等而具有相应的合理性,借鉴其"合理内核"对于我国当前的刑事司法具有特别意义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受虐妇女杀夫案中刑事责任认定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有理由使我们对杀夫的受虐妇女给予更多的司法宽容和人文关怀。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借鉴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该行为应当成立防卫过当或者正当防卫;再从量刑角度考虑期待可能性的有无以及期待可能性的程度,进一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对受虐妇女的刑罚处罚;制定专门的司法解释或者在准司法解释中明确行为性质、适用标准,公布一些判决成功的典型案例指导各地刑事审判中对"受虐杀夫"案的量刑,使其逐步走向轻刑化并相对统一,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所应当具有的国家尊重与保护妇女人权之义。  相似文献   

5.
李璐 《政法论丛》2007,4(1):44-48
自20世纪以来,期待可能性理论一直在大陆法系国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时至今日,这一理论的影响逐渐跨越了国界,我国的刑法学者也已有人开始涉足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主张。我国现行刑事立法中蕴含着期待可能性的思想,但是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现有的犯罪构成理论是无法完全契合的。必须合理地对待、运用期待可能性理论,才能使之对我国刑法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此理论有其自身的合理性,较好的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同时结合我国现有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该理论对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意义重大,在具体案件中发挥着积极的指导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北京大学著名刑法专家陈兴良教授,最近对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从严打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反思与调整;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界定与阐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念与实现。本刊2006年第1期刊登了前两部分,这里是此文的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8.
姜敏 《行政与法》2008,(3):114-117
刑事政策在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要求具有天然的契合性,而现行的刑事政策功利主义过度膨胀,刑事政策的理念必须重新定位,把应然意义上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转化为实然意义上的真正的宽严相济。  相似文献   

9.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犯罪论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不仅为学界所研究,且为司法实践界所渐渐采用,其影响日见广泛。该理论符合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大力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新形势,对其进行了借鉴对我国当前的刑事司法具有特别意义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   总被引:170,自引:2,他引:168  
陈兴良 《法学杂志》2006,27(1):17-25
北京大学著名刑法学专家陈兴良教授,最近对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从严打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反思与调整;宽严相济政策:界定与阐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念与实现。本刊将连续登载,请各位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基本的刑事法律指导方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我国的刑事立法、司法实践活动中早有体现;但是,在司法实务过程中,以数额为主导确定定罪量刑幅度法定刑的规定,存在诸多法律或技术上的障碍和困惑,以及对贪污贿赂犯罪处理上宽严失衡客观情况的存在,都给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造成了困惑和尴尬,因此,完善关于贪污贿赂犯罪的刑罚规范,并修改程序法以提高侦查机关依法打击贪污贿赂犯罪能力,将反腐败斗争纳入法治化轨道,同时完善反贪工作中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相关工作机制,成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当下刑事法界域一个颇为热门的话语,并带动了新一轮刑事政策研究浪潮。这固然是一个可喜现象,但在繁华表象下保持一定的慎思却是必要的。基本刑事政策乃刑事法治的灵魂与导向,从根本上决定了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框架,并将直接影响惩治犯罪与预防犯罪的效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夯实宽严相济政策的理论基础,提升基本刑事政策研究的理论品格,并为其实践展开作好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3.
论宽严相济政策指导下的刑事和解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刑事和解制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价值功能,与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相融性。司法实践中,应将其统一于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纳入现行法律的框架轨道、融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之中进行探索和试行。刑事和解制度最终应转化为国内立法,以法律明文规定的形式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基本问题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其宪 《政法学刊》2010,27(5):50-5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调整与发展,应是一项基本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应解释为以宽济严,区别对待,宽严审时。其他刑事政策像"严打"政策,死刑政策,教育、感化、挽救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它不仅是刑事司法政策,而且还是刑事立法政策与刑事执行政策,贯彻实现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与刑事执行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要正确领会和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以"宽"与"严"相济为导向来处理未成年人犯罪。在具体执法手段上,要区分未成年人犯罪的不同动机和不同情节,采用多元的"宽"的执法方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要及时给以打击,该捕要捕、该诉要诉,当严则严;还可以考虑借鉴"恢复性司法"司法措施,以兼顾未成年犯罪人的权利保护和受害人损失的恢复与补偿。"宽"与"严"都要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为其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6.
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践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刑事基本政策的丰富和发展,是刑罚思想由侧重惩罚、报应转向惩罚与教育并重的重大转变。在司法实践中,正确把握这一政策的实施方向,科学诠释这一政策实施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体现社会现实需要并有效调节社会矛盾,是践行这一政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彭凤莲 《法学杂志》2012,33(6):66-76
惩治犯罪与促进社会发展的统一是刑事政策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情势变迁,刑事政策审时而变。新中国的基本刑事政策经历了由"镇压与宽大相结合"至"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再至"宽严相济"的演进历程。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主要针对反革命分子适用,其精神内涵是:镇压反革命,巩固新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保障三大改造。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则适用于所有的犯罪分子,并成为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的立法指针,其精神内涵是:惩治各类犯罪,保障改革开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运而生,其精神内涵是: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以宽济严,构建和谐社会。三种基本刑事政策,不仅仅是在时间上的接续,而且就具体精神内涵而言,后者都是对前者的传承与超越,但总体精神都是惩治犯罪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18.
刑事和解的适用成效、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刑事案件的解决方式,为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它具有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提高诉讼效率和节省司法资源的功能。由于各种原因,刑事和解制度在实践尚不能充分实现其承载的应有功能。基于对适用刑事和解处理刑事案件的实证研究,我国应当尽快完善刑事和解的立法规定,建立刑事和解适用所需的配套制度,以使其体现自身的合理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审查逮捕工作中,对构成犯罪但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下刑罚,或作微罪不诉处理的犯罪嫌疑人是否有逮捕的必要,一直是困扰办案人员的一道难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执法不统一、逮捕必要性难以考察、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诉讼保障功能难以发挥、不批准逮捕引发现实冲突等,由此造成批捕率居高不下的现状。在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形势下,这一难题显得尤为突出和急待解决。建议加强检察队伍能力建设、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