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中,"革命必须衔接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存在矛盾和冲突。毛泽东对"革命必须衔接理论"的选择,意味着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放弃。这种结局,无论对于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还是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均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涛 《党史纵横》2011,(12):4-8
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百花齐放都没有了"的情况,毛泽东在1975年7月提出要调整文艺政策。在这之前,毛泽东已经指示重新印行古典小说,提倡读《红楼梦》、《水浒》。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于1975年8月就《水浒》这部小说发表评论。对此,北京大学古典文学教员芦荻进行了整理,8月14日,经毛泽东本人审定,即成为关于评论《水...  相似文献   

3.
刘峰 《广东党史》2011,(4):18-21
王明上台之后,中共党内"左"倾之风更加盛行,并波及到了苏区。而坚持实事求是的毛泽东,则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1931年11月,"左"倾教条主义者通过赣南会议开始排除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又以"暂时请病假"的方式解除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1934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由张闻天取代毛泽东担任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相似文献   

4.
刘明钢 《党史纵横》2012,(12):38-39
1965年9月,毛泽东召见彭德怀,动员彭"出山"。从表面上看,谈话气氛融洽且富有成效。于是,有些文章写道:毛泽东与彭德怀促膝长谈,用战友之情融化了他那颗冰凉的心。彭老总顾全大局,不计前嫌,欣然应命去"三线",留下了一段"将帅和"的佳话。然而,笔者认为,事情并不像文章写的那样美好。在"文化大革命"狂飙席卷全国的前夕,毛泽东动员彭德怀去"三线"显然是另有考虑。  相似文献   

5.
田永清 《学习导报》2010,(20):40-41
1930年5月,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专门讲反对教条主义、搞好调查研究。后来这篇文章在反"围剿"时丢了,毛泽东一直为之惋惜。直到1957年2月,福建省上杭县一位农民把自己珍藏了27年的一本油印小册子捐献出来,这篇重要文献才失而复得。毛泽东高兴地说: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回来了!可见他对调查研究之重视。  相似文献   

6.
曹固强 《党史文汇》2013,(12):31-33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思想教育了整整一代人"。但是,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的表述和宣传却极为慎重。  相似文献   

7.
"文革"期间,学习和宣传毛泽东诗词被当作贯彻"最高指示"的政治任务,传播毛泽东诗词被视为"忠于毛主席"的神圣行为。毛泽东诗词借助于毛泽东本人的人格魅力、政治影响力和人们对毛泽东的崇拜,通过广播、出版、音乐、表演、绘画、书法、邮票和手抄等各种形式,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8.
1931年5月31日夜,在建宁城北溪口天主教堂内,时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掏出一根火柴,点燃了一盏小马灯,从此这小马灯的星星之火就永远定格在历史的天空。如今,这盏小马灯作为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陈列在建宁县苏区反"围剿"纪念园毛泽东、朱德同志旧居内。当年,在这盏小马灯的照耀下,毛泽东向红军发出了三封指示信,作出了"诱敌深入"、"千里回师"的英明决策;在这盏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与农业学大寨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农业学大寨运动周德中今年是毛泽东提出"农业学大寨"30周年,从1964年毛泽东提出"农业学大寨"这一号召开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止,农业学大寨运动前后经历了近15年。"农业学大寨"是毛泽东晚年对全国农村发出的号召,是建国以来我国...  相似文献   

10.
齐荣晋 《学习导报》2012,(13):61-62
"愚公移山"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毛泽东的《愚公移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作,它最初是毛泽东1945年6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所作讲演中的一段话,是七大近百万字文献中的点睛之笔。毛泽东作《愚公移山》讲演时,在场代表共752人,代表着121万党员。毛泽东是在向全党发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号召时讲起"愚公移山"故事的,讲演令现场每个人激动不已,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1.
尽管毛泽东拒绝组建"联合舰队",赫鲁晓夫还是要协调与毛泽东的关系,他毫不犹豫地飞抵北京 随着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在"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问题上的观点对立,中苏关系由最初结盟时期的峰顶滑向低谷。然而,赫鲁晓夫却认为中苏两国的军事联合行动是无可怀疑的,历史必将证明此点。所以,赫鲁晓夫决定亲自飞往北京,去说服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曾珺 《湘潮》2011,(11):4-6
毛泽东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在熟读中国历史典籍的过程中,他留下了数量丰富、见识独到、视角新奇的历史人物点评手迹。然而,在毛泽东的点评中能得到"政治家"这个评价的人却只有三位:朱敬则、姚崇和张说。  相似文献   

13.
李荣喜 《世纪桥》2011,(14):40-41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首响彻寰宇的经典颂歌,唱红了全中国,"毛泽东"这个名字迅速传遍神州大地,并且深深地铭刻在人民的心里。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一生共创作了100多首诗词。他的诗词与历史现实紧密结合,展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民族情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倡导下,躬亲调研在老一辈革命家中蔚然成风。在田间地头、厂矿企业、百姓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一切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在不断地发扬光大。在大辛庄的麦田边毛泽东说:"做事情要实事求是。"1959年4月13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山东省历城县东郊大辛庄。当毛泽东看到地头的木牌上写着"计划指标亩产1000斤"时,他严肃地问东郊公社党委书记郑松:"一亩地能收1000斤?"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争取阎锡山乔希章毛泽东说,没有山西即不可能设想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大规模作战。而挺进山西,把握激荡汹涌的历史浪头,首当其冲的是要争取"土皇帝"阎锡山。毛泽东争取阎锡山的工作就此拉开了帷幕……如何在共军、蒋军、日军"三个鸡蛋上跳舞",阎锡山举棋不定...  相似文献   

17.
关于《毛泽东年谱》中一则史实的读者来信编辑同志: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年谱》中卷第494页,记述了毛泽东对"抢救运动"冲击到钱拯及其子婿所作的批示。事实上,钱拯及其子婿在"抢救运动"中受诬枉的问题,后来已得到平反,建议在年谱的注释中补充说明这一...  相似文献   

18.
《党的文献》2012,(2):110
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中华诗词学会、江苏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拟于2012年9月在江苏南通联合召开"毛泽东诗词与中国诗歌的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12届年会。  相似文献   

19.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延安和美国记者斯特朗的谈话中,首次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原子弹是美国反对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的著名观点。时隔十数年后,1958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第一、二两版发表了毛泽东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文章,重申"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从而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和广泛猜想。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使用语言的大师,他在谈话、写文章和作报告中使用比喻非常多。1921年毛泽东在长沙人力车夫的夜校课堂上,他先写一个"工"字,下面再写一个"人"字,然后告诉贫苦工人们,如果把"人"和"工"有力地结合起来,那就构成"天"字——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力量可以顶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